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文化的交臂与邂逅 国际教育实践队走进“外国人眼中的山东”(图)

2016-09-02 18:07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9月2日消息 “你好、山东。We love China”每每看到照片上的亲切笑容,都会让实践队员们感慨万千。2016年7月到8月,青岛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实践队走出校园走上街头,通过调查问卷和随机采访,深入了解外国人眼中的山东。

   山东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省份之一,一直是外国友人所向往的地方。齐鲁文化、自然风光、现代经济以及一流的教育都是今日山东的特质,也正是这种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平衡给到访和居住在这里的外国友人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两种思维所带来的文化差异论也始终是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那么在外国人眼中,他们究竟是如何评价山东的呢?

    怀着这种疑问和对文化深层次理解的寻求,7月10日,国教实践队的队员们根据自己的家乡和假期所在地,化分成了由潍坊、济南、烟台、泰安、淄博、青岛-城阳和青岛-市区组成的七个小队,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社会实践调研,从被调查的近百名外国友人的眼中全方位的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山东省。

礼仪之邦 素质差强人意

  在采访中,队员们了解到外国游客对山东基本都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但在关于文化和素质的交流中他们也都不约而同地给出了“有待改善”的评价。一位来自英国到青岛来旅游的大叔强调“过马路的时候总会看到一些随意闯红灯的行人,这不仅是对自己的生命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公德环境的无视。”此外他还表示,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任意插队屡见不鲜的现象,让他感觉非常无奈。

  “我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不够用,在很多方面我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是不足。政府国家也应当适当的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大家的责任感,比如强调垃圾的有效分类,蓝色海洋的保护建设,城市环境的改善,这都是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公民应该考虑到的问题。”来自俄罗斯的金发姑娘向队员们深度科普了有关于文明意识的培养和环保理念的塑成,她一针见血的点评让在场的队员们无不陷入了沉思。大家从自身的行为出发,耐心的思考着外国伙伴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发展之上 教育乃治国之本

  当被问及到,国家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时,队员们发现,外国朋友们普遍勾选了“教育”这一项,也就是说,在外国友人的眼中,一个国家是否强盛兴旺,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培养水平。

  在潍坊小分队的带领下,实践队有幸采访到来自皇家马德里俱乐部的一名球员,采访中,他告诉我们“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最重要的就是他们新生代青年人的能力和创造性。如果我们的青年一代没有朝气没有文化,沉迷在自我的世界里混日子,或者是不敢说不敢做,拘泥于书本,不会积极的提问思考,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济南小分队的成员们又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答案,“教育的意义就是培养年轻一代,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鼓励,世界总归是要由年轻一代去掌控,发展好了教育文化才会得以传承,经济才会得以增长,环境才会得以保护。一位来自美国的黑人政客用长远的眼光,交出了一份更为丰富的答卷。

痛并快乐 提高源于实践

  开展调研的七月和八月,时令盛夏,恰逢山东省温度最高的时候。队员们头顶艳阳,带着真诚的微笑奔波在七个城市地区的大街小巷,在坡坡坎坎、曲曲折折的人流密集区,在一次次地尝试中遇见新的发现。

  作为整个调研行动的总负责人,来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李蓉蓉同时也是,青岛-市区小分队一名普通成员。她在实践总结中兴奋地说道:“从开始懵懵懂懂地翻译稿子、或是一句打扰了都说不出口,到后期的侃侃而谈甚至是与外国伙伴的谈笑风生,真的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我可以很高兴的宣布,这一次我真的做到了。”她补充说,这次调研对她来说可以说是暑期最有意义的事,它与学习课本和单独听课不同,更多的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作与了解。将语言不仅仅作为工具更是一种媒介和桥梁,将东西双方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交臂合一。文/图 李彧 实习生 李雪莹  【编辑:张勇】 [编辑: 张勇]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城阳 农大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