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大青岛又火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青岛:推动“知产”变资产》为题,报道了青岛创新驱动发展结出的硕果,为“青岛模式”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专利申请量
连续3年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无桩充电、柔性充电、无电插头、主动保护……这些专业术语,出自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专利名称。截至今年5月,这家企业已为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申请专利130件,产品覆盖112个城市。
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承担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任务的城市,青岛以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为目标,创新驱动发展结出硕果,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呈井喷式上升。”青岛市知识产权局负责人阎冉力说。2010年,青岛发明专利申请量为2850件,居副省级城市第十三位;2015年达44962件,申请量连续3年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专利成果若不及时转化,今天的专利证书明天就可能成为一张废纸。青岛加强专利运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点“智”成金,化茧成蝶。
国内首创 质押专利就能贷款 大企业有实力转化专利成果,一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虽拥有发明专利,但苦于实力不够,缺少抵押物,银行不敢贷,企业贷不起。青岛市知识产权事务中心组织专利评价、保险、担保、银行及经纪服务机构,建立专利质押保险贷款联盟,去年7月起在国内首创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把企业的无形“知产”变成有价资产,为企业融资解渴输送活水。迄今,已有23家企业获得贷款,授信贷款额度8060万元,实际发放7760万元,投保额度达8175万元。中国保监会为此开设“专利质押贷款保证保险”新险种,在全国推广“青岛模式”。
第一家获得贷款的青岛镭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核心专利抵押,只交了2万元保费,不到20天就拿到500万元贷款。“如果没有这笔资金,我们前期的投入很可能要打水漂。”公司负责人说,镭创的年化增长率已达60%。比镭创更幸运的是中国创捷中云科技有限公司,尚处于孵化阶段,去年10月凭专利质押获得200万元贷款后,今年的年化增长率可达3.3倍。
专业化众创空间 引来5000家企业 为促进发明专利成果转化,青岛依托龙头企业和高校院所,建立专业化众创空间,已有26家众创空间被纳入国家级孵化器管理体系,涉及生物制药、橡胶化工、海洋、农业、船舶、软件、文化创意等众多领域。“通过设立创业孵化基金,开展‘园区集合贷’等融资服务,成立青岛专利技术交易中心,促进专利成果转化,将孵化器打造成为创业加速器。”青岛市科技局副局长吴绪永介绍,截至今年4月,全市已拥有各级孵化器120家,入驻企业超过5000家。
推进行业专利运营 让资产动起来 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大力推进行业专利运营,让专利资产流动起来,是青岛促进发明专利成果转化的又一力举。海信集团、联合创新公司、橡胶谷知识产权公司获批国家专利运营企业试点。“到今年5月,我们共积累专利5万多件、核心技术100多项,资源库几乎涵盖所有技术领域,已实现300多项专利交易,服务金额总计上亿元,今年专利交易可超过800件。”青岛橡胶谷知识产权有限公司总经理封红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