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徐杰
美丽乡村有多美?美在环境,一个村庄可以被玫瑰环绕;美在历史,一个村庄以清朝科考的考院命名;美在民风,一个村庄制定村规民约推行移风易俗新风尚……16日,记者来到即墨市,对辖区的考院村、张家烟霞村、姜戈庄村、柳林村和汪汪泊村等村庄进行探访,发现可以让一个村庄美丽起来的不仅仅只是环境优美,还有村民可以发家致富的产业,以及厚重的乡村历史底蕴。这些村庄的“美不胜收”,只是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只有促进“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才能让居民共享物质美、环境美和精神美。
考院村
历史底蕴丰厚,村民生活富足 走进考院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百米长的街巷,新刷的淡黄色墙面上,没有任何商业类和“牛皮癣”广告,两侧墙上悬挂的古色古香的展板,不时吸引村民及行人驻足。村民们三三两两在路边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不时有鸟儿的叫声传来。村主任管敦跃谈及自己生活的村庄,话语中流露出满满的幸福感。由于坐拥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村庄有内外资企业多家,村民们从事二、三产业的比例高达70%,主要有针织品、纺织品、服装、印刷、配件加工等,村民生活十分富裕。
比生活上的富足更带来自豪感的是考院村的历史底蕴,这个位于即墨城区东南隅的村庄,自明代中叶以来,村中建有黄氏、蓝氏等达官显宦的宅第,舍宇整齐。清朝光绪五年,因考院村东段路北有清朝科考童生的考院而得名。据地方志记载:清光绪五年(1879年)修建的考院,坐落在城里的考院街上。考院院内正北的五间正房是县令和监考官的监考场所,大院的两厢被界成一个个小号间,供考子们在内答卷。1905年9月清政府宣布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记者来到考院村文化服务中心,音乐室、健身室、图书室一应俱全,大院的墙上还粉刷着“二十四孝”图。在音乐室里,一队居民正在排练,二胡、笙、古筝等乐器合鸣,三位中年女子开怀歌唱。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老爷子左手打着板,右手敲着小鼓,表情神怡自然,看到记者拍照,老人笑了起来,露出为数不多的几颗牙齿。而在乡情村史陈列室里,墙上排列着村庄文化史陈列牌,其中传递的村庄历史,一头承载着过去,一头连接着未来,村民们讲村史、知乡情、爱家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留给子孙后代一份精神财富。
张家烟霞村
请专业公司规划乡村,移风易俗新风尚 距离考院村不远,即墨经济开发区的张家烟霞村也是个古老的村庄。16日记者在此采访时,村书记张敦正介绍起了村庄的由来。“关于我们村的由来,坊间流传着不同的美丽传说。一说是村北盟旺山有烟墩,古战时用来发狼烟传递信号,战事若起,山上便点燃柴火,因本村建于盟旺山南2.5公里处,立村北望,浓烟滚滚在空中回荡,好似一道天然烟雾屏障,由此而得名。”张书记介绍,另一种说法是村南紧靠淮涉河,河两岸柳树成荫,葱葱郁郁,河里流水潺潺,清辙见底,早晨当朝霞从东方冉冉升起时柳林、河水在朝霞的映照下,气雾蒙蒙,缭绕在河岸上空,景色怡人,胜似仙境,人们在这一景观的感悟下,将“烟下”演变成“烟霞”。
通过张书记的描述可以得知,张家烟霞村有着优美的环境,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自然景观仍然让这个村子持续保持着美丽,一个具有田园风貌的村落掩映在绿树繁花中。在村子西侧紧靠着崂山二路的路边,是村里的文化公园,丰富的花草树木、防滑的塑胶道、古色古香的亭台栈道,穿行其中心情舒畅。记者了解到,张家烟霞村是即墨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村里的规划特地聘请了规划设计公司进行建设规划,计划总投入3000万元,依托崂山二路景观带、文化礼堂、文化长廊、文化街等,给生活富足的村民提供优美而富有文化气息的生活环境。
漫步在张家烟霞村,道德模范一条街、家规家训一条街,村规民约一条街等交叉排列,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村里的第一任支部书记张敦伫,曾作为全国优秀民兵代表受到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还有类似于时常乐于助人的民营企业家张友江、热心村庄公益事业的马广岩……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村庄人。记者了解到,张家烟霞村于2011年就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村庄红白理事会,杜绝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提倡一切从简,推行移风易俗新风尚。
姜戈庄村
村里开满玫瑰,村民靠它致富 一提起与玫瑰结缘的灵山镇西姜戈庄村,总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浪漫气息。16日记者来到村子采访时,映入眼帘的是四处的鲜花,有的生长在地里,有的种在屋旁,还有些艳丽的玫瑰花“开”在一排排房屋的墙上。除了随处可见的玫瑰花,村子的房屋和道路建设得也很整齐干净,村子中间还修筑起了景观河和景观花园,徜徉其中风景秀美心情舒畅。记者了解到,2015年,这个村子入选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一时成为周边市民休闲旅游的首选。
