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最大的健身企业之一郑州维体时尚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于2015年5月突然间 “闭门谢客”,200多名消费者逾500万元预付金额被套。为此消费者先后历时一年多维权,近日再次向郑州市工商、公安、商务等职能部门投诉,但得到的答复都是“不归我管”。消费者颇感无奈。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全国预付卡消费投诉近5年来年均增长35.7%,2015年接近3万件;另一方面,全国累计超过9000亿元的预付卡市场,大量发卡行为未被纳入监管。
纠纷高发,坑你没商量
近日多名郑州市民向记者反映,维体健身去年5月突然一夜关门,超过200名消费者权益受损。会员郑先生告诉记者,维体健身里除了有游泳、健身设施外,还包含客房、餐饮、足浴等。开始时服务热情周到。于是,郑先生花了1.5万元在普罗旺世分店办了一张会员卡。
“没想到通知一声都没有,就突然关门。 ”更令他气愤的是,就在临近关门前一周,客户经理还以优惠为由诱导他新充值3万元。据了解,目前仅该公司普罗旺世分店就有208名会员,涉及预付卡余额超过500万元。登记信息的会员中,单张卡内余额最多的有9万多元。
记者调查了解,维体健身突然停业是由于原维体健身董事长胡继建投资房地产资金断链。2015年下半年,一家实业资本注资,随后原维体健身旗下多家门店悄然更名为“云杉健身”。消费者反映,维体会员陆续接到了云杉健身客户经理打来电话称:“要想原来的卡和余额能继续使用,只有重新交一笔钱再办张卡。 ”
近年来,预付卡消费市场迅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但预付卡消费成纠纷高发区。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预付卡消费投诉年均增长35.7%;2015年达到2.93万件,其中健身行业投诉量高达27.3%。投诉问题也主要集中在商家擅自终止服务、“关门跑路”等。
“不归我管”成常态
预付卡侵权现象频繁,但维权却阻力重重。近期记者随维体会员到郑州市消费者协会、公安、商务局反映情况,亲历维权过程。在郑州市消费者协会,接待人员回复:“我们的权限也就是登记转办,有消息给你回复,能不能受理会在7个工作日内告诉你。 ”截至记者发稿时,时间过去一个月,仍未收到回复。维权群众决定向公安部门报案。“这事儿不归我们管。”在郑州市金水区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接警人员杜志军说,“维体健身正常经营了两年,不构成诈骗罪,只能说是一种违约行为,公安机关不能立案。 ”
预付卡的监管责任在商务局,但郑州市商务局市场秩序处工作人员张小飞表示,依据商务部出台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商务部门对从事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三大类企业发行预付卡进行监管,其中健身行业、美容行业都未被列在范围内,所以也“不归我们管”。对于维体健身实际经营业务,除了游泳健身外,还包括酒店住宿、餐饮娱乐等。商务局表示,企业经营范围需要在工商部门登记,如果经营项目和营业执照项目不符,则属工商部门监管未尽到责任。
维权只剩向法院起诉这一途径了。但消费者咨询律师后认为,商业预付卡纠纷维权成本高,能最终通过司法救济获得的实际赔偿不会太多。维体健身客户席英说:“法律法规并没有对发行预付卡的商户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作出明确规定,民事诉讼即使可以为消费者追回本金,也难以对商户形成威慑。”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