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高校学费不能一涨了之

2016-07-11 11:0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何勇海

  在高校涨学费的同时,还要有相关配套措施。在教育负担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过高的收费会让读书意愿下降。如何进一步拓宽和完善助学渠道,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当下所必须考虑的。

  2014年,天津、浙江、江苏等十多个省份的公办高校学费相继调整,时隔两年,又迎来新一轮高校学费调价。记者获悉,江西与广东已确定在今年执行新学费标准,7月8日,广东省华南理工大学率先发布新的学费调整方案。(7月10日《新京报》)


  目前看来,一些省份对高校学费调价的“槌子”已经落下,另有一些省份虽未落槌,也已是箭在弦上之势。这些省份涨高校学费的理由不外乎,在2014年那一轮调价中,他们并没有调,现行学费标准已执行10多年,现今物价指数不断增长,学校人员支出、办公支出、固定资产折旧支出等不断加大,生均培养成本已大幅提高。一言以蔽之,办学成本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涨价。

  涨价并非全无道理。我国高等教育并非义务教育,实行的是成本分担机制,生均培养成本提高之后,学生及其家庭要为上涨的部分成本埋单。不过,要埋单也要埋得明明白白。高校涨学费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公开高校学费的收入与使用账本,放在阳光下接受相关机构与社会公众的监督,更要公示生均培养成本的详细情况。

  事实上,不少高校培养成本没有详细清单,监督机制缺失致使学费收支成为一笔“糊涂账”。在这种情况下涨学费,显然难以收获大多数民意的支持。尤其是,不少高校确实存在不合理的培养成本增长,他们举债建设新校区,举债扩招,贪大求全,追新逐异,动辄拥有几千亩校园,过分追求在校师生数量,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于是,出现一边乱花钱、一边喊缺钱的奇特现象,也就不足为怪。

  高校学费并非不能涨,但不能把办学成本增长都算到学生头上。比如,高额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就不应包括在学费中,尤其是高校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是为了提升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竞争力,公共财政当为之埋单;或者,通过拓宽筹资渠道,由校友、商业公司、社会捐赠获得建设资金。而高校行政机构臃肿、开支大等问题,则需要精简机构、裁撤冗员来化解,而非一概转嫁给学生。高校办学成本构成复杂,假如都靠收取学费,那么学费很可能就会涨“上瘾”。

  而且,在高校涨学费的同时,还要有相关配套措施。须知,在教育负担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过高的收费会让读书的意愿下降。对于相当比例的贫困学生家庭,学费作为刚性支出已影响到正常支付能力。如何进一步拓宽和完善助学渠道,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当下必须考虑的配套措施。这关系到公办高校是否坚持“姓公的本色”,也关系到阶层流动与社会公平。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公办高校 学费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