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鸳鸯螳螂拳在青岛发扬光大

2016-11-01 10:4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半岛记者 杜金城

  图/半岛记者 孟达

  说起鸳鸯螳螂拳的名号,普通人只会觉得这个出现在武侠小说中的拳号可能就是一个传说。可如果告诉你,鸳鸯螳螂拳不仅实实在在存在,并且在2014年就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是否觉得有些惊诧。更可喜的是,鸳鸯螳螂拳的两代掌门人如今都生活在青岛——孙丛宅、孙日成父子。其中80岁的孙丛宅习武已经超过70年,一生习练的就是鸳鸯螳螂拳,他与这套国粹拳法之间的故事堪称传奇。

  国粹拳法有两千多年历史

  中华鸳鸯门派为白猿祖师所创,源远流长已达2700余年历史,后又经各代大师的不断创建和完善。明清以前,鸳鸯门派已经在武林界赫赫有名,因为选徒严格,基本上该门派的人都是顶尖高手。鸳鸯门派在历代的传承中,一直保持其独树一帜的特色,传承脉络清晰,共有鸳鸯内家功、鸳鸯门医术、鸳鸯门长拳、鸳鸯门兵器、鸳鸯门散打、鸳鸯螳螂拳六大精髓。

  历史记载,中华鸳鸯门派的第一代掌门人是出生于1798年的李之箭,他跟随马过师祖习武十五六年,二十四岁时出徒,开始闯荡江湖,遍访天下英雄好汉,从未遇到过对手。因其以长袖敝手,手法密如雨,快如电,常令对手防不胜防,但从不伤人,颇受尊敬,被称为“快手李”、“闪电手”。

  李之箭四十多岁时收贺顺昌为徒,后者尽得老师真传,并成为第二代掌门。贺顺昌功夫精湛,尤以挂腿绝技独步武林,因没有人能躲得过他的连环挂腿,一辈子没遇到过对手,江湖人称“挂腿贺老师”和“贺三挂”。

  1897年,贺顺昌收毛丽泉为徒,后者也是中华鸳鸯门派的第三代掌门。毛丽泉一生以行医为生,收徒6人,其大弟子孙连云又名孙步青,到青岛后改名张培武。曾连续三年获青岛国术擂台赛第一名;1929年孙连云参加全国国术擂台赛获得第九名,并作为优秀选手留在南京军队任高级教官;1933年在青岛举行的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中,孙连云获枪术和刀术两项冠军,引起轰动。但鸳鸯门派第四代掌门却是毛丽泉在六十三岁时收入的关门弟子孙丛宅。

  九岁练拳至今练功不辍

  孙丛宅,1936年生人,籍贯平度。9岁投奔哥哥来到青岛,因为他从小体弱多病,在哥哥朋友的引荐下拜鸳鸯螳螂拳第三代传承人毛丽泉为师。

  孙丛宅从最初想要习武就是为了强身健体,到后来大力弘扬鸳鸯门派精髓,完全是因为从这套拳法中受益。一练就是70多年的孙老先生对鸳鸯螳螂拳有着自己的见解:“传统武术一般会走两条路,一是开馆收徒,养家糊口;另一个则是以传承为主,这就要求严格选徒,要有身体资质,还要有武德,而且重视基本功,马步、站桩这些至少练三年才能开始接触套路。”孙丛宅表示,鸳鸯螳螂拳就属于以传承为主,因此一直没有广泛地“开枝散叶”,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不少外国人都慕名来找孙丛宅学武,有人甚至主动掏出七八千美元的学费,但孙丛宅坚持“不外传”,不肯教。

  正是因为不随便收徒,鸳鸯螳螂拳至今仍保持着先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原汁原味。经过数十年的刻苦习练,1964年,孙从宅来到原沧口体校当上了教练,一直从事着鸳鸯螳螂拳的教育和传授工作。“我9岁习武,至今70多年从来没有间断过。”孙丛宅介绍。老人家今年80岁,仍然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五点便在燕岛山上开始练拳。

  在孙丛宅的记忆中,自己除了23岁那年在与大师兄过招时败给了大师兄,他这一生和别人过招就没遇到过对手。虽然武艺高超,但孙丛宅从来没有主动与人动武,不仅如此,他还一再告诫自己的学生不能打人。“我经常对学生说,练武不是为了打人,若是有人要打你,你只管躲闪、招架几下,不要让自己受伤就可以了。”孙丛宅如是说道。

  家师曾与老舍“文物相会”

  鸳鸯螳螂拳在2014年的时候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能继承并将这套拳法发扬光大,孙丛宅开始一改鸳鸯门派过去略显保守的传承方式,开始广开门庭宣传鸳鸯螳螂拳。老人家甚至每周都会抽出时间到社区广场教老人打拳。

  鸳鸯螳螂拳只是鸳鸯门派中的一门功课,如今孙老也会将鸳鸯内家功传授给别人。“内功以前真的是不外传的,我过去只教过我的儿子和大徒弟,但如今我会交给很多老年人,让大伙一起来强身健体,这是一件大好事。”此外,孙丛宅还用鸳鸯门医术救治了不少疾痛患者。像扭腰、崴脚、脱臼这些小毛病,经他的手医治很快就能痊愈,甚至半身不遂这样的病症他也能治好。

  在与孙老的聊天中,记者还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老舍先生在青岛居住期间,经常与鸳鸯螳螂派第三代掌门人毛丽泉先生切磋武功,谈诗论文,留下了一段“文武相会”的佳话。其实,关于老舍故居,有这样的描述:老舍为文坛巨擘,优雅却不文弱,有侠气。居青岛时,每日晨起练武,风雨无阻。寓所中也摆放着武林中人常用的兵器,刀枪剑戟,皆可运用自如。这是一个文武兼备、刚柔相济的老舍。由此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对于武术也是有所探究,而毛丽泉先生也正是他武术方面的一位好友。

  孙丛宅介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优秀文学作品响彻大江南北,但自己老师毛丽泉很早就告诉自己,老舍不仅能文而且善武,他在武侠文学方面的造诣不可小觑。2010年,位于青岛市黄县路的老舍故居成立骆驼祥子博物馆的时候,孙丛宅捐献出当年老舍先生曾用过的兵器及“文武相会”的画卷。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