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口:"产业链招商"布局多元"生态"格局(图)

2016-05-06 11:0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董家口港港池规划图。



  

董家口港区40万吨码头。



  

董家口海水淡化一期工程效果图。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环环相扣,互生共荣。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亦如此:单一的产业模式无法长远,只有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全产业生态圈,打造多种业态互补共生的产业模式,才能形成有生命力的产业发展系统,进而带动区域的经济社会快速前进。

  截至目前,董家口循环经济区签约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15个,协议投资总额近1660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64个,基础设施类项目51个;投资额过百亿元的重大项目6个,投资总额700多亿元;投资主体中世界500强企业或央企9家,投资总额779亿元。通过产业规划、链条设计,董家口循环经济区努力打造高效环保的循环经济、多元化经济,一个蓝色新港城未来将在青岛的南大门崛起。

  换位思考,港口服务延伸成产业链

  提到港口,人们通常的印象是货船来往穿梭,货物从这里装船运往世界各地,或从这里卸船向内陆辐射。而如今港口的业态不仅仅是这样,站在客户角度上换位思考,带起的是依靠软硬件的支持而延伸出的港口经济全产业链,由单一到多元,是减能增效,是多增长点共同发力的发展模式。

  5月4日记者来到董家口港的堆场,除了装卸车辆几乎看不到人员现场作业,而所有的流程都井然有序。煤炭在现场就能进行筛分,在筛分设备的分拣之下,原先大大小小混杂在一起的煤块被筛分成三类,并按需求进行储运。

  “以前港口主要做装货卸货,市场竞争也不是很激烈,业务也比较简单。港口发展以后,竞争变得激烈,再就是客户的需求也多一些,港口的服务也变得更广泛。通过了解客户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不单单像以前一样,货卸下来就不管了。”董家口矿石码头有限公司焦炭、煤炭主管王鸿刚介绍,现在董家口港将功能进行延伸,建了期货交割库,还有筛分、配矿、保税等服务,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港口服务链条的延展,让人感受最直观的是“全程物流”。王鸿刚说,以前货卸了之后客户自己运输,现在港口可以为客户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包括从装船租船,到卸货,直至运输到工厂,整个流程一气呵成,给客户一个大包干的价格。这不仅降低了客户的成本,对港口来说也增加了一部分收益,实现双赢。

  这种门到门服务也越来越便捷。董家口港现在建起了一个物流平台,跟打车软件类似,货运司机可以下载专用的手机软件,注册后填写信息,就可以“抢单”。王鸿刚说,现在这项服务刚开始,算是推广阶段,但从其信息中心的统计来看,它逐步被很多司机所接受。目前港口有千余辆货车进出,而其中有一二百辆车会使用这个软件。照此趋势,未来这个比例还会进一步增加。

  “多元经济对我们的影响是积极的。客户要求享受服务的舒适感,我们的服务帮他们减少中间流程、环节和手续,他们完全委托我们,花的钱变少了,还不用操这么多心。客户省钱省心,我们也增加了盈利。”王鸿刚对于目前产业的多元化延伸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董家口港依托港口做文章的另一大亮点是建立了期货交割库。王鸿刚介绍,青岛港是大连商品交易所审批的基本交割库,董家口港区的主流货物是大宗散货,包括铁矿石、焦煤、焦炭。买卖双方在这里交割入库,港口收相应的费用。“我们提供一个交割作业的平台,得到预报后进行入库,经过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形成标准仓单,进行交易、提货。我们主要提供货物收发、检测等服务。”这项服务深受广大客户的青睐。

  同时董家口港还有融资机构,给客户提供融资服务。“比如有客户有货运到码头,我们可以根据货值的70%给他们提供周转资金,等货物装船时他们再把钱还给我们,我们赚取一定的利息。”

  炼钢废煤气,每年可发电10亿度

  董家口循环经济区不仅依靠码头做文章,另一大亮点循环经济也打造出行业组团内部、产业间、组团间的循环经济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废弃物综合利用,达到上中下游产业聚集,节能减排,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青钢项目的转型升级,为经济区打造了一个“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示范。青岛润亿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承建的青钢热电项目,带给人们的是对循环经济的深刻理解。5月4日记者来到该公司的生产厂房,巨大的厂房在总控室的控制下良好运行,在这里废气变成电,变成资源,变成效益。

  青岛润亿清洁能源有限公司计划经济部部长栾国文介绍,该项目在青钢整体环保搬迁的同时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将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炉、焦炉、转炉煤气和干熄焦蒸汽、烧结余热、高炉压差,通过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以高效型、节约型、清洁型、可循环型的方式生产出电力、蒸汽和热水。“该项目是青钢节能减排、废弃能源高效回收、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环保等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

  据了解,该项目能将高温高压的煤气进行三次发电,实现高效转化。简单来说,首先高温高压的煤气会被利用压力差和温度差进行一次发电;然后利用煤气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再利用燃烧产生的气体所带的热量进行第三次发电。经过三轮发电,原先的废煤气高效转化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实现清洁利用。

  栾国文介绍,这个项目总投资约13亿元,占地面积约240亩。一期投产后,可实现年外供电量约10亿度,具备外供500t/h蒸汽和7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的热水的能力。“这个项目每年带来数亿元的经济效益,可为青钢提供生产过程中60%的用电量。”据介绍,该项目正常运行发电后,每年可节约标煤31万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8万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2万吨。

  招商 项目进驻,不是“捡进篮子都是菜”

