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评论员 王学义
抢孩子”事件的习惯性反转,提醒我们保持理性,遇事多想一想,让真相“多飞一会儿”。围观者面对可疑人士时可以“路见不平一声吼”,但基于事实的基础之上,这种“吼”才会更有底气和正义性。 记者从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6月8日晚,济宁兖州区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兖州区和馨家园西区发生一起抢夺儿童事件。经民警初步调查,这是一起群众间因误会发生口角并引起围观的事件,当事人李某某被误认为是贩卖儿童的犯罪嫌疑人。关于警察出警缓慢的反映,济宁警方目前已经成立调查组开展调查,一经查明,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6月9日新华网)
从9日凌晨开始,“兖州小区门前抢孩子,人贩子被打”的消息在网络和朋友圈呈刷屏状态。然而下午陡现反转,“抢孩子”变成了误会,“人贩子”不仅被证实为无辜,而且成为实实在在的受害者。警方公布的调查结果如一声炸雷,让群众和网友从群情讻讻到迅速冷静,而事件的“反转”理应引发更多反思。
相关部门只有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披露信息,才能有效澄清误会,防止事态扩大化。有报道称,事件发生后“警察近四十分钟才到”,如此缓慢的速度引发群众不满,而济宁警方也正对此进行调查。另外,事件发生于6月8日晚上9点多,而到9日下午,官方初步调查通报才发布出来。此时消息早已满天飞,已丧失了定纷止争的最佳时机。假如当地能早些披露信息,则不至于让事态发展到这一地步。
围观者面对可疑人士时可以见义勇为,但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能违法动用私刑。孩子是所有人的敏感点,人们对人贩子的痛恨也由来已久。应该说,最初大多数人都是抱着“保护孩子”的想法参与其中的,但对当事人的殴打及其他暴力行为,显然已触犯法律。那些参与实施暴力者,理应被依法追责。假如周围人只是将李某某等当事人控制,那么当其证明被“冤枉”的时候,何至于被伤害得如此之重?而相信这样的结果,也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事实上,“抢孩子”发生反转的事件近年来已在多地屡屡发生。就在前几天的5月29日,铜仁市江口县二人因被误认为是“人贩子抢孩子”,而遭数十人殴打至多处骨折。4月17日,宜昌滨江公园大门口,一男子因认错孩子而被当成人贩子,惨遭殴打……类似事件频繁上演,除去“误会”之外,也说明很多人心中仍缺乏对法律的敬畏。在“众怒”的喧嚣之下,理智的堤坝也极易被冲垮,戾气随之迸发。
“抢孩子”事件的习惯性反转,提醒我们保持理性,遇事多想一想,让真相“多飞一会儿”。虽然谁也不能完全否认“人贩子抢孩子”之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但客观而言,其违法成本已然非常之高。无论从现实还是网络,“路见不平一声吼”都是对孩子的保护,但基于事实的基础之上,这种“吼”才会更有底气和正义性。公众应该更多地相信警察,而警方也应更积极、更高效地处理类似事件,这样一种互信将会提升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安全感。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