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刘鑫 潘立超
“味道确实太难闻了,可我们也找不到好的办法。”提起养殖场的污染,平度崔家集镇董家大庄村民董先生显得非常无奈 ,平度崔家集是远近闻名的“养殖大镇”,不少村民通过养殖走上了致富路,由于缺乏排污措施,养殖污染成为当地环境的主要问题,一些村庄甚至被20个大大小小的养殖场包围,整个 村子弥漫着难闻的臭味,如何走出污染下的养殖致富的困境,当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半岛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现象:被臭味包围的村庄 平度市崔家集镇董家大庄是远近闻名的“养殖村”,还没有进村,记者就远远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两位村民正在村头晒鸡粪,鸡粪上面苍蝇乱飞,走不多远就能看到有晾晒鸡粪和猪粪的,而村子的池塘和水沟堆满了排放的动物粪便,散发着十 分刺鼻的臭味,熏得让人踹不过气,“池塘到处是粪便,水富营养化里面的鱼都死了。”提起养殖乱排污,村民董先生深有体会,小时候池塘水非常清澈,现在里面全是粪便和杂物,他告诉记者,养鸡场一般都有上千只鸡,每天产生大量的鸡粪便 ,遇到下大雨,这些鸡粪便就会冲到池塘和水沟,因为担心污水渗透地下水威胁身体健康,村民们平时一般喝大桶水。
“我们村被养殖场包围了,东西南北都是养殖场,走到那里 都能闻到臭味,真草鸡了。”村民董先生向记者抱怨,据董先生介绍,他们村大大小小的养殖场有近20个,有养鸡的也有养猪的,采访中不少村民向记者反映,由于养殖场每天产生大量的粪便,村民们天天都能闻到难闻的气味,到了夏天根本不开开窗,不仅如此,臭味随风四处弥漫,过路的村民也深受其害 ,每次经过养殖场都是捂着鼻子快速通过,在这样的环境下生 活村民显得非常无奈,一些有钱的人在城里买了房子搬进了城市。
两难:致富和污染如何取舍 崔家集当地一直都有养殖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当地是远近闻名的“养殖大镇”,前几年一些村民通过养殖发家致富,其他村民也跟着搞起了养殖,搞养殖的越来越多渐渐成为一种产业,不少养殖户从中尝到了甜头。
养殖户越来越多,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养殖业在崔家集镇快速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随之产生的养殖污染也日益严重,现在养猪户们也感觉到,一味地急功近利搞养殖会造成恶劣后果,牺牲了环境发展经济长远来看肯定不利,也对 不起子孙后代。
一方面要靠养殖发家致富,一方面养殖场污染扰民,“这个问题很头疼,一方面村民就靠养殖场挣钱,如果一刀切去关闭 这些养殖场肯定不现实,再说我们对环境治理没有执法权,只能规劝和建议。”崔家集镇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无奈地说,“ 对于散户养殖我们也无能为力,拿养鸡来说,3万只以下的我们没有办法立案。”
在平度市田庄镇采访的时候,当地环保所的黄所长表示,可又对于村民们的诉苦,养殖户也有自己的苦衷 ,“我们也知道味道大熏人,可有什么办法呢。”在董家大庄采访的时候,养殖户董先生无奈地表示。
初步统计,整个崔家集有1000个大大小小的养猪户,大部分是小的养殖户,在政府部门登记的只有100个,占10分之一,在滕副镇长看来,这是历史遗留问题,
“小户散户太多,集约化程度比较低。”说起散户养殖,高富荣也很头疼,养殖户各自为战,虽然大家都知道建化粪池,但养殖户大多不愿意花钱污水处理。”
探索:变废为宝,破解污染困境 可喜的是这几年崔家集镇也在积极探索解决养殖污染的办法 ,平度崔家集镇动检站的高站长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当地养殖场的污染问题,他们也鼓励一些养猪户建沼气项目,解决养殖场的排污,“这样做一举两得,既减轻了污染,又把动物 粪便变废为宝产生了有机肥。”高站长表示。
不仅如此,崔家集安监办一位李姓负责人表示,按照平度市相关文件,2019年散户养殖是行不通了,他们镇一直在积极探索,目前利用动物粪便加工有机肥的项目已经“上马”,这个项目年产有机肥8000到1万吨,目前他们正在引进一个利用臭氧 发酵方式产生清洁能源的项目,这个项目一旦上马,将有效解决动物粪便,此外,他们还去昌邑等地方“取经”,
“现在技术不是问题,关键是资金和土地,谁出钱,后续如 何管理等等都是问题。”这位李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期他们也进行了调研,集中养殖建设土地,现在土地非常紧张,对于集中养殖养殖户也有顾虑,因为一旦发生不良后果会不堪设想,而后续的管理也需要配套资金,下一步考虑让养殖户成立合作社和养殖协会,大家齐心合力来解决这些难题。
出路:正在进行集约化和正规化的转型 “光在家里养殖肯定不现实,要划出专门的区域搞生态养殖小区,养殖也需要凤凰涅槃,早晚要走这一步。”记者在平度采访的时候,市民万先生告诉记者,养殖业想要走的更远,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单纯家庭养殖肯定没有出路,要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像外地学习,搞“种养循环”。通过配套大型粪污处理设施在周边种植基地,种养循环不仅可以有效治理畜禽污染,而且长期使用沼肥,能改善土壤状况,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变废为宝、生态化养殖是未来出路。
据了解,胶州市生态化养殖走在全市前列,目前胶州市已在 胶莱宋家屯、胶西仉家庄、寺前等地建设了5处“退户进区”养殖区,并对养殖区进行统一用料、统一用药、统一防疫消毒、 统一粪污处理等“七统一”管理。5处生态养殖区的建立,对于 降低村庄畜禽养殖污染、发展生态环保畜牧业起到了示范带动 作用,
“我们一直在探索生态养殖户化的道路,实现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平度市畜牧兽医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如种有草坪的草场、种庄稼的农田、养殖花草的耕地等,这种形式能有效缓解禽畜养殖排污问题,不仅农田可吸收营养,还变废为宝,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模式。现在对于当地生态养殖,正在朝着集约化和正规化的方向转变,目前环保、畜牧、农业部门都在朝着这一方向而努力。
相关链接:2014年后农村养殖终于有法可依 2014年1月1日,《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实施,这是我国在国家层面制定实施的第一部农业农村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不再无法可依,同时对中小型养殖户综合利用与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农牧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认为,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但由于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划,出现了布局不合理、种养脱节的现象,部分地区养殖总量超过环境容量,致使环境污染严重。对于这部条例的意义,金鉴明指出:“在《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颁布之前,我国还没有国家层面上专门的农业环境保护类法律法规。事实上,畜禽养殖业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妨碍产业本身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金鉴明指出。“畜禽养殖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和升级,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金鉴明说,《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出台就是要推动畜禽养殖业从加强科学规划布局、加强环保设施建设,从而实现以环境保护促进产业优化和升级,为实现畜禽养殖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