探访中小学幼儿园 破解精品课堂背后的"密码"

2016-05-03 06:4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富源路小学的孩子们一边采茶一边记录研究。



  一所品质学校的形成,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独具匠心,思考,设计,锤炼,调整,打磨,坚持不懈,而一堂精彩课堂同样需要如此,需要师生共同探究精雕细琢,这也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支持。课堂如何做到精益求精?日前,记者探访调查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精品课堂,体味师生家长共同学习探究的乐趣,探秘精神课堂背后的“密码”。

  富源种子的生态故事

  一茬蘑菇收获了5斤,中午送到食堂做了汤,分给班级同学,大家都觉得好鲜美呢。

  每一个课堂都有不同的精彩故事,基本上都是师生共同打造、家长积极参与,精品课堂造就了精益求精的老师,培育了孩子们的兴趣。日前,记者在市北区富源路小学看到,楼里楼外都是绿意盎然。“我们这是真正的绿色植物,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种植区,种了田七等不少植物。”富源路小学校长刘晓燕告诉记者,这是学校生态教育课堂的一部分,为了引导孩子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和探究,结合学校处在浮山生态圈的优势和学生的兴趣,生态教育课程体系下精心打造了种子课程群,包括水稻种植、茶叶种植、蘑菇种植等。

  在一楼的蘑菇房,几个孩子正忙着研究菌棒,他们都期待蘑菇赶快长出来。六年级孙璐同学此前在蘑菇房种过蘑菇,聊起当时收获的喜悦就非常开心,“一茬蘑菇收获了5斤,中午送到食堂做了汤,分给班级同学,大家都觉得好鲜美呢。”在教学楼的西侧,记者看到两个大棚,陈衍萌副校长告诉记者,这是师生们种的茶叶,大约有二分地200多棵茶叶树。棚内有一些孩子正在采集春茶,有的孩子手拿着笔和本记录着,“我们采了后,老师会用手工炒,炒出来的茶真是香,另外我们还写种茶采茶日记呢。”

  在茶叶大棚南侧,一小块水稻地刚刚浇过水,以备老师教学用,这是富源水稻种植实验田。5年级2班的陈雨凡告诉记者,暑假自己种过水稻,先从学校里领完种子,到家里就泡上水,几天后发了芽,伴随着水稻的长高,自己不断观察感悟,记录下水稻的生长时间、规律,开学后还把自己种的水稻端到学校里进行展示,在这期间爸妈都很支持,还帮着照顾并换水。

  学校辛清主任介绍,即使水稻收割脱粒后,同学们的研究并没有停止,为了把稻杆变废为宝,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始用稻杆作画、粉碎稻杆试做纸浆……所有孩子都写下米宝宝诞生日记,一起相伴成长。

  学生在研究,老师们当然更没有闲着。陈丽英是小学大队辅导员,她教过几乎所有的种子课程,“这几年领着孩子们不断地研究,种完水稻种蘑菇,然后种茶叶,一开始自己不太明白,就到处查阅资料,有时候入了迷晚上半夜打电话找朋友咨询,都被朋友们称作农业科技狂人了。”陈丽英告诉记者,在浮山生态果艺园有学校的生态基地,供孩子们学习实践,学校还借助微信平台进行交流研究。

  “学校精益求精打造生态教育课程,就是为了师生家长共同体验生命成长,让孩子在发现生命奇迹的那一刻眼睛亮起来,培育有想法会实践能探究的孩子。”刘晓燕校长告诉记者。

  精品课堂带来无限欢乐

  一路走来,同学们情绪高涨,兴奋异常。孩子们追问酵母菌和真菌的关系,懂得了多肉在阳光下会变出绚丽的颜色。

  每一个精品课堂,最明显的效果就是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快乐。在富源路小学附近的广和幼儿园,“一日活动”课堂让孩子们一天下来过得都非常开心,园长顾军告诉记者,幼儿园的课堂教育和小学有明显不同,幼儿园主要以游戏为主,日常生活管理中,引导孩子进行社会教育,巧设标识将需要传递给幼儿的各种常规要求的信息,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标示图案放置在相应的位置,让标识成为“无言”的教育者,助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在喝水杯子上会有标志线,教会孩子正确把握喝水量、学会科学喝水,在男生厕所内,用图画给花儿浇浇水—— 引导孩子不尿到外面等。

