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人APP火爆:拯救孤独 还是滋生低俗的温床?

2016-10-08 06:4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租人APP火爆的背后,也被媒体曝光涉灰色交易。



  文/图 半岛记者 葛欣鹏

  十一长假,繁华的中山路、喧哗的啤酒街,平日里散落四处的朋友相约重聚;氤氲浪漫的情人坝、摩肩接踵的栈桥,大家对着相机比出剪刀手,正是一年最适合“约”的时候。而“不幸落单”成了商人眼中的商机。租人网站开始大肆宣传:轻松“租到”同伴,陪你逛街、喝酒、旅行或是约会。

  共享经济时代,无论是汽车、房子,还是书本、厨艺,只要愿意,都可以与他人分享。当然,人本身也作为一种资源参与其中,包括闲置的时间甚至是自己。站在风口的各种租人软件和平台,瞄准的不仅是个人的技能价值,还有一些年轻人日益缩小的社交圈中蔓生的不安与孤独。只是在越来越多的出租项目中,让人渐渐分不清,这些租人软件是治疗孤独的良方,还是滋生犯罪的温床。

  明码标价的租人平台

  “十一”前两周,25岁的上班族钟萍就开始了自己的畅游青岛策划,平日里工作太忙,一直没有机会好好看看这个已经工作了两年的城市。

  “最好来个自驾游,沿着海边一路跑,不能再爽”,然而这个想法对钟萍来说很难实现,没有车、经济实力不足,平时半个小时的路程也只有在加班的时候才舍得打次车。这时,她想到了网络,广发“英雄帖”,希望有同样想法的人回应自己。

  钟萍求助的是一款租人APP,这是一个可以让自己的业余时间和技能迅速变现的渠道,只要把自己“挂到”网上,别人可以找你一起看电影、吃饭、聊天、逛街、参加聚会甚至是假装男女朋友,当然如果你愿意付出一定的租金,也可以从平台上面找到满意的同伴陪伴你做这些事情。

  这一切还有一个很好的名头“共享经济”。

  无论是私家车还是个人宅邸,把闲置的资源拿出来,与他人共享,自己同时获利。当然这种资源也可以是个人的技能,家政工、理发师、厨师等都可以通过信息公示寻求自己技能的买主。

  如今,分享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通过几款租人APP的涵盖内容来看,出租的内容无所不包:吃饭、聊天、打游戏、健身、减压陪聊、心理咨询、唱歌陪友、教育……租价各不相同,从几元到几千元钱每小时不等,有的甚至愿意倒贴自己,只为求得称心如意的“朋友”。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指出,“分享经济的本质是以租代买,让支配权与使用权相分离,让他人以租赁的形式使用你的资源,相当于一份资源能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资本拷贝’,从而极大地盘活资源,匹配现实需求,创造出更多价值”。

  钟萍成功获得了这份价值,她以每小时50元的价格出租自己,“希望青岛自驾游的找我!熟悉青岛好玩儿的场所,懂驾驶技术可以帮忙开车,逛街、聊天也ok,价格可议!”她用自己最满意的一张自拍照做头像,并得到了许多回应。

  “拯救孤独与不开心”

  “这是一个快速租人社交平台。拒绝长时间等待、拒绝一个人玩耍,拯救孤独与不开心,让时间玩出花样”、“有人陪伴,在你需要的时候,一起度过一段难忘时光。我们只是想让你远离孤独、远离不开心”,从微信搜索或者软件下载平台输入“租人”,十几款不同的租人软件立马跳出来,除了吸引人眼球的帅哥美女头像,这些租人平台打出的广告宣传词同样让人心动。

  事实上,“租人”由来已久,2001年左右日本就兴起了这种租赁业务,租人公司根据要求假扮顾客的同事、朋友、亲戚甚至是配偶,参加婚礼、葬礼等社交活动。如今,日本有专门的“租大叔”服务,人们可以每小时花费1000日元从网上租到一名中年男子,陪伴玩电子游戏、陪逛街或者当跟班,帮助租客愉快度日。在美国同样有此类性质的公司。

  在中国,几年前就有电视剧《租个女友回家过年》,工作压力下无暇发展社交或者婚恋关系的都市青年迫于家庭的压力,用这种方式逃过家长的逼婚。然而,“租人”真正发展为一门产业是从2011年淘宝兴起的租女友服务,而且有需求就会有市场,2015年下半年开始,一些创业者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开发APP租人平台,使得“租人”、“卖时间”、“卖知识”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根据国内首款“租我”APP,租人服务的APP平台温州某开发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研发的这款租我APP产品,上线一个多月,用户竟高达10万以上,其中出租自己的用户高达5万人。

  秋夫是一名日本银行家,在中国工作多年,家人都在日本生活,平日住在酒店的他除了陪同客户、周末打打高尔夫,并没有多余的业余生活,通过租人平台他租到一名家教老师,每晚陪他讲中文或者出门逛街、喝咖啡,这种付款的方式让他觉得自在,“不用刻意维护朋友关系,他们作为服务者存在,自然会顾及我的体会和要求”,而且可以更换“服务对象”以维持新鲜感。