如今,村庄周围形成了一个以玫瑰产业为主导,集玫瑰种植、玫瑰产品生产开发、园区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居住、科研为一体的生态观光产业园,是一个城市中有田园、田园中有城市可一年四季观赏游玩的旅游度假胜地。每当1200多亩的玫瑰花海一起盛放,构成了村里最美丽的风景线,人们还可以在这里亲手采摘玫瑰,体验玫瑰管理。而这个与玫瑰花相伴的村庄最先获益,靠着玫瑰花产业发展起了经济,村民得以实现发家致富。
在63岁的村民王玉凤家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式精美的玫瑰藤编,花篮、斗笠、灯罩各式各样,这些全部是都玫瑰花枝编成。院子里还搭建了木质的凉亭,面积不大的小院看起来更像是农家别墅。记者了解到,王玉凤的丈夫不久前突然患病,为治疗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王玉凤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编制的玫瑰藤编,是由玫瑰产业园免费提供,编织成品后再回购,靠着灵巧精湛的收益,王玉凤一年能为家里带来数万元收入。“老伴生病严重那时候心情也很差,后来他病情好转,我靠编织也能赚钱了,觉得天天跟玫瑰花打交道心情也好多了。”王玉凤笑着说。
柳林村
村里有俩宝贝,一个是泉一个是柳 而在龙泉街道的柳林村和汪汪泊村,“清风柳林”和“幸福汪汪泊”成为当地的生态宜居品牌。柳林村位于龙泉街道驻地北三公里,在青岛汽车产业新城核心区内。村庄共105户、323人,村民人均收入18900元。据传战国时李姓来此立村,因村旁柳树成林,故名柳林。当地流传“先有柳林甸,后有即墨县,最后才有段村园”。柳林村依托紧邻一汽青岛商用车基地和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的优势,确立了服务汽车城、融入汽车城的理念,聘请苏州建筑设计研究院对村庄进行规划设计,挖掘“柳”、“泉”文化,打造精品特色产业。
要进入柳林村,先要经过两个景观:宽敞的进村公路两侧被柳树环绕,一座大桥两侧是浩瀚的湖面,湖上建有亭台楼阁,湖边停放的小船随波浪摇曳。顺着桥边的蜿蜒小路前进,记者来到河道中一处平台,汩汩的泉水汇入河中,“这口泉眼就叫龙泉,多少年以来都没干过,水很甘甜。”一位在泉边休息的村民介绍,村庄的两大宝贝就是泉和柳,在这口泉眼上方,一棵繁茂的柳树需要两个人手拉手环抱才能测出树干有多粗。
汪汪泊村的景色也不逊色,这个有着320户村民的村庄,村民人均收入20700元,据传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栾姓来此立村,因地处低洼,东、西、北三方都向村中心部汇流,雨后往往积水成泊,所以村庄名为汪汪泊。在村子的南侧,一个独具特色的广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广场上的石头上用红字刻着篆体,此外还有古井、亭台等景观。正在探访时,广场西侧的小河里突然想起了音乐,水柱冲天飞起,这是村子里建造的喷泉。夏夜纳凉时,河边上经常坐满了村民,一边欣赏着喷泉一边聊天。
而除了村庄景色的秀丽,汪汪泊村也形成了有一定影响力的薯条加工产业,并且利用靠近一汽-大众和一汽解放的优势,多渠道进行劳动力培训转移,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通过市场化运作,规划建设集餐饮、休闲、采摘于一体的滨河风情植物园,为汽车城职工提供配套服务,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实现民富村强。
品牌
建设美丽乡村,展现乡村魅力 记者16日探访的这几个村庄,只是即墨市建设美丽乡村的缩影。据介绍,即墨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总抓手,坚持“生态、环境、人文”同治共美创建理念,把握“品牌立村、文化铸魂”两大着力点,聚力实现“大美生态、优美环境、和美人文”三大突破,巩固深化乡村文明行动“六大建设”成果,提升美丽乡村内涵品位,展现美丽乡村魅力,促进“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齐头并进、共同发展,让群众共享物质美、环境美、精神美。该市自2016年开始,按照“示范带动、分类实施、梯度培育”的原则,每年在全市确定的美丽乡村重点创建村中,开展乡风文明示范培育打造。
据了解,截止到目前,即墨市市、镇、村三级先后投入资金20多亿元,新修、改造农村公路1102公里、排水沟15万米,安装路灯5800盏,建设沼气池10792个,植树4200多万株,全市村庄普遍实现了“环境净化、道路硬化、路街亮化、庭院绿化、村庄美化”,成为山东省园林城市。先后完成24处镇街文化中心、720多处村文化大院、630个村庄休闲广场和681个农家书屋建设,实现了22处完善配套的中心农家书屋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2016年,全市30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全部达到乡风文明示范村标准。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