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11岁的唐山大地震幸存者明明被送到当时的崂山县医院,在这里他遇到了好心的护士姐姐王珍玉和褚梅英,40年后,他向崂山区卫计局官方微信求助,希望找到这两位亲人,圆自己40年的心愿。一场朋友圈里的寻人大行动开始了……
端午夜里收到一条深情微信 今年端午节晚上11时许,负责崂山区卫计局微信公众号管理的工作人员纪中珽跟往常一样,在临睡前翻看一遍微信公众号。晚11时49分,突然滴的一声,来了一条微信。这位名为 “谁知我心”的网友留言说:“我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当时转院到崂山县医院接受治疗,有两位护士姐姐对我细心照顾,让我至今难忘。40年来一直思念她们,想恳请你们帮忙寻找,她们是1976年县卫校毕业后在医院实习的学生——王珍玉和褚梅英。在此向朴实善良的崂山人民道一声谢谢,谢谢你们。”
“从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对方的急切心情,我就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上转发了。”纪中珽说,他把这条微信编辑后,在崂山卫计局微信公众号上连续两天推送,后来唐山的这位网友又发来了一张当年的照片。“我们的1500多名粉丝纷纷转发,大家在朋友圈里掀起了一场寻人行动,前后转发量有近万次。”
王哥庄卫生院院长王明涛把这条信息发在了“八医医联体”微信群里,微信群里有人说认识褚梅英。由于区县变更,原先的崂山县医院成为第八人民医院。6月13日,微信群里有人把褚梅英的工作地址与联系方式发给了纪中珽。“肯定是明明,当年他才11岁,是我们的‘弟弟’。”当纪中珽联系到褚梅英时,她立刻想起了40年前的往事,当年她和同学王珍玉一起在崂山县医院照顾了不少唐山地震的幸存者。当天晚上,明明与褚梅英、王珍玉分别取得了联系,他们通了半个小时的电话,电话里大家都哭了。
11岁的明明最让人心疼 6月15日,记者与褚梅英、王珍玉约好见面采访。记者赶到了大枣园老年养护院,见到了当年的两位护士。两人都已经63岁了,谈起当年的事,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当年我们从青岛卫校毕业,分到了崂山县医院实习。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医院里转来了近200名唐山丰南县的伤员,当时全市的医院都收到了伤员,加起来估计有上千人。”褚梅英说,她和同学王珍玉搭档,要轮流照看七八名病号。“那段记忆让我们至今难忘,这些伤员都不愿意说话,很多人躺在床上不能动弹,我们除了平常救治外,还负责他们的吃喝拉撒。”王珍玉说。
褚梅英说,在这些伤员中,明明最让人心疼,到了医院后,明明一直沉默不说话,有时候还偷偷地抹眼泪。“我们为了不刺激这些伤员,始终都不去问他们家人的情况,一直到现在。”褚梅英告诉记者,为了让明明尽快适应新环境,她们经常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糖果送给明明,还把一些小人书拿给明明看。
“那段时间,我们都是连轴转,因为有些伤员行动不便,两人还要给伤员们端屎端尿。遇到伤员们哭的时候,我们也会陪着他们一起痛哭。”王珍玉说。大约过了一周后,明明的伤势逐渐好转,王珍玉和褚梅英就带着明明去逛崂山百货,还带着明明去拍照。这个时候,明明的心情才开朗起来,偶尔还会跟护士姐姐开个玩笑。
1976年9月份,褚梅英与王珍玉的实习结束了,两人分别被分配到胸科医院与振华卫生所工作,临行前,两人送给明明一个笔记本,里面夹着他们的合影照片。过了一个月后,明明也从青岛返回了老家。“当时没有联系方式,也不知道该怎样留下地址。”褚梅英说,分别之后她们再也没见过明明。40年过去了,王珍玉从医院退休在家,褚梅英退休后又被返聘为大枣园老年护理院的主任。
“虽然40年没有见面,但是我们心里都很挂念当时的伤员,尤其是明明,所以当崂山区卫计局的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我就猜出了肯定是明明。”褚梅英说,6月13日晚上,当明明给她来电话,听到电话那端明明哭了,自己也禁不住流泪了。
一本笔记本存了40年 随后,记者拨通了明明的手机,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段往事。当年的11岁男孩明明,如今已是51岁的中年男子,提起往事,他哽咽起来。明明告诉记者,当时他是因为膀胱破裂被转院到当时的崂山县医院治疗。“那个时候,我年纪小,很想家,多亏了王珍玉、褚梅英两位护士姐姐的照顾,让我找到了家的温暖。当年分别后,我始终忘不了两位姐姐,在我心里她们就是我的亲人。”
