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瞒着家人回老家当"村官" "还乡路"感慨多

2016-06-12 13:5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68岁的孙会发向记者讲述村里的那些事儿。



  在村子里办事必须公道。大事小事大家在一块商量、研究,诚恳地和大家交流,别讲套话、别一个人说了算,你出了错群众也理解。这个不难做到,很多人之所以做不到就是因为觉得自己说了算。

  68岁的孙会发还没有“退休”的打算。“带领村民致富的难题还没解决啊!”头发花白的他把裤腿一直撸到膝盖,像是要大干一番。在同龄人颐养天年的时候,从平度市红十字会康复中心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后的孙会发,挑起了同和街道孙家张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过上了比退休前还要忙碌的生活。

  2016年1月22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离退休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充分凝聚和释放正能量。“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培育“新乡贤文化”,助推新农村建设。一时间,退休官员返乡发挥余热成为广受关注的新现象。新时期的官员告老还乡有哪些优势和作为?他们的还乡路上又有哪些困难和阻力?

  ■为啥自找麻烦

  瞒着家人接过“落后村”


  6月8日一大早,孙会发接到电话赶到地里的时候,俩村民已经“杠”上了。一个站在地头嚷嚷:“我今天非要把这口井打了。”“你试试,你打我就豁上!”另一个攥紧镢头毫不相让。

  孙会发“婶子”、“叔”地叫着,很快问清楚了缘由:打井的村民把位置选在了两家的地边,没跟人家打招呼。两家越吵越凶。

  接下来的讲和因为这种尊重得到了回馈:不到半小时,打井的村民认错赔了不是,攥紧镢头的也消了气。

  自打退休后回到老家平度市同和街道孙家张村担任党支部书记,68岁的孙会发已经记不清自己做过多少回调解员了。

  孙家张村是同和街道有名的落后村。“村里这些年‘饥荒’太多,村集体的银行贷款有几十万,村里又没有什么产业,穷。”从1999年开始干文书的孙菊勤说。“穷到什么份上?村委会的4间办公室塌了没钱修,下雨就漏水。”村民李月娟说。村头的那条土路是个最好的证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因为路难走,出租车进村还得多收5块钱。

  “你退休金也不少,找这个麻烦干啥?”很多人都搞不明白,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孙会发为啥揽下这么一个活儿。其实,2009年12月街道领导向孙会发发出回村的邀请时,他一开始是拒绝的。当时,他已经从平度市红十字会康复中心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两年,和两个儿子经营着一家效益不错的家具厂。“尽管是土生土长的孙家张村人,但我平时在平度市区住,很少回老家。我知道村支书很难干,怎么也不能回来。”领导劝的次数多了,孙会发也不好意思。当同和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出面找到他时,孙会发应承了下来,“我寻思党委那么看重咱,一把手找咱再不来,就不近人情了。”

  2010年1月,在62岁的年纪,孙会发走马上任了。当然,他还是瞒了家人一阵子。

  ■应对“疑难杂症”

  上门女婿能不能分地?


  “回来就要干好它。”2010年大年初一,孙会发召集村里威信比较高的群众代表和在外务工人员开了一个茶话会,为村子以后的发展出谋划策。

  改变村里糟糕的路况,是大家首先达成的一个共识。这些年来,尽管大家早已对村里的路况怨声载道,但是修路的事情始终张罗不起来。

  “主要因为缺少一个主心骨。要修路,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让捐钱,大伙也得看看你不能把事办成了。虽然会发不在村里住,但大家知道他有能力,见识广,信得过他。”村里老党员孙会军说。

  凭借着前半生在村里积累的威信,孙会发获得了村民的支持。短短几天时间,村民自发捐款21万多元。原本计划硬化水泥路5000平方米,最终硬化了2万多平方米。修好路,还安上了太阳能路灯,栽上了树,2010年,孙家张村久违地拿到一个市级荣誉:“平度市文化建设示范村”。

  分地同样也是“死疙瘩”。因为牵涉到各家各户的切身利益,这一向被视为农村里最难解决的事。由于种种原因,孙家张村已经多年没有进行土地调整。此前,街道办曾连续3年派一个副主任到村里监督,都没把地分下去。

  “分地得有工作方法。”担任过国家干部并且有过管理企业的经验,这让孙会发确定了分地的两条原则:“分地坚决按照国家政策”;“代表村里大部分人的利益”。

  2010年5月,孙会发和几个村干部先走访了平度市国土部门的相关领导,详细了解土地确权等政策。接下来,他召集20多个有威信的群众代表,商讨分地的具体办法,“怎么抓阄、怎么个分法,都要大家集体作出结论。”

  村里一个上门女婿能不能分到地,就让群众代表们争论了很长时间。“我们分了3个组,一个组十来个人为这个事讨论。”孙会发说,大家讨论的结果是,必须拿书面材料证明这个上门女婿在外村没有地,才能有资格在本村分地。

  “拿到证明,我们又去查了查以防材料作假,才确定给他分地。坚决不能错,错了老百姓就有意见。只要你没有办错,上访也不怕。”孙会发说。

  之后,村委会把180多户的分地情况贴到村口张榜公示,“让大伙充分提意见,有意见再改。”事前的充分讨论让实施过程缩短到3天。尽管具体操作起来,也出现了不少突发状况。

  分地如此顺利让街道办的那个副主任感到惊奇:“不用找街道办求助,竟然把事情解决了。”回想起来,孙会发觉得过去街道办干部参与进来,会让老百姓觉得“村里拿上面领导压我”,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他之所以能做成,道理很简单——“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就不难办。”

