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岛湾滨海公园美景。 陈士春 摄
青岛东方影都。黄岛区供图
青岛国际啤酒节西海岸会场夜景。黄岛区供图
亿吨大港前湾港。黄岛区供图
投百亿打造蓝色海湾
城市环境更宜居幸福 促发展,保民生。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稳定,宜居幸福的城市环境才是发展最终的落脚点。李奉利说,今年新区重点抓好31项市办实事、43项区办实事,上半年已办结市办实事12项、区办实事9项,其余正按既定时间节点加快推进。
新区今年创新扶贫“造血”新模式,该区今年成立青岛西海岸富民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制定《关于扶贫专项资金购买商业资产的实施意见》,将各级财政给予省定贫困村、市定经济薄弱村的扶贫专项资金用于购买优质商业资产,并由富民开发公司代为经营,争取到2018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5万元。还在全市率先实施“金融扶贫”行动计划,采取“金融+产业+贫困户”、“大功能区+薄弱镇”等多种模式,增强薄弱镇、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 “新区批复设立两年来,我们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01所,投资是前10年的总和。”他说,今年新区计划开工建设大珠山、凭海临风、张戈庄、赵家庙、星光岛等5所小学,建成临港、铁山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珠江路、淮河中路2所中学,建成海王路、泊里安置区社区2所小学,建成南城区等22所幼儿园。按照标准对全区56所中小学食堂进行达标改造。
西海岸还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投资100亿元,在全国率先开展蓝色海湾整治,在282公里黄金岸线上打造碧海蓝天的最美海湾。在全国首创“绿强度”规划管理体系,推行建筑立体绿化,建设绿色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0%、半城山水半城绿。
记者: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下半年想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 李奉利:我们将努力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首先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结合新区实际,我们将制定出台具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重点是增加有效供给、消除无效供给、降低各种成本。再就是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要发挥出来,突出各大功能区特质,加快培育新经济,布局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关联新兴产业创新基地,加快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企业平台,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等给予资金扶持,并以股权、基金等多种方式支持“中科系、央企系、国际系”等高端研发机构引进,培育发展众包、云设计等第三方新型研发机构。 当然,重点项目建设仍要继续抓好跟踪、服务,还要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争取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尽快正式启用。还要加强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合作,着力引进一批优质外资大项目。加快推进承接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工作,跟踪抓好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申报。支持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万达汇富做大做强,大力发展离岸服务外包,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记者:今年黄岛区做了很多去库存的有效政策,尤其是落户政策反响强烈,现在的推进情况如何? 李奉利:供给侧改革工作的推进中,消除无效供给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主要任务是去库存。我们主要继续抓好房产新政落实,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缩短商品住房的去库存周期。
今年新区放宽了购房落户条件,对购买60平米以上、取得不动产权证的,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或成年未婚子女可申请落户。如今已经实现了东西区购房落户政策的统一,将全区购房落户面积放宽至60平米以上(东区由100平米降为60平米,西区由70平米降为60平米),贷款购房取得的住宅房屋所有权证均可申请落户;公安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审核进度。
该政策实施后,降低了新区购房落户门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来新区落户,群众反映较好,提高了政府威信。
记者:在“互联网+”政务方面新区有哪些新尝试? 李奉利:西海岸把互联网+政务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先导,以“更集约、更透明、更高效”为目标,运用“互联网+”思维,建好一个平台、实施一揽子工程、抓好一批大项目,推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我们投资2500余万元,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设西海岸政务数据中心,作为新区政务服务的统一数据基础平台。还启动实施居民健康服务平台、“天网”工程、视频监控资源整合、蓝色海湾整治综合监管系统等项目建设,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从应急管理、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生态保护等多维度推动政务服务转型提升。还将利用好惠普全球大数据基地、联通大数据、清华同方、亿赞普大数据等项目建设的优势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
年底前,我们将建立统一的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大厅,通过网上申报、录入、流转、审批、监管的网上运行模式,实现审批资源共享。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