  记者探访的内容,是董家口循环经济区的一个缩影。经济区将来会呈现出怎样别具一格的面貌?会有怎样不同以往、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产业格局?这些问题与这里引进了怎样的项目有着密切关联。记者进一步了解了董家口循环经济区的创新招商理念、招商思路。

  打造产业招商新思路

  “随着经济区招商工作的展开,传统招商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招商引资盲目性大,‘捡进篮子都是菜’,引进项目规模小、布局散,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无法形成产业优势,只见项目、不见产业。”董家口循环经济区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管委做出了实施产业链招商的决策部署,确立了“搞好规划、打造载体、创新机制、做大产业”的产业招商新思路。

  据悉,近年来,董家口经济区把握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在承接市、区产业提升转移、老企业搬迁基础上,创新招商思路,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经济区规划建设专业园区,解决好项目向哪里摆的问题。为增强产业聚集吸纳能力,在空间布局上,董家口规划建设了“一港(董家口港)、一城(新城区)、三湾(龙湾、琅琊台湾、棋子湾)、四区(港区、临港产业区、新城区、旅游度假区)”的空间布局,其中“四区”即作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链条设计”先行

  据介绍,经济区的产业规划和链条设计解决好了招什么项目的问题。该经济区立足产业基础和港口优势,按照“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创新发展”的思路,将产业发展重点确定为打造“四大中心”和“四大基地”,即国家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国家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国家级精品钢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新材料基地、冷链物流基地。并提出了各个产业发展的关键链条及相关重点企业,进一步细分了招商范围和目标,制定了产业链招商指南,为产业招商指明了主攻方向。

  比如,新材料产业将重点发展高分子弹性体材料、功能塑料、环境友好性功能纤维材料、特种金属材料、海洋工程和海洋生物材料、清洁能源新材料、传统优势化工材料等7大领域,建成国内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物流服务将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制造业物流、特种物流、生产型物流服务业等4大领域,建成国内重要的综合物流枢纽基地。

  三种产业招商模式

  “经济区完善产业链招商运作机制,解决好项目如何招的问题。”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龙头项目带动模式,着力引进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产业龙头项目,引进一个带来一批,以大项目带动形成大产业,促使产业链纵向延伸,实现集群式落地效应。在新材料基地,针对已开工建设的海晶化工、青岛碱业等项目,近两年集中力量引进了投资103亿元的益凯新材料项目,该项目将使用青岛碱业的产品苯乙烯,对形成新材料基地的产业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产业配套模式、产业链条延伸模式也是该经济区招商工作中做出的亮点。比如,产业配套模式就是依托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按照完整的产业链条要求,积极寻求合资合作,引进相关配套企业,形成上下游相协调、横向互补发展的产业体系。比如青钢项目落地之后,围绕钢铁冶金产业链相继引进了投资1.6亿美元的AP工业气体、总投资21亿元的润亿清洁能源、总投资4亿元的润亿丰泰新材料以及总投资1亿元的斯迪尔新材料项目,目前,国家级精品钢基地已初具规模。

  “产业链条延伸模式,就是利用重点企业的资本、品牌和市场优势,做好产业上下游延伸文章,拉长变粗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蓝色新港城面貌渐现

  在董家口循环经济区,记者注意到随着近年来的发展,蓝色新港城的面貌逐步呈现在人们面前。“打造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经济区自成立以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40亿元,配套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围绕驻区企业和项目对水、电、汽、路等配套设施的要求,经济区管委通过成立平台公司,引进知名大企业合作推进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扩大投融资规模,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港区和产业区已基本实现了“九通一平”,满足了驻区企业对配套设施的需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董家口循环经济区的政务服务环境快捷高效。据介绍,2012年正式设立经济区工委、管委,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体制。

  特写 体制创新,构建“双层管理构架”

  据悉,青岛西海岸新区在董家口经济区现行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了“理事会+管委会”双层管理架构。理事会主要研究决定董家口经济区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重大事项。

  董家口循环经济区前段时间已经召开首次“理事会”。“董家口经济区理事会是为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开发开放、服务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而设立的议事决策组织;理事会注重实效、强化服务,搭建多元参与、积极协商的工作平台,主要研究董家口经济区重要事项,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经济区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理事会大会由全部理事会成员参加,为理事会最高权力机构。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委为理事会执行机构,负责落实理事会确定的重大事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理事会主要研究决定董家口经济区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重大事项。主要包括经济区发展战略、重点规划、项目建设、产业政策等重要事项;经济区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经济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应当由理事会研究决定的其他事项。

  “理事会的组织架构是这样,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6名,理事20名左右。理事会大会由全部理事会成员参加,为理事会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设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3名,主要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保障,牵头起草理事会有关文件和工作制度,收集整理经济区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实际问题,推动落实理事会确定事项和其他工作。”董家口经济区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理事会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就有关重大事项进行会商决策。理事大会由理事长或其指定的其他理事会成员负责召集和主持,由秘书长牵头组织筹办,征集相关议题。理事大会在充分会商的基础上实行民主决策。

  “当前,我们黄岛海关已经启动了和新区政府的每月联席会议制度,也建议理事会牵头,把董家口经济区外向型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短平快’地拿到联席会议上,以助于相关问题及时得以解决。”黄岛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理事会成员单位,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将严格遵守理事会章程,主动承担起作为理事会成员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为董家口经济区、西海岸新区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青岛港相关负责人表示。

  A8~A9版文/图 本报记者 李晓哲 周晋华 通讯员 臧富贵 杨立鹏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产业链招商 生态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