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好比第二次地理大发现,通过欧亚非沿线60余国家、44亿人口的互联互通,奏响了包容性、全球化的21世纪的主旋律。
而在这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交响诗中,青岛被定位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天风海雨,劈面而来;百舸争流,乘长风破万里浪。这是历史的机遇,时代的风潮,未来的召唤。
“青岛要争当‘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军!”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的表述掷地有声。在这场国家构划的“筑梦空间”中,青岛要怀壮志、敢担当、抓机遇、探新路、创实效,担起国家使命和城市责任。
坐言立行。青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硕果累累:
11个项目入选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
87个项目落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总规模近900亿的系列基金助力企业出海;
在19个国家举行25场“丝路对话”……
这一切,青岛是怎么做到的?
大格局 开创国际经济合作新局面 格局,决定结局。大格局,开创新境界。
青岛精心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实施的重大机遇,加快构建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深度融合开放新格局,开创国际经济合作新局面。
目前,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开局良好。“一带一路”正在形成庞大的产业链经济,成为青岛参与世界经济、扩大城市影响力的新路径、新平台。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青岛制造”。海尔、海信、青建、中车青岛四方……是一张张闪亮世界的青岛名片。“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打开了这些企业扬帆出海的空间,纷纷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截至目前,青岛已建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重点项目库,涉及项目102个,总投资600亿美元。已有87个项目成功落地,投资额18.2亿美元。今年以来,青岛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取得显著成果,截至6月底,已有11个项目入选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列山东省首位;吸引沿线国家到账实际外资额5.9亿美元,占全市的20.2%。“我们已在国外建成8个工业园和18个制造基地,年产能突破1000万台,大多数在‘一带一路’沿线。”青岛海尔集团一位负责人说。
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青岛制造再一次大显身手的同时,也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青岛制造”的成果。
6月底,2万吨级半潜船“泰安口”号,载着两座四层楼高的大型设备,由青岛驶往万里之遥的北极,用于中俄合作开发重点能源项目——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极寒地带对装置质量、精度要求极高,由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承建的这两套装置,是“青岛制造”又一次闪光。
位于切尔尼市的海尔制造基地,总投资5500万美元,今年4月投产,总产能达75万台,产品除俄罗斯外还销往附近国家市场。
山东电建三公司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揽29个海外电力工程项目,遍及亚洲、非洲和东欧,合同额超过200亿美元。
澳柯玛集团在毛里求斯与比尔盖茨基金会合作,生产在非洲经常断电状态下能正常工作的疫苗冷藏柜。
走出去 青岛先知先行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青岛的战略定位是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桥头堡。在实践中,青岛抢抓机遇,率先出发,堪称“一带一路”上的实干派。
青岛的先知先行亦有迹可循。早在2012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就开启了帮助企业“走出去”的翻番计划。2015年3月,青岛抢占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先机,先后制定出台《青岛市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总体实施方案》和《青岛市加快“走出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经贸合作行动计划》,并成立“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建立青岛“一带一路”工作体制机制,全市发力,推进青岛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进程。
大手笔 16个园区扎根“一带一路” 今年6月30日,新华社发表了题为《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海外样本——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走访记》的文章,报道了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的成功模式。
“一带一路”倡议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远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福祉的重大战略举措。落实好“一带一路”倡议,关键在于“共赢”。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历经10多年的建设、发展,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更让中巴两国的情谊升华。这个园区,正是“共赢”效应的最好体现。
目前,青岛在“一带一路”沿线在建、筹建的各类境外经贸合作区达16个,计划总投资60多亿美元,涉及家电电子、橡胶轮胎、制造加工、能源资源、农业渔业、建材物流等领域,分布在巴基斯坦、南非、赞比亚等10个国家。从产品走出去,到企业走出去,再到如今的园区走出去,青岛将带动一批企业在“一带一路”落地生根,并将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工业水平以及就业等方面贡献力量。
在巴基斯坦,海尔集团与鲁巴集团共同创建经济区,为中国的家电、汽车、建材、纺织等行业企业,搭建起拓展巴基斯坦及南亚市场的跨国平台。
在印尼,青岛恒顺电气公司整合印尼当地的矿产、电厂、码头等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开发矿产冶炼、电厂运营、物流运输等项目,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
海信南非工业园和瑞昌棉业赞比亚农业合作园等7个境外合作园区项目,已列入商务部“一带一路”园区项目库。
10只“海丝”系列基金助力企业
总规模900亿 为给“走出去”企业添柴加薪,青岛设立10只“海丝”系列基金,总规模近900亿元,还建立跨境担保联动机制,助力企业融资。青岛是全国唯一被允许境内企业从韩国银行机构借入人民币外债的试点地区,已为25家企业融资23.1亿元,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5000万元。目前,青岛对外担保项下余额达600余亿元,间接支持企业从境外融资380余亿元。
大胸怀 向世界讲好青岛故事 习近平指出,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青岛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向沿线国家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推广青岛城市品牌。去年底,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曾专门率青岛代表团,赴巴基斯坦、柬埔寨两个国家访问,举办“丝路对话”,会见当地人士。青岛已陆续在新加坡、巴基斯坦、柬埔寨、以色列等19个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了25场“丝路对话”活动,青岛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此外, 青岛强化与沿线国家在体育、食品、教育、卫生、文艺等领域的合作,促进民心相通,让沿线国家居民感受到“一带一路”带来的中国人民的融融暖意。先后举办了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等重大国际活动,举行“中国·青岛”号帆船北冰洋创纪录航行和海上“丝绸之路”之旅、马来西亚美食展等系列交流活动。
截至目前,青岛市已经与30多个国家的67个城市结为友好关系。仅2015年,青岛就与印度海德拉巴市、毛里求斯大港大区等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印度尼西亚万鸦老市、新西兰达尼丁市等城市结为友好合作关系城市。
“国相近,民相亲”。青岛的朋友圈成为已成为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助推器”。
今年5月,4只毛里求斯国宝——亚达伯拉象龟“远渡重洋”,来到青岛安家落户。这份“象龟情缘”源起于一年前,当时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率青岛代表团访问毛里求斯,基于两地的友好交流和合作,该国决定将国宝“象龟”赠送给青岛,这是毛里求斯给予客人的最高礼遇,也是“一带一路”“国相近、民相亲”的一个典范。
青岛促成山东大学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青岛大学与乌拉圭共和国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澳大利亚澳中国际医疗集团与青岛中心医院的合作,有力助推了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泛、深入合作。
大通道 打造“一带一路”综合枢纽城市 在“一带一路”规划与建设中,青岛被定位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而交通设施,是最基本的支撑。
目前,青岛正加快推进新机场等重点交通大项目建设,打造“一带一路”综合枢纽城市。已促成青岛港与12个国家15个重点港口的交流合作;新增釜山、仁川等空中航线8条,加密大阪、仁川等空中航线12条。同时,推进青岛前湾港、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海铁联运项目申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开通“青岛-郑州-中亚”直通班列,打通了“陆海联运”国际物流大通道。
近日,董家口港获批对外开放,对青岛市发挥“一带一路”建设节点和支点作用,提升东北亚航运枢纽功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具有重大意义。按照青岛西海岸新区总体规划,到2020年,青岛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的总吞吐能力将位居世界前三,成为世界超级大港。
今年5月底,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成功对外发布“一带一路”青岛航运指数,集中反映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运市场变化趋势。
胶东国际机场航站楼现场桩基基础施工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历史变革的伟大时代,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城市的繁荣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更需勇敢探索的“先行军”和辛勤劳作的“实干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