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上,平度小学生在“青岛人家——剪纸、面塑”展区现场制作(资料图片)。
2016年,平度市教体局以全面开展“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大力弘扬“大度、坚韧、创新、超越”的平度精神,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全面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5月份,2015平度教育各项测评结果出炉,平度教育连中三个第一:青岛教育满意度测评各区市第一,青岛教育目标考评获得满分,各区市第一,平度市综合考核教体局荣膺优秀单位。2016高考,平度市普通文理一本达线1650人,加特长类一本达线总计3140人,分别比去年猛增50%,达线人数居青岛区市第一。
均衡发展促学校提升
记者了解到,总投资4.76亿元的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后,学校的硬件建设、内涵发展都有了很大提升,学校面貌特别是农村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在铺设了塑胶跑道的操场上踢球跑步,学生餐厅、各种专业教室设施齐全、冬暖夏凉。全市中小学全部实现班班通。校园文化建设处处彰显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书法、美术、戏剧、舞蹈、合唱、剪纸、泥塑等等各种社团活动精彩纷呈。西区“快乐1+1”、南区“自主探究321”、北区“素养课堂”、城区“阳光课堂”、东区“情景课堂”,五大教学模式相映生辉。
职业教育取得突破发展
记者了解到,职业教育教学成绩方面,平度市职教中心代表青岛市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2金1银;职教中心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第一批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学校(全省共30所,青岛市共4所);加强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办学,突破中职学制。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正式落户平度,实行“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初中毕业生在家门口就能读大学。扩大与山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等4处高等职业院校“三二连读”合作办学的招生规模,计划招生285人,较去年增加185人;进一步深化“双元制”办学。
深入推进中德第九阶段合作,制订中职学校《质量管理体系项目建设试行方案》,加快推进市职教中心崔召分校综合实训中心建设;密切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路子。职教中心与喜讯机械加工有限公司、万汇遮阳伞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青岛市公共实训基地,开展中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国家首批)。与红领集团合作成立了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职业教育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
民办教育蓬勃发展
记者了解到,平度教体局以“探索公共财政资助民办教育发展政策”改革试点为契机,不断探索实施“民办公助型”、“混合所有制型”和“政府购买服务型”多元化办学模式,积极破解民办教育在政府扶持、师资待遇、土地税费等政策方面的难题。逐步建立完善“四项机制”,即“政策扶持机制、人力资源扶持机制、一体化业务管理机制和高效服务机制”,有力促进了平度市民办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本市正式办学民办学历教育学校4所,在校生10670人。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24所,年培训9000多人次。
目前,本市在建、待建民办学校5所,国开实小、山师大实验高中、幸福里双语学校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东方小学教学楼即将完工,平度一中分校已通过发改局立项。全市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学校的总资产累计达4.55亿元,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初步构建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相结合、学前教育到高中段教育全覆盖的民办教育体系,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教育格局,对本市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和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成果显著
记者了解到,平度市教体局坚持德育为先,大力发展智育、体育、艺术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平度和崂山代表青岛市参加“青岛人家——剪纸、面塑”展演,同时展出的草编搭配泥塑作品,融入书法、剪纸、布艺等艺术形式,得到与会领导和观众的好评。2016年第四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选拔赛,实验小学张轩鸣夺得山东省一等奖,并将与其他四名选手代表山东省出战总决赛。平度女孩马振霞夺得国际田联竞走世锦赛青年女子组10公里冠军,同时她还帮助中国女队夺得了该项目的团体冠军,第三次问鼎世界冠军。
山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电脑作品评,三件作品获一等奖。首届青岛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竞技类项目比赛,本市参赛选手获得3个第一名、4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56件教师作品入围全国NOC活动决赛。青岛市机器人竞赛活动获2个一等奖,1个2等奖,2个三等奖,获奖数居区市前列。新一届国家男子青年15人制橄榄球队,全国总共有22名运动员,本市3名运动员入选。2016年全国青年15人制橄榄球锦标赛上,山东省华侨中学男子橄榄球队首次参赛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在青岛市首届中学生橄榄球锦标赛上全胜获冠军。平度西关中学学生贾恒毅被评为“全国最美中学生”和“山东好少年”,是青岛市唯一一名同时获得以上两个奖项的学生。教育系统不断涌现出救助走失老人、拾金不昧等感人事迹。
本报记者 邬明洋 本报通讯员 王晓娟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