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在小品《一棵桃花树》中有着精彩的演出。
张钰(右一)在小品《相亲》中出演的“青岛大妈”让台下观众捧腹大笑。
小品音乐《时间煮雨》既切合小品主题,又勾起观众回忆。
小品《我们结婚吧》讲述了现代年轻人的爱情观。
文/图 半岛记者 张潇
对于这个刚刚过去的盛夏,市南区的居民有着不一样的感受,由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联合市南各街道举办的社区公益剧场为他们送去了一份别样的消暑大餐。而市南区文化馆的“欢起剧社”则为这份欢乐添加了许多“笑料”:爆笑的小品,精彩的歌舞,居民在他们的陪伴下度过一个又一个欢乐的夜晚。在活动圆满落幕时,不论是“欢起”剧社的成员还是居民,都期待着来年的再次相见。
真火爆<<<
晚饭都没吃,就来看节目 “为了看节目,晚上都没吃饱!”7月17日晚上,家住宁国路的孙德胜匆匆吃过晚饭便赶到了市南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广场,因为今晚市南区文化馆的“欢起剧社”将在这里开始他们的首场演出。而200多位居民也早早就位,等待欢起时刻的降临。“看看现场这人,要是来晚了,哪还有地方?”孙德胜笑着说,自己在得到消息后,晚上就喝了一碗稀饭,接着就跑来占地方了。
“第一场演出就去了那么多观众,我当时还有点紧张了。”剧社成员贺凯笑着说道。而让贺凯更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每一场演出现场,几乎都是座无虚席。而且气氛也都十分火爆,这也让贺凯和其他成员越演越起劲。8月6日晚上,“欢起剧社”到香港中路街道太古广场为居民送欢乐。“我认识这些演员,他们去年就来过。”演员们刚登场,家住燕儿岛路的张绍国就发现了几位“熟人”,“去年也是他们来演的,笑得我肚子疼。”张绍国说,一会又可以笑个饱了。
居民的热情让“欢起剧社”的成员们特别开心,所以,大家都演得特别卖力,每次演出汗水都会浸透全身,但即使这样也没有一位成员在演出中擦去汗水。
看幕后<<<
加班加点也是一种乐趣 一份汗水一份耕耘,“欢起”剧社能取得居民认可离不开成员们的努力。“我们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每次排练都是在晚上和周末。”市南区文化馆馆长董婷说,今年编排的小品主题是爱情,并且特意选择跟爱情有关的歌曲。从选材到创作完成总共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这两个月凝结了整个团队无数的汗水和心血,每天晚上他们都会忙到深夜,有时甚至会为了一句台词、一个动作一直讨论到凌晨才结束。
在所有小品和舞曲编排完成后,大家也都露出会心的笑容。“我没有觉得累,这是一种乐趣。”剧社成员张钰今年刚刚加入团队,但却没有一丝陌生感,很快便融入了这个团队。用张钰的话来说,加入这个团队的感觉就一个字——爽!而他也用这个字形容自己出演的角色,张钰在小品《相亲》反串出演一位“青岛大妈”,他的演绎让台下居民笑得前仰后合。这也是欢起剧社在今年的一个创新点,“这种新颖的演绎方式可以给居民留下深刻的印象。”张钰笑着说,“青岛大妈”具有本土特色,将这样一个角色放入小品中,不仅让人眼前一亮,同时还具有一种亲切感。
新模式<<<
融入本土元素,引领剧社创新 “今年欢起剧社的节目和去年不同,加入了很多潮流元素,感觉很‘潮’。”家住漳州二路的刘浩说,今年的小品却让人眼前一亮。里面不仅有一些网络热词,还有青岛本土元素在里面,这是一种创新。而欢起剧社的演绎形式对居民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新模式,再加上各类本土元素就是新上加新。据悉,在欢起剧社编排的3首歌曲和4个小品中,个个都添加了创新元素,青岛话RAP、琴岛通卡等本土元素让歌曲和小品充满了新意。不仅如此,这些元素也拉近了演员与居民之间的距离。“欢起剧社不仅接地气,还要让表演形式更加新颖。今后我们想打造一个有创意、有亮点,并包含青岛本土特色的团队。”董婷说道。
“我们每年都会有一个全新主题,围绕主题设计演出内容。”董婷说,他们的成员会定期到社区采风,和一些社区居民聊聊天,了解当下老百姓最关心什么。“欢起剧社”的成员通过一次又一次探访和调查设定演出题材,然后再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融入到作品中呈现给观众。“老百姓的生活在不断改变,这些变化我们应该看在眼里。”张钰说,成员们的演绎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变得更真实、更有新意。在青岛,像欢起剧社这种以街演形式演出的团体并不多,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一个真正属于咱青岛人的剧社。同时,欢起剧社也为我们树立了一种观念,那就是文化和文艺的趣味,要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流行的、新奇的、美丽光鲜的东西,应该让人们了解那些身边事、耳边语。而欢起剧社所呈现的艺术都源自日常生活,有些就是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事,也是老百姓最关心和关注的事,他们就像是一夏日里的一缕清风,将这种新模式的剧场文化和文艺惠及到千家万户。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