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捞海蜇曾晒掉一层皮 如今仨月能赚五六万

2016-08-15 09:45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现在虽然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也是海蜇捕捞旺季,一艘船一天出海三趟,差不多能打捞上3000斤到5000斤海蜇。”王哥庄街道黄山社区书记林先喜介绍说。8月11日中午,黄山社区的渔民们顶着30多摄氏度高温,将一船船的海蜇捕捞上岸,出水价最低几分钱一斤的海蜇皮经过“72变”,变成了市民餐桌上的美味。记者跟随黄山社区居民,体验了海蜇捕捞、分解、蒸煮、制作等全过程。

  A 高温天捞海蜇,有时能晒掉一层皮

  俗话说得好,秋后有一伏,小心“热死牛”。11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烈日烘烤着黄山社区。站在海边,远远地可以看到三五个小黑点正在慢慢地靠近,捕捞海蜇的渔船回港了,船上的马达冒着黑烟,满载着一筐筐海蜇驶向岸边。

  今年60岁的王正强和家人穿着不透气、不透水的塑胶连体衣,正在往岸边卸货。王正强卸到一半,跳下了船,从外面开来一辆拖拉机,这样可以把海蜇直接装车,不必挑着扁担再走远路送上岸。他告诉记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黄山社区300户居民中,有100户左右从事海蜇捕捞,拥有渔船40多艘。两家的顶梁柱结成对,成为一艘打海蜇渔船的主人。

  “我们这片海每天大概有三次明显的潮涌。”王正强一边把篮子、桶扔进船舱,一边给记者介绍,船要在潮水最满时开到捕捞海蜇的地点,等待落潮时拦住随着潮水而来的海蜇。他这一船总共四个人,两个女的在船里,从一筐筐的海蜇当中挑选,一些没办法食用的海蜇脖子,就被随手丢进了海里,挑选好了的海蜇,由两个汉子一筐筐地往拖拉机上搬。

  午后的海面,没有一丝风。肩上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王正强晃晃悠悠地一趟趟搬运,汗顺着脸颊哗哗地流下。他对记者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不懂事,第一次跟着父亲出海一天,回来之后就晒掉了一层皮,“海上没遮挡,比陆地上更热,你看我这皮肤,比你们黑多了。”

  7月份到9月份,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几个月份,然而恰恰也是海蜇最大的时候,靠着这么一块大“聚宝盆”,山上又坑坑洼洼不长粮食,社区的居民通过海蜇来赚钱糊口。王正强告诉记者,村里几乎家家都会捕捞海蜇。“捕捞海蜇还简单,出海后将浮漂放在水上,下面挂有80米长、垂直在海里20米深的网墙,并坠有石头,看着有海蜇来了,把石头拎起来,原本竖着的网成为了一个兜,然后使劲抬上这上百斤的大海蜇就行了。”

  B 一个小时就上岸,这里的海蜇最新鲜

  为啥这里的海蜇畅销全国各地?林先喜告诉记者,黄山社区位于崂山头以北的海域,有一条自然形成的海底深沟,是海蜇繁衍、生长的聚集地。渔民每年7月至9月就在这里捕捞海蜇,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从黄山码头出海不到十几分钟,就能到达这条海底深沟,从出海到靠岸,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渔民在船上就能将海蜇分解,而外地不少地方都是远海捕捞,捕捞上来就需要腌制,这样一来到岸的时候再加工,味道就变了。

  “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到岸的渔船分解出海蜇的里子、爪子、脑子还有皮,里子、爪子、脑子用开水焯熟后冷藏或者冷冻,皮用明矾腌制成蜇头、蜇皮、蜇丝,或者加工成即食的海蜇。”林先喜说。当渔民在海上打海蜇时,岸边还有一群人,他们也忙不停,原来这就是海蜇腌制工。顺着黄山社区的海岸线,记者看到一个个腌制池,这就是海蜇腌制的地方。

  在“露天办公室”里,一顶顶小草帽是他们唯一的遮阳工具。他们深深地弓着腰,将每个最轻十几斤,最沉几十斤的海蜇倒入池子里,因为上岸的海蜇实在太多,炎热的天气下,一个小时的暴晒海蜇就能全部化成水,所以他们一刻也不闲着。

  一边扔海蜇,一边撒入盐和明矾。“一般100斤海蜇需要20斤盐,再加入大约四两的明矾。”渔民林讯志介绍说,这些量全靠手感和经验来决定。由于海蜇的捕捞者每天要出去三趟,林讯志的工作时间也延长到了15个小时。“还得不停地翻,不然盐就会不匀。”他说,经过第一次七天的晾晒和第二次十几天的晾晒,原本10厘米厚的海蜇皮厚度将会变成1厘米左右。