  在市北区第一教工幼儿园,经典文化特色课堂让孩子们受益匪浅,园长韩萍告诉记者,该园以传统经典文化启迪幼儿智慧,把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诵读和西方绘本教学纳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之中,日前开展了“读经典,润泽童心”的活动,将经典文化融入到幼儿一日活动中,早操中融入三字经,中国传统武术操等内容,利用午睡前和下午离园前进行诵读活动,老师们还创造地开展了“经典诵读亲子诗会”“缤纷清明”等活动,使老师孩子家长共同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教育,激发幼儿大胆自信的表达表现力。而在崂山区实验幼儿园,读书节日前再次启动,其倾力打造的读书课堂也已经成为一张名片,“老师孩子家长都把读书当成了乐趣,一起读书共同成长。”林梅园长告诉记者。市南区实验小学的爱心课堂则是令人感动的快乐,4月23日,一年级三班的同学来到即墨市段泊岚镇瓦戈庄“同行之家”特殊教育康复中心,来慰问这里的残障儿童,“班里的孩子们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共计4000元,有的还捐助了崭新的衣物。”班主任牟海霞向记者介绍。

  市北区青岛44中全力打造的引桥课堂则让人耳目一新。“我们把课堂交给体验生活,”张青涛校长告诉记者,近日,青岛四十四中八年级学生来到华盛太阳能农庄光伏农业大课堂进行生态考察。本次的生态实践课堂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太阳能农庄温室大棚的现场参观讲解,一部分是农业知识讲堂。一路走来,同学们情绪高涨,兴奋异常。孩子们追问酵母菌和真菌的关系,懂得了多肉在阳光下会变出绚丽的颜色。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当大堂经理,有的同学当银行柜员,有的学生当银行客户,进行各类银行对公、对私及理财业务的实战演练。

  一个课堂用心打磨才能算好课堂。日前,在市南区青岛59中初一的整合教育课堂上,师生们正围绕《地震、关爱与责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生物、思品、地理三个三位老师展开合作互助、同堂献课。地理老师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利用地理知识,为学生讲解地震的成因、危害以及面对地震的自救和逃生知识。生物老师巧借生物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地震给生物圈带来的影响和破坏,唤醒学生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思品老师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自然灾难,学习在灾难中涌现出的感动人物,从人格人性的角度提升学生的关爱、责任意识,挖掘灾难背后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以及人类的责任与关爱。

  59中校长李长城告诉记者,学生在解决社会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时,往往不是先考虑这个问题是哪个学科中的问题,真实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真实而重要的问题不能靠单一学科的知识来解决,有必要跨越不同的学科来了解这个世界。”据悉,学校于2007年就确立了学科内整合的教学理念,开展并实施了专题研究,“整合”其实就是“优化组合”,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删、减、增、替,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

  好课堂要美化人的心灵。在崂山区实验小学,一个美丽的故事一直让师生点赞,5年级2班的杜浩昆是学校足球队员,一次脚骨折让他不仅练不成足球了,生活学习也成了麻烦事,爸爸把他送到学校后,自己就坐在教室内不能行动,感觉非常伤心。这时候同班的吕承泰同学就主动找老师希望照顾杜浩昆,老师表扬了吕承泰的义举。几个星期内吕承泰就扶杜浩昆上厕所,课下在教室里陪他聊天,午饭时就帮他打饭,看他吃完,自己才吃,因运动员饭量大看他不够吃的,就把自己的那份给他,然后自己就去饭量小的低年级班级看看有没有剩饭吃。当然其他同学也常常积极地过来帮忙,这让杜浩昆非常感动,很快杜浩昆又回到了足球场。其实这是崂山区实验小学和美教育课堂结出来的硕果。

