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长征是一部历史剧,过草地就是迎接胜利曙光前的英勇悲壮一幕。红军长征曾经3次走过川西北的湿地草原,主要是若尔盖地区的草地。草地天气瞬息万变,地面布满泥潭水坑,稍有不慎便陷入深不见底的泥潭。过草地期间,牺牲、失踪的红军不计其数,战友的遗体成为后续部队的 “路标”,仅红十一团夜宿班佑河畔时,清晨就有700多名战士集体长眠在河边再没醒来。记者辗转卓克基、松潘、若尔盖、班佑村、求吉乡等地,探访红军在迎接胜利曙光前的艰难历程。
探访1>>
地点:卓克基镇
“神火”相助夺取土司官寨 两河口会议决定北上,主力红军连续翻过多座大雪山,抵达卓克基镇,并在这里的卓克基土司官寨中召开了卓克基会议,毛泽东和中央红军机关还在土司官寨停留了一周。 9月26日,记者来到这座在嘉绒藏语中意为“至高无上”的城镇,卓克基土司官寨就建在西索村对面一处高坡之上。站在山下仰望,上窄下宽的土司官寨完全由石块堆砌而成,地势险要。西索村村主任金保告诉记者,80多年前发生在卓克基的红军长征故事,颇具戏剧性。 1935年6月,红一军先遣部队向卓克基进发。 6月24日,时为卓克基土司的索观瀛率土兵阻击红军。第二天夜晚天降大雨,土兵们使用的火枪火药受潮影响发射,只能凭借坚固寨楼顽强抵抗。这时,红军先头部队为联络后续部队,向空中连发数颗红色信号弹。土司和土兵从未见过这种划破天空的“神火”,以为红军有“神人”相助,能施法术发“神火”,急率家眷亲兵弃寨而逃。就这样,红军轻而易举占领卓克基土司官寨,次日占领整个西索村。
也就因这“神火”,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中央机关顺利地进驻马尔康卓克基官寨,并在此驻留一周。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主题讨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有关问题,指出建立自由选举的革命政府,确定以卓克基地区为总后方。由此,卓克基成为红军北上过草地的重要驿站,“全军重视筹粮”解决红军粮食补给。红军过草地面临最大的问题便是粮食短缺。这里地广人稀、粮食紧缺,加上国民党军的封锁,红军无法筹到足够的粮食。筹到牦牛宰杀后,除了把牛肉晒成干带上,还把牛皮剪成皮带状晒干后系在腰间,成为特殊的皮带,等粮食吃光了就拿出来用水先把皮带泡软,再放在锅里煮了吃。这被毛泽东后来称之为“牦牛革命”。
如今,土司官寨已经成为卓克基镇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官寨背后有5棵高大杨树,树冠足有三四十米高。1935年7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率领红军长征到达这里,曾经在这几棵高山白杨树上拴过战马。红军走后,这几棵树就被当地人称为“红军树”。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资料显示,红军驻留卓克基期间,藏族百姓在生活困难、粮食紧缺的情况下,节衣缩食支援红军粮食和各类物资。2010年,包括卓克基镇所在的马尔康县等阿坝州13个县,被确认为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