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台讲述"秦国往事" 是海上丝路起航点之一

2016-07-20 06:42   来源: 青岛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2000多岁古城人口曾达17万

  仅凭想象,难以描述两千多年前琅琊古城到底是什么模样。早年,《美国科学院通报》杂志上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遥远国度里的帝王印迹——琅琊台遗址群调查与阐释》。作者是美国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加里·费曼、研究员琳达·尼古拉斯和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教授,他们曾多次对琅琊进行联合考古。

  他们调查发现,秦汉时期,琅琊聚居人口已经达到了17万人之多。当时的人口急剧膨胀,也是由于秦始皇三巡琅琊和中央集权管理制度带来的效应。众多考古界的专家称,从文明开拓角度看,帝王秦始皇在琅琊的 “印迹是如此深厚”,当属创世般的帝王。司马迁对此写有文字留给后人:为寻求长生不老药。

  “当时始皇为修建琅琊台求长生不老仙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不是一般的地方力量能完成的,是国家层面的壮举。”多次参与琅琊遗址考古工作的北京故宫博物院考古专家王睿认为,当时,始皇将3万人口迁入琅琊,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古城。而琅琊古城,古时又称齐邑、琅琊郡城等。

  王睿介绍,众多的历代地理著作、方志著作中都有记载,琅琊古城就在琅琊台之下。始皇帝统一中国,建立大秦帝国,分天下三十六郡,齐地东部沿海地区属琅琊郡,治琅琊,为当时全国三十六郡中唯一的滨海郡城和港城合一的中心城市。在秦汉时期琅琊大规模的航海求仙活动,是人类航海史的奇迹,也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端。齐国时为琅琊邑,秦时设琅琊郡,到了汉高帝时,称琅琊王国,文帝更名为郡。

  大地震让琅琊古城突然消失

  历史往往给后人留下许多不解之谜。琅琊古城见证了青岛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如今众多历史谜团,特别是琅琊古城的消失,只能靠想象和猜测。查阅史书表明,琅琊古城,作为建制名称,始见于春秋战国,消失于西晋。

  史籍中的古琅琊城早已消失,地面上没留下遗址。仅有地下考古曾发掘出大量西周时期的青铜鼎、铜环、铜剑、铜镜,发掘出了秦代的量器,还有刻着 “千秋万岁”字样的秦代瓦当和陶罐。有关这座城市被历史淹没的具体原因,后人多认同地震等自然灾害。

  为了弄清琅琊古城的消失之谜,林玉海专门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文字,并多次到实地考察、研究。据《史记》、《汉书》记载,公元前70年的西汉末年,山东地区确实遭遇过一场大地震,地处齐地的琅琊郡也在受灾范围,整个琅琊古城可能被埋于地下,而地下是否真的埋藏着一座完整的秦帝国古城,还有待深入考古发掘,才能揭开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在连年的考古发掘工作中,专家甚至基本划定了汉之前琅琊郡治城的具体位置,为琅琊台西北约7公里处的今夏河城镇驻地。由此分析,秦始皇滞留琅琊的驻跸地——琅琊行宫——具体位置有两种可能,一是现琅琊台地,一是琅琊郡治地。

  至于琅琊港后来的逐渐衰退,王云霞有着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因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破坏,造成了古港的消亡,加上琅琊港战略地位重要,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曾是海防要地,为兵家常争之地,迫使商港重心逐渐向西北转移,这也是琅琊古港最终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到了唐宋明以来,板桥镇、连云港、石臼所等港口相继兴起,逐渐取代了琅琊港的历史地位,除此之外,西部区域水浅、暗礁多,也影响、制约了古商港的发展。

  方士徐福琅琊入海求仙

  在今天的琅琊码头,后人竖立起一个巨大的石刻,上面写着“徐福东渡起航处”,印证了历史真实存在的可能。黄岛区博物馆馆长翁建红介绍,徐福东渡开创了中日友好之源,也成为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航海家、探险家,是中国早于陆上丝绸之路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者。

  众多学者认为,秦汉时期,大规模的海上求仙活动达到了高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齐人徐福的入海求仙活动。《史记》记载,秦始皇第一次巡琅琊时,“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巡幸琅琊,特意向徐福讨要仙药,徐福怕受到秦始皇的惩罚,编造故事说海中有大鲛鱼,阻拦了求药的道路,骗得秦始皇同意,再次带数千名童男女和百工五谷,由琅琊港扬帆出海求仙,一去无回。

  徐福率船队经过的路线,从琅琊港起航,先到达胶州湾畔的徐山,经崂山登瀛,绕过威海成山头到芝罘,横渡渤海至辽东半岛,沿辽东半岛东南近海至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西部近海折南而行,横渡朝鲜海峡,到达日本。“徐福生长在海边,从小就能观察海上洋流的变化,知道什么时节出海好。”林玉海说。徐福东渡探索发现了一条由古代青岛经朝鲜半岛而到达日本列岛的海上航线,为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奠定了基础。徐福从琅琊起航东渡,是古代青岛最有影响的海上扬帆远航活动,也是有史以来从山东半岛经朝鲜半岛然后到达日本列岛的第一次远航。

  琅琊台是海上丝路起航点之一

  中、日、朝三国同处东亚地区,中朝一江之隔,中日一衣带水,日朝隔海相望。作为近邻,三国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有相互往来。古代中朝之间的交往,从中国商周之际的箕子入朝鲜(公元前1122~公元前194,箕子入朝鲜。周初,商朝遗臣箕子东迁至今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的“箕氏侯国”,被认为定都在大同江流域今平壤一带。这个国家在西汉时被燕国人卫满所灭。在《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王商纣王的伯父箕子在武王伐纣后,被武王封于朝鲜,史称“箕子朝鲜”。)算起,至今已有3000年历史;而中日之间,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吴越一带的中国先民就可能有从海上来到日本列岛的,徐福东渡也是先秦秦汉之际中国人渡海移民到日本的一个缩影,而汉光武帝赐金印于倭王,则是两国政权有确切往来的开始。

  “琅琊历史悠久、拥有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自古以来就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林玉海介绍,最迟在春秋末年,琅琊已经成为经济繁荣、人口众多、航海贸易发达的中心城市。可以说,这一地区在东周与秦汉时期,一直是东方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航海中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也是青岛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东方起航点之一的重要证据。

  “琅琊台所处位置是中国陆地离日本陆地直线距离最近的一个点。这也是当时中日往来最直接的证据。”林玉海说,从中国的汉魏至明清,古代中、日、朝三国之间一直有着密切的交往。中国与日、朝之间,官方都有过频繁的遣使往来,中朝一直保持着一种宗藩关系,世代友好交往;中日宗藩关系时断时续,复杂而不稳定。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琅琊台 秦国往事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