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弃稳定工作小护士变身农场主 每年盈利百万

2016-10-28 11:17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孙永恒在自家大棚里查看火龙果。



  文/图 半岛记者 刘静

  大棚里的火龙果熟了,30岁的孙永恒一边哄着6个月的小女儿,一边给火龙果拍照片及小视频,发到朋友圈招揽游客。一边哄孩子一边照看家里的合作社是孙永恒近几年的常态。2010年孙永恒辞掉医院护士的“铁饭碗”,投身到农业种植中,没少遭到家里人的反对,但她硬是凭着一股韧劲,学种植,跑销售……终于赢得了所有人的支持,家中种植合作社的规模现在扩大到300亩,每年盈利百余万。

  不顾反对,护士转行当农民

  今年30岁的孙永恒是胶州市胶北街道和睦屯村人。她管理着家里300亩大棚,大棚里除了应季蔬菜,还有草莓、桑葚、葡萄、冰激凌西瓜、火龙果等各种水果。在村里,提起孙永恒,不少人都竖起大拇指:能干、能闯、能拿大主意。可在6年前,她刚从医院辞职时,事情可不是这样的。

  “我是2006年从青岛卫校毕业的,学的是普通护理,毕业后进了胶州中心医院做了护士,后来去了妇幼保健院,2010年辞职的。”爽朗的孙永恒提及自己的转行毫不后悔,“就是觉得那种按部就班,一眼就看到头的工作不是我要的,当时家里种着大棚挺好的,我也想做这一块,于是就打算辞职。”刚开始跟父母提辞职的事,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女孩子家的,安安稳稳工作不好么?好不容易供你上学,你又要回来种地?”父亲老孙打心眼里不愿意,也不愿跟女儿说话。但倔强的孙永恒就是跟在父亲身后,每天早起、晚睡,照看大棚,空闲的时候,还去别人家大棚里“偷师学艺”,学习作物的种植以及管理的知识。

  “他们觉得医院里的工作非常稳定,而且也比较体面,所以一开始都不同意,但后来看我很认真很坚决,学起来也上心,也就同意了。”孙永恒说。

  发展电商,销售渠道多样化

  一开始自己家大棚种植草莓、西瓜、葡萄等传统的水果以及应季蔬菜。但这样的种植好像缺乏点儿特色与卖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孙永恒与父亲商量着引进桑葚种植。“一方面,胶州大棚种植桑葚的不多,物以稀为贵;另一方面,桑葚的采摘期在大棚樱桃和油桃之前,在草莓之后的空白期。桑葚采摘也比较有乐趣。”桑葚引种成功后,成熟季节,孙永恒便将桑葚采摘搬到了美团、糯米、淘宝等平台,配上了自家大棚内产品的图片,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家里果蔬种植规模也不断地扩大,由原来的十几个大棚,扩展到60个。

  “以前的销售就是传统的,除了往市场发就是通过自己亲戚朋友圈里口口相传,成立淘宝店以及在团购网站上发信息,知名度扩大,影响也扩大了。不少青岛的游客,专门打电话预约采摘呢。”网络试水让孙永恒尝到了甜头,而且发展采摘游,比单纯往市场上卖产品要收益高。

  凡事亲为,月子期间也“遥控”

  今年4月份,孙永恒的第二个女儿出生,小女儿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小女儿出生后,孙永恒依旧忙碌,坐月子期间也不忘电话“遥控指挥”大棚里的工作。

  “4月份采摘活动比较多,平时宣传、销售都是我负责,很多来采摘的游客电话都是打到我这里来,所以我就再打电话找人带着游客去大棚。”孙永恒说,虽然在家坐月子,家里人也不让她太辛苦,可她也“闲不住”。

  从一开始对农业的一知半解,到现在的头头是道,孙永恒在农业创业的道路上越来越顺利。

  带动就业,聘请村民当工人

  孙永恒家的合作社一共约有300亩地,60个大棚,孙永恒的父亲和二叔主要负责大棚的种植管理,但人手明显不够,于是孙永恒把村里的婶婶、大娘找了过去,聘请她们在大棚当员工。

  “大棚里的工人有长期的,有短期的,繁忙的时候就多找几个短期的帮忙。基本就从村里找,也算带动就业。”孙永恒说,自己的农业事业越做越熟练,也非常愿意带动村里的有空闲时间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现在孙永恒家大棚的有机蔬菜定向送到青岛老年公寓、胶州丁家庄批发市场等场所,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水果大棚多是发展采摘观光,收益也十分可观。一年下来,合作社纯收入过百万。孙永恒心底有一个农业梦,就是引进更多的品种,丰富胶州的水果市场,让更多的特色、健康水果,端上人们的餐桌。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焦琳]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农场主 火龙果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