明明在崂山县医院治疗了3个多月后,身体康复被送回唐山丰南县老家。回到老家后,他始终把王珍玉与褚梅英赠送的笔记本与照片带在身边,并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其实,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找两位亲人,一直没有停下来,我就想对她们说一声谢谢。”明明说,几年前,他打114查号台查过崂山县医院的电话,但却被告知,现在已经没有崂山县医院了。“后来,我学会使用电脑,在青岛所有医院的留言板、信箱里都留过求助信息,甚至还通过电视台寻找她们,但是都没有消息。”明明说,后来是女儿教会他使用微信,他又开始在青岛一些医院的微信公众号里留言,最终是崂山区卫计局微信公众号帮他找到了两位亲人,圆了他40年的梦。“40年了,我从来没有忘记她们,她们比亲人还要亲,想她们了,我就打开笔记本看看老照片。”明明说。
要带全家人来看亲人 在电话里,明明告诉记者,他现名叫赵善刚,住在唐山丰南区,家里有10多亩农田。“我有一儿一女,生活得很幸福,现在40年的梦想也实现了,我真是太高兴了。”他开心地说。他邀请两位姐姐来唐山玩,褚梅英和王珍玉高兴地答应了。
“明明,感谢你还记得你的大姐们,我们也很想你,你带着家里人一起来看看你的第二故乡青岛吧。”王珍玉说,她们很想再看看这个当年的小弟弟,让他在青岛好好地玩玩,大家一起叙叙家常。
“两位姐姐,等到农忙结束了,我就带着全家人去青岛看你们。”电话那端,明明动情地说,他一定要来青岛见见两位亲人。“弟弟,好的,太好了,我们等着你们。”王珍玉、褚梅英一起回答说。
虽然他们还没有见面,但是小小的手机传递着他们之间跨越了40年的亲情和牵挂,让记者也为之动容。
想找到当年的好姊妹 明明的寻亲电话让褚梅英、王珍玉再次想起了当年的情景,对于照顾过的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她们几乎记得每一个人,他们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场地震带给伤员们太多的伤痛了,很多人经常在半夜里惊醒,有人会无缘无故大哭,我们要及时安抚他们。”褚梅英回忆说,伤员中除了明明,还有3岁的“小满宝”、40多岁的王大姐,还有与她成为好姐妹的“小新”,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故事。
褚梅英拿出了珍藏40年的老照片,给记者讲述当年的故事。“地震发生时,小满宝的父母已经从家里跑出来了,结果发现孩子还在床上,母亲就冲进房间去抱孩子,刚跑出屋外,屋子就倒塌了,母亲被压住了双腿。”褚梅英说,“当年我的实习老师崔老师喜欢拍照,给我们拍了很多与地震伤员的合影,这些都成了我们珍贵的记忆。”
褚梅英还提到了好姊妹“小新”,这位唐山姑娘送到崂山县医院时,年龄跟褚梅英相仿,经常被褚梅英带回家吃饭,褚梅英的全家人都认识她。“刚到医院,小新也是想家,不知道家人被转到什么地方治疗了,就经常哭,后来是我们天天陪着她说话,她才慢慢地好了。”褚梅英告诉记者。
“小新回唐山后还给我寄来刻有两个人名字的搪瓷杯子与照片,但后来我搬家了,与小新失去了联系,我也想找到她。”褚梅英说,“小新”原名宋泽新,今年应该是61岁了。
青岛医院收治过众多伤员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地震,地震持续约12秒。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4万人重伤。地震发生后,大批伤员被疏散到全国各地救治,青岛多家医院也收治了众多伤员。
昨晚,记者联系了岛城文史专家鲁海,他告诉记者,唐山大地震后,青岛的居民也不敢在家里睡觉,纷纷到室外搭建防震棚,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多月才恢复正常的生活。“当时火车站一下子就来了10多辆救护车,它们来接送唐山来的伤员。”鲁海说,这些伤员康复后都回到家乡了。
记者昨晚还联系了市卫计委相关工作人员,咨询当年唐山大地震后我市接收地震伤员的详细情况,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市档案馆应该有相关详细的存档资料,今天他会进一步查询。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陈勇 通讯员 薛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