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条主次干道洒水降尘靠中水 日用30多万立方

2016-05-24 08:10   来源: 青岛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每天穿梭在岛城大街小巷的洒水车,其实喷出来的都是再生水(中水)。记者昨日采访发现,岛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研究和推广再生水,目前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了33.4%,每天有120多辆车拉着再生水绿化浇灌和抑制扬尘。

  一天用30多万立方再生水

  来自市城管局的数据显示,作为缺水型城市,岛城是全国最早开展再生水利用的城市之一。近年来,我市城市再生水利用工作取得较快发展。根据规定,我市符合条件的新改扩项目必须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工程设施并使用再生水。目前,青岛市已经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升级工作,建设了6座集中再生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为10.9万立方米/日,敷设再生水主干管道244公里。相关企业单位和居民小区共建设单体再生水利用设施78座,处理回用能力达到11万立方米/日,部分单位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其中,青岛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路热电厂每天要用4万多吨再生水冷却。

  据悉,再生水可以广泛用于工业冷却和工艺、绿化、保洁、冲厕、基建、河道景观、水源热泵等方面。目前我市再生水利用范围和利用量逐年扩大。城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33.8万立方米/日,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3.4%。

  每天120多辆车拉水“扫街”

  青岛水务环境海湾中水公司安全生产与发展部部长刘莉告诉记者,目前市民最常见的再生水利用,就是道路绿化和施工企业洒水降尘了。数据显示,岛城129条主次干道及重点区域实行道路的高压冲洗和洒水降尘工作,使用的都是再生水。每天,各市政道路养护公司的120多辆专业绿化、保洁车辆,装上再生水后上路运行。

  紧邻胶州湾的环湾大道,是岛城一条景观交通大道,土壤中盐碱含量较高,使用再生水浇灌,有利于提高绿化植被成活率。为保证全线绿化都用上再生水源,道路在工程施工中,就已在绿化带下预埋直径400毫米的再生水管线和阀门井。每天,工作人员只需拧开阀门就能进行浇灌,无需罐车来回跑。再生水还能用于河道补充用水,为保证河道常年有水,海泊河、李村河等都“喝”上了再生水。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再生水,通过水泵直接打进河道内。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徐美中 傅春晓

  新闻延伸

  “半瓶水”报道引发节水行动

  红飘带驾驶员号召收集剩水二次利用


  本报“坚持节水优先 建设海绵城市”的系列报道在岛城社会各界引发了对节水的反思和行动。昨日是中青红飘带车队月检的日子,驾驶员孙琳在车队里提出了收集半瓶水擦车的号召。半瓶水不多,但孙琳说,这些水收集起来用作日常保洁足够了,而从前,他都是从家里拎一桶水出来擦玻璃。而在一家银行的大厅里,对直饮水机做的小改动,每天就能节省60公斤水。

  天热出租车常捡到半瓶水

  “我今天从早晨6点出门干到下午4点就收集了8个瓶子,都是乘客扔在车上的,大部分里面还有小半瓶水。 ”驾驶员孙琳说,以前,他会把水和瓶子一块丢进垃圾桶,“陌生人喝的水,咱肯定不能再喝了。最近看报纸说青岛有旱情,还提醒节约半瓶水,我突然想到,这些水收集起来也是一小盆,虽然擦整车不够用,但平常擦擦玻璃、清理内饰完全够了。”于是孙琳就留心把收集到的水瓶放在后备箱,每天收车就倒出来二次利用。一起开会的驾驶员郑瑞青也赞成孙琳的做法,“平时经常有乘客把不要的矿泉水瓶留在车上,特别是夏天,从景点回宾馆或从商场回家,喝剩的水就不要了。 ”

  开完会,孙琳和郑瑞青还给大家示范,用这几天积攒的剩水擦玻璃。郑瑞青说,节水号召给大家提了个醒,半瓶水不多,攒起来也能做点事。

  银行大堂里水桶示范节水

  据了解,许多行业都在业内发起了节水倡议,交通银行李沧二支行行长李鲁明告诉记者,调查发现,青岛市不少单位、小区都安装了直饮水装置,该装置滤水系统的废水比约为1:2,即产生1升饮用水至少产生2升以上废水。“以前这个饮水机旁边有管子,直接把废水排到下水管道,为了节约,我们在大厅直饮水装置旁摆放废水回收桶,每日过滤水量不低于60公斤,回收的废水用于卫生清扫、冲厕所等,达到重复用水、节约用水的目的。同时支行要求全行员工相互监督,共同增强节水意识、强化节水责任、养成节水习惯。 ”

  居民建议设计二次利用管道

  在李沧区,李村街道的节水倡议书已经发到了各家各户,居民也把自己摸索出的节水妙招在社区交流分享。有居民提出投拖把用带旋转拖把桶的,这样不但用水少,拖地还干净,还有人介绍自己利用下雨天刷洗纱窗的经验。家住李村的郑先生则提出,开发商或业户在最初装修时就应该有节水意识,比方说把位于卫生间、洗衣机处的特定下水管设计成可以二次利用的,有一个出口设计在洗拖把的水桶上方,不改变供水管道的原本走向,还能方便节水。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赵黎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