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现场仍然是一片繁忙。在大型挖掘机械的轰鸣声中,一些腾空的房屋被拆除,济南城投集团已经入驻,开始了道路等基础工程建设。
二钢居民区是一个特殊的小社会,自成一体,厂区和生活区一体化导致“与世隔绝”的半封闭式生活状态,而二钢居民片区拆迁体量占到了中央商务区征收的三分之二。
不远处,济南东部高楼已经栉比林立,最终将会连成一片,济南东部的崛起进入历史性的阶段。拆迁已进入收尾阶段,齐鲁晚报记者走进一线征收现场采访,动迁居民、工作人员,他们是这片区域发展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
文/片本报记者张刚
早搬离,是为了早回来 “肯定要回来,将来很难找到比这更好的位置了。毕竟老人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舍不得这个地方。”
10月5日,55号楼二单元301的小赵叫来朋友,开始搬家。
55号楼是一般职工的住房,都是80多平米的二居室,这套房子是老爷子的,后来成了小赵的婚房,装修是以粉色基调为主。
“用的都是好料,花了12万多元精心装修的,能搬走的全搬走。”小赵说。地板是欧圣实木的,撬起来一片片装车搬走,衣柜是欧派的,当时安装就花了一万多,还有实木门,全部都拉走了,在五六个朋友的帮助下,拉了满满两大车。他们仔细地在车上铺上了床单,把家具一件件整齐地码在上面。
大大的结婚照很仔细地取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在一边,等柜子装好之后,再把结婚照放在上面。
这里有青春的美好记忆,小赵选择了回迁,“肯定要回来,将来很难找到比这更好的位置了。毕竟老人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舍不得这个地方。”
老爷子现在租住在丁家庄,如果按进度,两年半之后,就可再回迁回来。在56楼2单元四楼搬离后的一户居民家中,在卧室的墙上详细记录下了搬家的过程,从9月21日一直到9月29日,用9天的时间,一天天有条不紊地拆除家具家电,直到最后搬离:
21日:全面清理厨房、卫生间;
22日,全面清理小卧室(拆小卧室空调);
23日,全面清理大卧室、阳台;
24日 ,全面清理客厅(包括拆餐桌);25日,全面清理地下室;
26日、27日,整理向13号院运送过去的东西(柜机,衣架,餐桌,茶几,冰柜);
28、29日,整理向新房搬迁的东西(三个铁架子,三个石头,缝纫机,大卧室床,大卧室空调,煤气灶,四个床头柜,鞋架,两个床垫,阳台衣橱,风扇);加油!
从这份搬家计划中,可以看出主人充满着对生活的精心梳理和热爱。同时在计划的旁边,又作了标注:“搬家计划期间,抽时间整理84号院房间(应该是搬到另一处的地址),保证东西在搬过去后整整齐齐。”
可以想见,这是一项仔细且繁琐的工作。济南自古就有一搬穷三年的说法,这是齐鲁晚报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的最仔细、最有条理的搬家计划,可见主人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二钢片区,居民区总共78栋楼,3125户,除了还有55户没有签协议之外,其他的全部已经搬离。
“最大难度在于居民不坐下来和你聊天” “过去别人说拆迁工作怎么难,工作人员怎么辛苦,我从来不信,但自己亲自参与这项工作,彻底信了。”
历下区全区13个街道、57个区直部门共计210个工作小组、2600余名机关干部全面参与了征收拆迁工作。同时房屋评估机构、法律服务等全部进驻。
这是一项历时一年多,艰苦且细致的工作。
截至目前,整个商务区涉及的5015户居民,只剩下55户没有搬迁。
10月5日,齐鲁晚报记者走进中央商务区征收拆迁二钢片区,没有放假,片区工作人员仍在值班,东关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李冰就是其中一位,节日七天他都一直值守。
东关街道负责的十栋拆迁楼,整个办事处有80余人入驻拆迁现场,3—4人包20户,一户户进家入户动员。
李冰说,通过前期工作,绝大多数居民已顺利签约,剩下7户居民比较排斥与工作组见面。最大的难度在于居民不坐下来和你聊天,要是坐下来顺利沟通,任务会顺利完成。
参与诉讼居民的工作比较难做。李冰为了找一位居民做工作,到厂里已经不下10次了。10月6日,李冰和其他同事再一次要到厂里去找当事人谈拆迁政策,“不厌其烦地给居民讲政策,所有的家庭成员,能劝的都劝到了,只要有材料都打印出来,一趟趟送到他们手中,短信一遍遍发。”为了找到拆迁当事人,青岛、西安、天津等等都跑过。
有时在厂区门口蹲一两天,只为和当事人见一面,历下区的理念是,“决不让当事人利益受损,决不放弃最后一线希望。”与此同时,千佛山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邢彬也与李冰一样,走在做居民工作的路上。
“3-2-1-0”,这是千佛山街道办事处驻CBD工作组微信群的群名。千佛山街道所负责的片区,只剩下三户没有签署拆迁协议。
0是工作的最终目标。这些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一个基本特征,都是80后,家里孩子都很小,为了拆迁工作,基本上“钉”在二钢拆迁征收片区。
“过去别人说拆迁工作怎么难,工作人员怎么辛苦,我从来不信,但自己亲自参与这项工作,彻底信了。”这也是一线拆迁人员的心声。
