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

2016-08-16 14:1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据新华社甘肃酒泉8月15日电 记者15日从中科院获悉,我国即将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说,最终命名为“墨子”,缘起于已故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老教授钱临照。

  作为老一辈光学、科技史研究者,钱临照发现《墨经》中有不少与现代科学知识相通的记载,比如墨子提出的“光学八条”。潘建伟说,墨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发现了光线沿直线传播,并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就像国外有伽利略卫星、开普勒望远镜一样,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先贤的名字来命名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将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

  据了解,作为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卫星之一,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在国际首次开展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空间尺度的量子隐形传态等多项实验。

    相关新闻

    爱因斯坦观点对错,“墨子”来验证

  了解科学史的人都知道,爱因斯坦代表的经典物理学派与玻尔等人代表的量子学派之间的论战已近百年,而中国即将发射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可能帮助解决关于量子纠缠的问题。

  “鬼魅般的超距作用”,这是爱因斯坦在1935年对量子纠缠的评论。量子力学认为,两个处于量子纠缠态的粒子无论相隔多远,改变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就会马上随之改变。这种状态之间的关联不需经典物理学中的力场或电场,其关联速度也可认为超过光速,被称为“量子非定域性”。爱因斯坦作为经典物理学的代表人物,对此表示怀疑。

  百余年来,量子力学的许多理论不断得到实验结果支持,催生了原子弹、激光、核磁共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重大发明,被认为是“第一次量子革命”。而对爱因斯坦质疑开展的持续研究,助推了量子调控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以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为代表的量子信息技术,被认为是开启了“第二次量子革命”。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的陆朝阳教授告诉记者,虽然已有许多实验支持量子非定域性正确,但都还存在一些理论上的漏洞。中国即将发射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供了一个在太空进行实验的平台,将有望通过超远距离的量子纠缠实验,来实现对量子非定域性的检验。不过陆朝阳也表示,并不是卫星发射之后就能马上实现对量子非定域性的“终极检验”,要达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所发展起来的技术,为这一终极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据新华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量子卫星 墨子号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