  刚工作两年的钟萍,生活圈子很小,此次尝试在平台上出租自己,她也抱着结交朋友的想法,“毕竟不太习惯一个人的旅行”。

  社会学家胡伟光认为,租人现象从出现到如今,经历了从“朋友之间互相帮助为主”到“明码标价的市场交易”的转变,这意味着,人们开始有相应的需求,需求就形成了市场,因此租人行业也应运而生。胡伟光说,“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新媒体时代更加加速了市场环境的形成”。

  滋生犯罪的温床?

  相比于传统的职业介绍平台,这些租人网站天然具备简单便捷的优点。但继直播类软件部分涉黄之后,火爆的租人软件也被媒体曝光涉黄,甚至成了网红新的集散地。

  从陌陌、探探,再到如今的租人软件,类似的社交应用在打开市场时借助某些功能,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容易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

  瞄准了风向的张轩从今年3月份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他联合自己的几个技术宅朋友做起了一款“有偿互助租人交友平台”,提供同城线下技能交友服务,通过地推以及微信推广,目前的注册人数已经达到上万人。

  “门槛其实比较低,只要略懂一些软件操作技术就可以进行,主要是基于用户生活中的痛点、痒点,而且我们只是作为第三方平台,用户们的线下活动我们并不会进行干预”。

  据他介绍,目前对于“租人”软件中的灰色地带,行业中人士心知肚明,为了提升自己的用户数和竞争力,对于用户的注册审核过程他们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记者体验了几个“租人”平台的注册过程,大部分只需要手机验证即可,随后虽然被要求提交正面照片,但其中几款软件即使没有提供实际图片也可以通过审核。通过审核后个人信息完全凭个人自主填写,对方并不提供任何验证过程。

  在咨询有过使用经历的用户们的使用体验时,多数表示对方的实际情况与网站的说明介绍并不相同,“长相存在差距,而且对方说明自己是一个健身教练,可是实际见面后发现她压根就是一个性工作者”,一名网友告诉记者。根据他的观察,那些衣着暴露的美女头像,动辄时薪千元的租客基本都可以提供灰色交易。

  钟萍从答复自己的网友中选取了几个聊天筛选,最终定下一名自己感觉比较靠谱的租客,但即使如此,见面时钟萍也做好了防护措施,“谁能确定对方就是好人呢?如果他提出过分的要求我必须懂得保护自己”。

  今年4月份,搜狐民调关于“租人平台”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租人”服务,61.24%的人认为“尝鲜有风险,参与需谨慎”;39%的民众认为对于租人软件中暗藏的灰色交易是因为“部分用户动歪心思,不洁身自好放纵自己”。

  亟待规范的灰色地带

  租人服务的火爆,不少业内人甚至认为有偿出租自己的模式将成为继网红之后又一新的经济特点,既然其中沟壑纵横、乱象丛生,针对这些新生事物,法律该如何进行监管呢?

  有专业律师认为,“租人”租的是人的服务而不是人本身,所以租人的合法性取决于服务内容的合法性,而且租人模式线下早已有之,租一个家政也是租人,所以线下合法的服务在线上依旧没有问题。

  另有专家认为,不能因为一种行为不合法而否定了所有的平台,至于是否有违公序良俗,不需要考虑太多,公序良俗向来就是模糊不清的,而且时代在变,道德标准也在变,不应该以此制约商业发展。

  只是用户明码标价出租,若见面后发生意外到底该由谁负责呢?研究互联网经济的律师张延来认为,“如果涉及到灰色交易,为这种行为提供线上的平台或者提供信息对接服务,包括线下的组织从中收费的话,就涉及到犯罪了。”然而根据张轩的介绍,行业人士对这一点心知肚明,所以多数平台并不会对注册用户收取费用,他们的变现方式并不在此。

  但张轩明白,如果行业继续如此“自由”发展,终有一天会自食恶果。由于缺乏监管和约束,“租人”一词逐渐形成了公众心目中暧昧、灰色的形象,如果不能做好用户体验,缺乏服务反馈和规范管理,缺乏有品质的服务达人,任凭灰色空间壮大蔓延,该类平台未来的道路只能被取缔或者自我灭亡。

  借着共享经济和“互联网+”的东风,不少用户在网上挂出自己的头像,有的为了体验新鲜感或者只是为了好玩儿,有的则希望凭借技能推广自己。

  张轩依然在卖力地宣传自己的产品,也开始考虑如何从用户审核上体现平台的监管能力,当别人对自己的产品提出质疑时,他总是如此回复,“试图在互联网经济和法律交集的领域推开一条门缝,让新时代的曙光透进来一点点,照到更多的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钟萍、张轩为化名)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明码标价 租人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