  崂山区实验小学校长张星告诉记者,“和美”,即“和谐、尚美”,美不仅在智、艺,更重要的在于德,在于内心,学生得到了和美的教育,也会影响到家庭的和美,社区的和美,从而达到学校、学生、家长、社区“四维统一”的和美。据了解,崂山区实验小学的“和美教学法”日前在青岛市组织开展的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好课堂是要经过精心锤炼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每位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全面推进数字化建设,融研于教,教研一体。”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凤瑛告诉记者,学校精心准备开展了高效“微课”教学研讨课。据介绍,“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等。

  而华夏模拟银行是华夏职业教育中心的“合作能力生成”特色课堂之一,主要分为接待服务区、等待服务区、现金服务区、非现金服务区、理财服务区。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当大堂经理,有的同学当银行柜员,有的学生当银行客户,进行各类银行对公、对私及理财业务的实战演练。华夏职业教育中心孙洪传告诉记者,学校所有的改革与尝试都始终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自己学校全心打造了“合作能力生成”课堂教学,就是通过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学习能力。

  新形势下的“生涯规划”

  当然每一个课堂都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参与,崂山二中生涯规划教育课堂还包括家长职业课堂,学校把家长请进来给孩子们讲自己的职业经历。

  教育需要思考,一个好的课堂也需要深思、精思,思维创新才能促进教育真正发展。近日,在崂山二中小广场上,周末大集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几个一起经营一个摊位,并给同学顾客介绍自己的产品。山东省特级教师、崂山二中教师陈文介绍,周末大集是学校生涯规划教育课堂的一部分,老师指导学生自己组织货源制定价格及销售宣传,设计商业计划书,目的是锻炼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对市场需求的敏锐观察力、团队合作精神。。

  而在崂山二中小礼堂,所有班主任们都主动放弃周末休息,近日接受国家生涯规划师的培训。“高考新形势下,学生的个性需求要求越来越强烈。下一步高考改革考试科目不再是文综理综,如果6选3的话,学生会根据特长选科目,这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理念,教师需要懂学生,懂高校,懂社会,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目标。”崂山二中校长马志平说,已经有40名老师成为了国家生涯规划师,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生涯规划工作坊,并请专业老师指导,让老师们首先实现自我规划,从而更加专业化指导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老师指导学生组织成立了学生公司 ——启航公司和酷普公司,学生主要学习如何制定公司的规章制度、人员聘用、薪酬制定、团队建设等。当然每一个课堂都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参与,崂山二中生涯规划教育课堂还包括家长职业课堂,学校把家长请进来给孩子们讲自己的职业经历,师生们还走出去,到家长单位去进行职业体验。

  同崂山二中的生涯规划教育课堂一样,青岛三中全员育人导师课堂也做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青岛三中校长翟召东告诉记者,在深入审视反思学校办学传统和现状的基础上,立足学生实际,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和家长意见,制定并出台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

  记者了解到,青岛三中在打造全员育人导师课堂过程中,首先由各班级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家庭情况等因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互搭配分组,每组由一名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导师们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关注并掌握受导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做到“思想上引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学习上辅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经济改革中需要工匠精神,而教师从事的培养人的工作,可谓是精细中之精细,何尝不需要倡导工匠精神?对于老师们来讲,既要当有创新意识的教育家,又要当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教书匠,这个‘匠’这正是我们积极推崇的时代工匠精神。课堂上的工匠精神是什么?就是师生对自己的课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一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二是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对课堂采取严格标准;三是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课堂质量和效果;四是专业、敬业,打造最优质的卓越课堂。”采访时,马志平、翟召东等都这样说。

  文/图 记者 崔璞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