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率先试水打破医生"铁饭碗" 看病会更贵吗

2016-08-13 11:18   来源: 大众网时政微信公众号 爆三样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谁说山东保守?在取消医生铁饭碗这件事上,目前率先试水的全国只有俩地方,一个是深圳,另一个就是山东。就在前天,大家还在热议人社部将全面取消高校和公立医院编制的改革时,1个月前山东济宁早已率先取消了新入职医生的编制,取而代之的是走向社会招聘的“备案制”。

  从之前的“铁饭碗”到如今的合同工,这项涉及近千万在编人员命运的新政将如何落地?医生“丢铁饭碗”后待遇会降吗?万一好医生都去了民营医院,会不会引发看病贵等问题。“爆三样”(微信:sdbaosanyang)的样哥通过山东改革的济宁探索,来窥探这项政策在各地的具体走向,以及可能产生的连带效应。

  文丨李大嘴

  一、山东试水的医生“备案制”是个啥模式?

  在被视为山东率先试水的济宁探索中,“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这个在中国改革进程中屡试不爽的方式,被再次使用。样哥从官方公布的说明中发现,在今年医院的新人招聘中,济宁首次尝试招聘“备案制”医务人员。所谓“备案制”不仅是新进人员没有编制了,而且医院招人能根据实际需要,自己说了算了。这次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6家医院,拿出了96个岗位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从之前的审批制到如今的备案制,中国公立医院发展体制改革终于迈出了具有破冰意义的一步。

  样哥调查发现,在改革前,大部分公立医院进人都是要经过政府审批的。因为按照之前的“审批制”规定,医院人员编制确定原则基本上是按床位定人,编制成为政府管理公立医院的一种手段。政府通过核定医院编制,并根据编制数量给予财政拨款,监管和保障公立医院发展。长期以来,决定医生收入待遇的可能不是医术、加班时间或职业风险与压力等综合因素,而是一纸编制。对于医院来说,想引的人引不来,引来的人给不了待遇,招人难、留人难成为普遍情况。人事编制之困,不利于医疗人才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让医疗市场蕴藏的活力难以有效释放一直是困扰公立医院发展的瓶颈。

  根据山东省编办和省人社厅下发的《关于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公立医院原编制内人员继续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只出不进,公立医院空余编制由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回收。自2016年,不再安排公立医院用编进人计划,由公立医院在人员控制总量内自主制定、执行新进人员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二、没了“铁饭碗”,好医生要跑去民营医院该咋办?

  “我们医院有编制的不过一半。”一位三甲医院的院长坦言,随着公立医院发展加快,大部分公立医院的编制难以满足需要。样哥了解到,在许多医院里,护理、医技、行政、辅助等岗位非编人员已占一大半,甚至存在部分医生是非编人员的现象。

  一方面,受限于编制数量,很多医院招不进核心人才,或是无法给予更高的待遇和更大的发展平台。由于编制有限,财政补助也无法再增加,其对医院的监管、保障作用有限。医院主要收入已不靠财政补助,而是转向从患者身上赚钱,使看病变得越来越贵。

  另一方面,由于有编制人员和没编制人员同工不同酬,编外人员在基础工资、养老保障、职称评定等方面是“二等公民”待遇。多少意气风发的医学毕业生,削尖脑袋都要去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因此集聚了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医生成为“单位人”,流动性差,多点执业改革进展不畅,民营医院招不到好医生。人们为了找到好医生看病,想尽办法往公立医院跑,加剧了看病难。

  所以说,取消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的编制身份,不仅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对缓解看病贵和看病难是有积极作用的。业内人士认为,改革之后医生的价值会得到提升,患者也将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没有了身份编制限制,医生可以自由流动了,好医生可以多点执业,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让患者不出家门就能看到好医生。

  三、取消事业编,医生待遇会下降吗?

  样哥注意到,济宁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医院招聘计划在控制总量内的人员,在岗位聘用、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推进公立医院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人员控制总量内的所有医生以及其他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同等待遇”这个提法,无疑给新进入医院的非事业编医生吃了定心丸。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徐凌忠认为,给医生身份“松绑”,有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自由流动,也将倒逼医院设计善待医生的管理制度。样哥觉得,这不仅不会导致医生待遇的降低,反而医院之间没有了编制的限制,大家在一个碗里平等地抢人才,好医生的身价自然会水涨船高。

  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公立医院在编人员有800多万,高校在编教职工有233万余人,总计约1000万人。如果全面取消事业编制,对于受影响的这1000万人来说,有些“猝不及防”。

  业内专家认为,改革将逐步推进,不可能一下子取消,也不可能全部取消,“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新人不再有新编制,依照劳动人事法律法规一律签订相应期限的劳动合同,用高校、医院合法依规创收的钱开支工资。如果是原有编制人员要被取消编制,可以尝试根据其工龄长短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保证其政治待遇和工资福利。最终走向根据高校、医院提供的公益性服务拨付相应财政资金,与原人员编制完全脱钩。

  (本文综合自人民日报和中国经济周刊等媒体)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医生 铁饭碗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