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1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名单。今年全国建议资助的“国家杰青”共有200人,其中,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崔光磊、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王树青、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侯健等我市3名科技人才荣耀登榜。从1994年首次评选至今,我市“国家杰青”获得者总数已达41人。
入选“国家杰青”难度大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专项青年科学基金,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45周岁以下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培育院士级科技人才。该基金项目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评审程序严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已成为国内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中坚力量。
1994年,鉴于当时的人才断层情况,刚从海外归国不久的年轻学者陈章良向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建议设立支持科学家自主选题、自由探索的“总理基金”,后正式命名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4年首批入选49人,每人资助额度为60万元。经过32年的发展,一大批国家杰青获得者当选为两院院士,同时国家杰青已经成为我国风向标式的高端科技人才资助项目。记者了解到现阶段,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每人给予一定项目资助经费,研究期限为4年。
“国家杰青”一年的名额仅为200人左右,因此国家杰青竞争非常激烈。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供的数据,2015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接收申请2148项,资助198项,资助率仅为9.22%,由此可见当选“国家杰青”的难度有多大了。
部分高校入选量增加 记者对2016年“国家杰青”的当选情况进行了统计,本年度共有200位申请人入选建议资助名单。其中北京大学入选13人排名第一,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入选11人并列第二,浙江大学入选10人排名第四,以上4所高校入选人数都超过了10人。此外,复旦大学也入选7人,上海交通大学入选6人,华中科技大学入选5人,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都入选4人。相比2015年,很多高校入选数量明显增加。
让电池靠“呼吸”氧气充放电 崔光磊,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青岛创业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低成本高效能源储存与转换器件的研究开发,先后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
儿提时代,崔光磊的梦想第一是当一名英勇的解放军战士,第二是当一名科学家。后来,崔光磊成为一名新能源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作为中科院众多研究所之一,青岛能源所非常重视平台建设,已经构建公共实验室、规划战略与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三大支撑平台为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撑服务和优质的科研环境。”崔光磊说,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是集新材料、新能源、节能汽车等众多产业为一体的高技术系统工程,而锂动力电池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和重中之重。崔光磊的团队在“锂空气电池”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团队通过对催化剂的研究,大大提高了锂跟空气中氧气结合和分解的效率,从而提高充放电效率,为其尽快实现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并有望成为未来电动汽车的理想电源。“锂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十分简单,放电过程氧分子与锂离子结合形成过氧化锂;而在随后的充电过程中,过氧化锂进行可逆分解,产生氧气。 ”崔光磊说,氧作为锂空气电池的正极好处太多了,大大降低了电池的造价,并且对环境也没有污染,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还很高,这种技术投入商业化应用,未来的电动汽车将具备能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相媲美的续航能力。
监测海洋结构守护那片蓝 王树青,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海洋工程结构损伤诊断、健康检测和动力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承担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发表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
这次王树青建议资助的项目是海洋结构健康监测基础理论及应用关键技术。王树青在融合噪声处理及不完备模态测试的海洋平台结构损伤检测、海洋平台动力分析与损伤识别模型修正技术研究、海洋工程设施全寿命周期的安全防灾关键技术研究、深海立管的疲劳分析及可靠性评估、深海工程结构的极端环境作用与全寿命服役安全、浅海小型浮式生产装置系泊系统动力分析技术等方面都是专家。王树青还曾凭借海洋工程安全与防灾若干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海洋工程设施安全与防灾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海洋工程结构安全设计及防灾技术研究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海洋结构动力检测与振动控制理论研究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研究油气渗流提高石油采收率 侯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获得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评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青岛市拔尖人才等。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高采收率技术及油气渗流理论方向的研究。创建微观尺度油气渗流的实验与模拟方法,取得化学驱渗流理论重要创新成果,实现化学驱矿场应用关键技术创新,为化学驱和热化学复合驱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用技术。研究成果已在三大石油公司推广应用,取得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近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各级各类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5篇(一区、二区论文13篇)、EI收录36篇。
2012年,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侯健参与完成的 “胜利油田边际稠油高效开发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胜利油田边际稠油高效开发技术与应用”属石油、天然气科学技术领域,涉及油藏工程技术、采油工程技术两个学科。该项目针对深层边际稠油高效开发这一国际性难题,开展理论和技术攻关,对国内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产量稳定,确保我国“稳定东部”油田开发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研究成果在胜利油田已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新增动用储量2.64亿吨,增加可采储量6396万吨。近3年累计增产原油1055万吨,该成果已推广到江汉、内蒙吉祥(中原)油田等油田及叙利亚油田。深层边际稠油高效开发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可覆盖全国15亿吨储量,预计增加可采储量2.5-3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