绝大部分居民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把政策讲透了,从小家到大家,从个人利益到长远利益,都能算过这笔账来的。有一位居民韩女士写来感言:“我是原7号楼楼长,一开始对CBD商务区建设并不是特别支持,对于政府拆迁后的补助存在疑心,一是回迁房是否可以按期保质量回迁,二是房屋的补偿款能否及时到位,可以买到周边新楼房,持怀疑态度,后经过拆迁办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工作,苦口婆心给我们讲政策。对于群众提出的要求和困难,都能够及时地帮助解决……我们楼上绝大多数住户都在政府的规定期限内搬走,也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印证了早搬早得利,得到了政府的补偿。”
历下区一位负责人说,不管从个人利益还是从整体进度来说,希望55户居民能够早日签订协议,实现顺利搬迁。
一位党工委书记眼中的征收拆迁动员“干群关系中,干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10月5日,当齐鲁晚报记者走进征收办公室时,徐希阳正在开“诸葛亮会”—— — 这名称取自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诸葛亮会”每天都要开两三次甚至四五次,调度,协调,总结经验,研析政策,研究工作方法。
徐希阳,7月19日被任命为千佛山街道党工委书记,7月20日,就进驻了CBD片区开始工作。
但真正干起这项工作来,难度比想像中要大得多,“仅挨的卷(济南话,骂的意思)比过去这些年都多,苦辣酸甜后,收获的却是感动,因为拆迁搬离 的每一户居民,从此都变成了朋友。”
徐希阳手中有两本厚厚的笔记本,记得满满当当,两大本全是工作过程,里面既有工作计划,也有方法总结,这可是两本“拆迁宝典”,里面有他详细记录整理的工作感悟:“24种措施”“三十六计”、“16句工作法”,像“鸡蛋牛奶法”等这些秘诀只有工作人员能够懂。
说起做过一户居民的工作,徐希阳感慨万千,从居民让进门,到进门站着,到能坐个马扎,再到坐个椅子,到最后,被让到了沙发上,居民自己从沙发换到了马扎上,一个座位的转换,是十几天用心换来的。
“没有什么诀窍,我就顺着和你拉。”
刚开始做居民苏先生的工作时,苏先生拉开窗户,对着楼下的徐希阳卷了半个小时,卷完就把窗户关上了,再后来,苏先生下楼来,在楼下谈,但就是谈不拢。
后来终于把门敲开了半个缝,能进屋喝口水吗?这才进了屋,老苏气呼呼地说:“你这是第二个进我屋的,一个是我报警来了警察,第二个就是你!”第一次进去,站着和居民拉,拉不拢;后来再去,地上有个小马扎,就坐在马扎上拉,还是拉不拢;后来一直就是坐在马扎子上,再到后来换了个板凳,来来回回,将近二十回了,最后一次签协议时,居民心里的疙瘩化开了,把徐希阳让到了沙发上,自己坐到了马扎子上,核算好了补偿款。
在徐希阳的手机上,还保留着区里一位领导给他发来的微信:我认为,在干群关系中,干部总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如果群众正确,干部不正确,那么显而易见,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由干部引起的;而如果干部正确,群众不正确,出现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干部没有把群众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那么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是干部……在CBD拆迁中,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思维指导工作的,即使个别很刁难的群众,我们也决不抛弃、不放弃,不放弃每一种关系、每一种可能、每一种方法、每一分钟,动员群众签约……
本报记者张刚
生活重构的故事一直没有停止—— —从“保姆式”厂区生活到社会化生存 搬离一个地方,或许会换一种生存方式,每个社区都有每个社区独特的文化,回迁回来的,也将与中央商务区比邻而居,换了邻居,都意味着生活秩序的重新构建。
在这个时代,在城市化进程中,这样的重构故事一直没有停止,像济南的玉函小区,是原省府前街、泉城路一带拆迁搬来的居民;盛福片区,是大明湖新区拆迁过来的居民;燕山小区,是当时的马家庄改造重建的居民;还有像姚家片区、海晏门以及即将进行的双龙、后龙大规划的城中村改造,发祥巷、馆驿街以及正在进行的五里牌坊棚户区改造等等,都是一种生存秩序及社会秩序的重新构建。
而在这些改造进程中,既有一夜暴富的神话,也有斩不断还乱的房产纠纷,更有父子夫妻反目的悲叹。这都汇聚成城市发展滚滚车轮的轰鸣,这是谁也绕不过躲不开的结。
二钢生活区谢幕,居民还会在厂区里上班,下班后回到的这个家,不再和二钢有什么关系了,脱离了单位“保姆式”的厂区生活之后,意味着真正从单位人,向社会化生存的根本转变。这是对人从生活上到心理上的一个重新构建,每个个体的命运也许将会发生改转,或许从生活质量、居住条件的改善,到精气神的转变,总而言之,都得重新适应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为城市大崛起心存敬畏,当然我们也深感幸运,能够见证济南大发展这段历史,让我们为这座城市祝福,为每一个为发 展而搬离家园的人致敬,为城市发展付出努力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点赞。
本报记者张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