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女婿挑大梁 小舅子瘫痪姐夫住丈人家照顾

2016-05-19 14:5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王伟一家虽说不算富裕但其乐融融。



  在仁兆镇岚后村,村民郑德华得了一个古怪病,下肢骨骼自然弯曲、变脆,关节僵硬,大小医院检查都确诊不了是什么病,但他的日子过得却不辛苦。10年前,和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夫王伟,为了减轻岳父母的负担,毅然决定主动搬家,当起“上门女婿”,并承担起照顾小舅子生活起居及外出就医的重担。十年如一日,王伟的辛劳付出,赢得了当地村民的尊重,街坊邻居对此纷纷竖起大拇指。

  照料妻弟,当起上门女婿

  据了解,今年40岁的郑德华家住仁兆镇岚后村,18岁时,突然患上了一种古怪病,下肢骨骼自然弯曲、变脆,关节僵硬,到大小医院检查后,均确诊不了是什么病。“我到好多医院治疗无望,无奈之下,只能靠药物维持。”郑德华说,“由于病情愈发严重,自1992年起,生活不能自理的我便一直靠父母照顾。”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郑德华的母亲得了冠心病、糖尿病,父亲也得了喘病,如此一来,生活无法自理的他更加成为家人的负担。“岳父母本来年纪就不小了,再加上身体不好,照顾起小舅子自然就更加吃力。”今年46岁的王伟告诉记者,“我们就住在距离岳父母家3公里外的沟东村,虽然不在同一个村,但是住得最近,理应替岳父母分担,好好照顾这个小舅子。”于是,作为一家之主的王伟便不顾世俗偏见,与妻子郑建华商议后,搬到岚后村租了房子,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照顾小舅子的责任。

  据介绍,搬到一个村子后,尽管两家住得更近了,但照顾起妻弟来还是很不方便。“一早一晚,光是两家来回跑,一天下来,不知道要多跑多少路。”王伟介绍,“于是,我和妻子商量,直接搬到岳父家的南厢房,这样便可以随叫随到,随时护理小舅子。”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妻子郑建华平日很忙,照料郑德华的重担主要落在了王伟的肩上。喂饭、洗澡、接尿、擦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伟把担子一“挑”就是10年。在他的悉心护理下,郑德华全身无一处褥疮、没有一点溃疡,气色看起来比王伟还要红润。

  自制板床,带小舅子治病

  据介绍,10年来,王伟除了打工外,自己的生活重心就是照顾病人。“看到妻弟天天躺在床上,我担心长褥疮,于是就琢磨着用铁管、滑轮等制作成一个活动板床,按时让郑德华活动一下。”王伟介绍,“有了这个板床后,平时,即使是上了年纪的岳父母也能操作。如果去医院看病,我就连床带人一块抬上车,很方便。”

  尽管郑德华治好的机会渺茫,但王伟还是承担起了带小舅子到医院求医的重担。“10年来,姐夫带着我跑遍了济南、青岛、潍坊等地。每年家里的那点收入就都投入进去了,可是我这病情却没有好办法治疗。”郑德华说,“看到姐夫如此辛苦,我也得让姐夫更省心一下,只能调整好心态。”

  王伟见郑德华能够看得开,也希望他重燃对生活的希望,就给他买了一台电脑,拉上网线,好让小舅子能看到外面的世界,而王伟却放弃了他所有的个人爱好。“德华虽然不是我的亲弟弟,但我就是把他当作亲弟弟对待。”王伟说,“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弄清楚他得的是什么病,尽快找到治愈的方法。以后,不管如何,我一定无怨无悔照顾好德华”。

  家庭团结相爱,其乐融融

  据介绍,郑建华跟丈夫相亲相爱又有一个懂事优秀的儿子。在他们心中,这种幸福就是他们的支柱和动力。“郑建华对我十分体贴,我忙了,她就帮着我修理自行车;累了,她就给我捶背做饭。”王伟介绍说,“儿子参军后,一心念着家里,电话问候更是频繁,问父母好,问舅舅好,还将自己不多的津贴全部寄回来给舅舅治疗。”提起儿子,王伟很是骄傲。“儿子连续多年获得优秀士兵称号,村里人都夸我们家儿子孝顺、懂事,是个好军人。”王伟告诉记者,“现在,儿子退伍后已经在济南安家,依然不忘按时寄钱回家,回家看望我们。”

  据了解,郑建华在照顾好自己弟弟的同时,还学会了刺绣技术。她把学成的技术传授给邻里乡亲,并无偿帮助邻里刺绣裱画。现在,村里人都刮起一阵“刺绣”风,不仅带动村里人提高了经济收入,也陶冶了文化情操。

  文/图 本报记者 郭微微 本报通讯员 崔柳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