  ■换届高票当选

  能拉来资金、接受批评


  修了路,分了地,孙家张村的老百姓渐渐见识了这位返乡老干部的能耐:他知道充分研究国家政策,还懂得“走群众路线”;他脑筋活,想法多,见了领导不打憷,还能积极向上争取,给村里拉来资金支持。

  上任之前,孙家张村没有农灌电,村民用柴油机浇地费时费力费钱。2011年,孙会发经由街道办向平度市水利局提交了变压器改造申请。“我再亲自去找水利局局长好好谈谈,不吃饭也不送礼,他看着我们村里确实是干事的样,表示好的政策就得支持好的村。”靠着争取的70多万资金,孙家张村新上了1台变电器,新拉地埋农灌电缆5300多米。

  2011年,为改变村民居住环境,孙家张村在村庄南头建起28栋二层小楼。建造过程中,孙会发安排村里在外当技术员的两个村民监督工程质量,还将建房子的钢筋拿到有关部门检测。

  在后来的两次换届选举中,孙会发都高票当选村支书。对比先前在平度红十字会任职以及管理企业的经历,孙会发觉得当一名村干部更不容易,“以前老百姓求着咱办事,现在村干部是服务型的,是咱求着他们。你做好事老百姓会表扬你,但一点事做错了威信就下来了。”

  孙会发坦言,回村当干部这6年,他并非赢得了所有村民的支持。不过他觉得“这不是问题。他现在不满意,后面慢慢理解了,也会满意的。”让他有这种自信的是承包村委一处旧房子的村民田某某。

  “每年承包费3000元,他承包了十几年。2010年我找到他,说钱少了。之后他一年交一万二。他很有怨言,嚷嚷‘以前大家关系很好,回来当干部了,看看你这些毛病’。2011年换届选举,他主动给我拉票,其实很支持我。”

  他的经验是,在村里办事必须公道。“大事小事大家在一块商量、研究,诚恳地和大家交流,别讲套话,别一个人说了算,你出了错群众也理解。这个不难做到,很多人之所以做不到就是因为觉得‘我说了算’。”

  最近,孙会发提的一个建议就被群众否定了。去年,孙家张村村委会投资9万元,安装了一套净水设备,每月免费给村民一桶生活用水。今年孙会发建议,安装一个压力罐,代替平度自来水公司的自来水。“我找20来个群众代表、党员一块商量。他们最后提出意见,担心万一村里设备坏了或者停电影响用水,最后就没换。”

  孙会发在村里也有侄子侄女。有的侄子跟他说,“五叔,你当干部没跟你沾光。”“我问他,你跟我吃亏了没有?没吃亏就是沾光。村里六七百人。你不能沾。一沾大家伙就知道了。”

  ■还乡路咋畅通

  乡村秩序离不开乡村精英


  像孙会发一样退休之后返回乡村成为新乡贤的,仍是少数。据了解,考虑到农村党员队伍能力偏弱的实际,2010年时平度市委组织部出台文件,鼓励退休(离岗)干部到农村任职。“一些农村干部文化水平低知识层次低,对外交往渠道比较少,群众认知度低。老百姓在其任职期间得不到更多的实惠。”平度市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说,当时共有孙会发等5名离退休干部到农村任职。

  “我们走访过,群众对孙会发比较满意。”平度市委组织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离退休干部回到农村,可以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在解决修路、水利、群众生产生活等问题上有优势。

  2016年1月22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离退休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充分凝聚和释放正能量。“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培育“新乡贤文化”,助推新农村建设。

  接受媒体采访时,贵州财经大学副校长徐大佑表示,乡村秩序离不开乡村精英的形成与推动,各种级别的官员退休回乡,能够与其他非体制精英一起形成多元治理的格局。尤其在当前,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贫困人口多的省份应当采取各种措施,鼓励退休老干部下到基层一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平度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表示,需要带头人的多数是软弱涣散的村庄,村情比较复杂,矛盾比较多,生产发展的压力比较大。“这些都要去动手解决,大多数人到了退休的时候不愿意面临这些压力和困难。而且所以吸引离退休干部还乡发挥余热,更多的还是靠党性觉悟和乡土感情。”

  “退休官员还乡能畅通底层与中高层之间的联系,推动乡村治理的科学化、人性化,提高党组织在基层群众中的公信力。”青岛市委党校的牛月永认为,退休官员的想法能否得到接受和认同,关系到是否能真正发挥余热,“能否认同,什么时候认同,认同之后也会有很多实际问题,可能会影响退休官员的热情。”

  另外,牛月永也提醒官员还乡变身新乡贤,亦是权力约束的新起点,“注意处理好人情与规矩、法律的平衡,防止行为产生偏差。”

  “什么时候真正退休呀?”听到记者抛出的这个问题,孙会发笑笑:“带领村民致富的难题还没解决啊!”他把裤腿一直撸到膝盖——看起来,还要大干一场。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 朱艳丽

  链接

  南昌高官退休

  还乡当起农夫


  李豆罗从乡镇党委书记一直干到南昌市市长,最后又担任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10年1月,结束最后一场报告,李豆罗当天下午就返回家乡——江西南昌市进贤县前坊镇西湖李家,做起一名农夫,带领当地村民建设美丽家乡。

  退休厅官回乡

  带领村民种柑橘


  曾在四川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政府救灾办等部门任职的范敬超,退休后回乡带领村民种柑橘。有人质疑他的项目资金的来源,有人认为他在任时肯定是贪官。埋头苦干8年,当地柑橘园种植面积达10100亩,投产果园每亩平均收益1万元左右。最让范敬超得意的是,“村民终于信我了!”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