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父子俩接力守护孟良崮烈士陵园 一守60年

2016-07-03 14:16   来源: 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在蒙阴县孟良崮烈士陵园,有一对父子守墓人陈立友、陈守军——父亲陈立友退役归来,执意到村边的烈士陵园守墓,擦拭墓碑,守护英灵;儿子陈守军子承父命,从15岁开始陪父守灵,父子两代一守就是60年。

  父亲退役归来,守陵陪伴战友

  早在1956年,带病退役回到蒙阴县垛庄镇古泉村的陈立友主动提出申请,要到村边的孟良崮烈士陵园当守墓人。对于这个决定,村里很多人都不解。

  陈立友1925年出生,15岁参军抗日,经历激战无数,在朝鲜战场上不幸被流弹击中,髋骨粉碎性骨折,被评为二等甲伤残军人。他完全可以靠国家补助过上安逸生活,况且那时候烈士陵园刚刚组建,条件异常艰苦。

  “你是英雄,身体也不好,还是换别人吧。”亲朋好友劝阻他说。但他却毅然揽下了这个苦差事。他说,“一起战斗过的战友大多牺牲了,他们当中不少人都长眠在这里,英雄不能孤零零地没人陪伴,烈士墓不能荒芜。”

  就这样,陈立友住进了陵园里临时搭建的窝棚,拄着双拐挪动在一座座坟茔之间,整理墓冢,养护草木,硬是把整个陵园收拾得整洁、肃穆。

  虽然陵园离家只有几百米,但是陈立友却极少回家,吃住全在陵园。

  遵从父命,儿子15岁就开始守墓

  1982年,上级决定再招两个新人共同管护陵园。陈立友向组织递交了第二份申请,主动要求让15岁的儿子陈守军进来。

  陈守军当时正值青春年少,并不愿意去干这枯燥差事,何况也像父亲一样是临时编外人员。村里人都说,这老头子是不是魔怔了,自己搭上不说,连儿子也要搭进去。不过说归说,陈守军还是勉强答应了下来。

  上班第一天,陈守军跟着父亲擦拭墓碑。每擦拭一块墓碑时,父亲陈立友都会说出一个烈士的名字,并向儿子讲述他们的故事。陈守军认真地听着,越听越能理解父亲工作的意义。

  当擦拭到一块无字墓碑的时候,过了好一会儿陈守军都没有听到父亲说话。“这里面埋的是谁?”陈守军问。“我也不知道,这里总共埋了2865名烈士,只有100多块墓碑上有名字,其他的不是名字和墓碑不对应,就是连名字也不知道……”陈立友说。那一刻,陈守军暗下决心,要像父亲一样,当好一名守陵人。

  英烈亭上刻下了,3000多烈士英名

  多年来,烈士信息的采集始终是萦绕在父子两人心头的一件大事。2011年,陈立友已发展到癌症晚期,但他还经常要求家人抬着到烈士陵园看看。这一年,他在临终前,把儿子陈守军叫到床前,叮嘱他一定要好好照管烈士墓,做好无名烈士名字的确认和信息采集工作。

  当时2865名安卧在这里的英烈,只有138名对得上号,墓园内大多是无名碑,这让陈守军抓狂。除了平时的日常管护,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埋头整理烈士英名录,他盼望着有一天能在墓园的正前方建一座英烈亭,刻下2865名烈士的英名。

  1997年,孟良崮战役胜利50周年之际,陈守军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在军地联手下,有关部门找到了当时参加孟良崮战役的部队花名册,将2865名烈士的英名一一镌刻了下来。由于年代久远,安葬在孟良崮烈士陵园中的烈士可能远不止2865名。后来,陈守军通过核查烈士英明录及实地考证,再经过有关部门进一步确认,最近又将李作民等6名烈士的名字进行了确认,刻在了英烈亭上。现在英烈亭上,已经刻下了3000多名烈士的英名。(齐鲁晚报 记者 高祥 通讯员 张圣虎 刘民玲)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