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意味着一批新生将走进大学校园,也会有大量毕业生踏入社会。12日上午,由麦可思研究院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就业蓝皮书”《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其中提到,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7%,平均月收入为3726元,其中,“211”院校毕业生月收入为4718元。而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平均月收入为5131元。此外,根据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进行评价,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连续两届成为受到好评的“绿牌专业”,而美术、法律、语文教育专业连续三届被亮起预警“红牌”。
就业
九成毕业半年后找到工作 蓝皮书提到, 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7%。其中,本科院校2015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2%;高职高专为91.2%。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与2014届、2013届基本持平。
在就业比例前十位行业中,与2013届相比,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较多的行业类为“教育业”,增加3.6个百分点、“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增加2.8个百分点、“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增加1.8个百分点;就业比例降低最多的行业类是 “建筑业”,降低了2.4个百分点。
2015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管理学,高达94.0%;最低的是历史学。
美术学等连续三届亮红牌 蓝皮书还指出,2016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审计学、广告学、车辆工程。其中,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车辆工程专业上届也是绿牌专业。绿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2016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包括:应用心理学、化学、音乐表演、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美术学。其中应用心理学、生物科学、美术学、音乐表演上届也是红牌专业,美术学连续三届是红牌专业。高职高专中,法律事务和语文教育连续三届都是红牌专业。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
过半毕业生去中小微企业 端国企“铁饭碗”或者当外企白领已经不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首选。蓝皮书指出,大学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54%上升为2015届的59%,而在国企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22%下降到2015届的18%,在外企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11%下降到2015届的9%。
同时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去小微企业就业。从2013至2015届的本科毕业生中,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27%下降到25%,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45%上升为50%。高职高专毕业生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56%上升为60%。这意味着中小微企业雇用了超过一半的大学毕业生。
创业
20多万大学生自主创业 蓝皮书显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高职毕业生创业比例高于本科。自主创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2.3%上升到2015届的3.0%,约有20.4万人选择创业。
蓝皮书还显示,大学毕业生创业存活的比例在上升,2010届毕业时创业的大学毕业生,3年后还在创业的比例为42.2%,2012届的创业3年存活率增长为47.8%。
创业资金来源方面,2015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投资或借贷和个人积蓄,本科生的比例为78%,高职高专学生的比例为75%,而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政府资助的比例均较小,还不到5%。
收入
毕业三年月均收入5696元 蓝皮书数据显示,2015届大学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3726元,比2014届的3487元增长了239元。其中,本科毕业生2015届工资4042元。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呈现上升趋势。
从薪资来看,2012届大学生毕业3年后平均月收入为5696元,其中本科为6371元,高职高专为5020元。2015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平均月收入为5131元。2012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月收入为4076元,在三年后为9660元,涨幅比例为137%,明显高于2012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即三年后6371元、涨幅比例89%。
“211”院校2015届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4718元,而非“211”本科院校2015届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3907元。
在2015届本科学科门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学,为4313元,最低的是医学,3462元。
据《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