  海上捕捞,两人合作,能“驯服”上百斤到上千斤的海蜇;从事“扒”海蜇的妇女,熟练地判断着每个部位的价格,海蜇脖子直接扔了,海蜇皮放在桶里让男人们运到岸边交给小贩。上岸后的海蜇还有另外一个去处,那就是下锅蒸煮。在岸边不到50米的地方,搭建起了一个遮阳的棚子,别看能挡住太阳,这里可是名副其实的“火焰山”,不用走到跟前,在6米开外的地方,你就能切肤体会到它的温度。60口锅排成了六排,锅底腾起明晃晃的火焰,一起烧水煮海蜇,这可谓是黄山社区的一大特色景观。虽然是开放的空间,但这个“厨房”里还是被热气笼罩着。

  在岸上的灶台间里,不少妇女把分割好的海蜇爪子倒进大锅里,然后用铲子来回铲着,一刻钟后就可出锅,装到塑料盘子上晾晒。一些渔民告诉记者,海蜇里子价格最高,一般销售价格是每斤20元以上,其次是海蜇爪子,每斤4元钱左右,而鲜海蜇皮,一般是每斤两三毛钱。鲜海蜇皮也可以使用盐、明矾腌制加工成干海蜇皮,加工好的干海蜇皮一般每斤六七元钱。

  渔民林泽品穿着大背心大裤衩,不断地擦拭额头上的汗水,正在整理刚刚煮好的海蜇里子。“里子、爪子、脑子都是比较值钱的,出的比较少,所以要进一步深加工,这样能卖上个好价钱。”还不到30岁的他,俨然已经是个专家了。“一般10斤鲜货才能出半斤多。”他告诉记者。每天,这个“开放式厨房”都会集体开火,“60口锅每天能煮近十万斤。”

  C 最热的月份出海忙一艘船收入五六万

  下午2:00左右,20艘渔船上的海蜇都陆续卸完。随后王正强根据自己记录的情况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这边的小船多是22马力的,而一条船出一趟海大约能捕捞5000斤左右的海蜇,而海蜇各个部分的价格是不一样的。”他说,除了海蜇里子外,海蜇其他部分在当地他们并不用秤来称重,而是靠着一种竹筐来作为标准,“两筐为一担,其中海蜇头一担10块钱,而海蜇皮是一担5块钱,而海蜇里子煮熟后一斤20多元左右。”

  根据记录 ,一艘船出一次海大约收入1000元,“八月份是旺季,其他时候稍差一些,一直要忙活到10月中旬,一艘船平均能收入五六万元。”王正强说。另外,据渔民们介绍,从目前捕捞情况来看,今年海蜇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这么多年来,全部靠人工,靠着体力去拼,我们也盼着海蜇捕捞技术的进步和革新。”林先喜对记者说。

  D 海蜇宴成招牌菜外地游客慕名来

  在来黄山社区的路上,与大海仅隔着不到5米的直线距离,风光甚是美好,狭窄的两车道盘山路上,看到最多的是外地拍照的车辆。在社区的一家农家宴当中,记者发现9辆停放在这里的车将农家小院堵得严严实实,8辆都是外地车。“听朋友说这里的海蜇宴蛮好吃的,所以夏天趁着孩子放暑假,一家人过来玩。”一位操着广东口音的孙先生这样对记者说。

  看来不光是在青岛,就是在全国范围内,黄山社区的“鲜海蜇”也都已经小有名气。目前,黄山社区拥有了以葱爆蜇皮、白菜炒海蜇里子等为代表的海蜇宴。当天,农家宴的厨师为记者介绍了海蜇的经典做法。“凉拌原味海蜇、海蜇里子拌小葱、海蜇脑子鸡蛋汤、海蜇爪子炒白菜,这些都是经典做法。”厨师说。

  在介绍海蜇宴的同时,厨师也提醒说,“好吃归好吃,在食用海蜇时一定要多清洗几次。”采访中,从事海产品批发生意的李先生说,这是由于海蜇在加工腌制的过程中加入了明矾。此外,也可以用醋泡一泡,或者搭配维C含量高的食物,利用醋或者维C化解部分铝元素。另外喝牛奶也能够降低对铝元素的吸收。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张鹏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海蜇 黄山社区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