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经成正在社区的便民服务站查验工具。
文/图 半岛记者 郑钦泽
他19岁参加工作,60岁退休,从普通电工成为一厂之长;他热爱无线电技术,从动手组装电视机到获得三项发明专利;他退休后服务身边居民,成为社区便民服务队队长。他就是68岁的原青岛合成纤维厂厂长蒲经成。
自己组装电视机 从初中开始蒲经成就喜欢无线电,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是父母对他的爱好还是很支持。蒲经成说:“那时候家里的收音机还都是矿石收音机,我就把收音机拆了装装了拆,就想弄明白它是怎么出声的。”1967年参加工作以后,第一个月赚的钱就订了一年的无线电杂志。而他从事的电工工作,更是让他对线路有了深入的研究,也为以后的发明专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七十年代,黑白电视机开始进入国内,对电器痴迷的蒲经成开始研究电视机。他从各种地方购买学习资料,了解电视的运作原理,甚至到维修店里当过学徒。1973年,蒲经成终于自己组装了一台电视机。他告诉记者:“当时研究电视机到了痴迷的程度,一发工资我就去泰山路买零件。一个月30多块钱的工资省吃俭用都买了零件和工具。”
热爱钻研、热爱电,让蒲经成成为了电力方面的专家。1987年,已经成为领导的蒲经成发现厂里的电机经常烧坏。他出于职业的敏感就想了解问题所在,原来是电机的设计与电路存在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蒲经成经过8个月的研究发明了“断相保护交流接触器”,并荣获国家发明专利。蒲经成说:“当时真的没想到能获得发明专利,我就是想尽快解决问题,节省厂里的维修成本。”此后连续两年间,蒲经成又完成两项发明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从电工成长到厂长 从小到大,蒲经成就是特别爱钻研的人。1967年,高中毕业的蒲经成进入沧口电站阀门厂工作。成为一名电工。进入工厂后,蒲经成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很快将电工的工作摸透学精。蒲经成说:“当初参加工作干劲十足,遇到了我师傅,他将毕生所学教给了我。”刚接触电,蒲经成既激动又紧张,他每天在班房都要呆12个小时。平时跟师傅出去检修线路,没事就自己研究线路组合,除了吃饭、睡觉就没离开过电线。1972年,因为表现优异他被调到合成纤维厂,1975年成为合成纤维厂电工大班长。
1982年,厂里成立安全生产科,作为厂里的首席电工,蒲经成升任副科长,随后任调度室总调度。蒲经成告诉记者:“在调度室的那段时间,每天十分忙碌,连我最爱的无线电都不碰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候对我帮助最大,通过调度室我才逐渐掌握了生产的运作流程。”蒲经成1986年入党,第二年成为服务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1991年成为合成纤维厂的厂长。在担任厂长期间,厂内效益得到明显改善,产品远销吉林、安徽甚至台湾等地。
帮300户居民解难 2001年,蒲经成退休,退休后的他也没闲着,多次帮助青岛啤酒二厂、青岛国际新闻中心解决电路问题。2008年,蒲经成的徒弟找到他希望帮助解决啤酒二厂电动机经常损坏的问题。经过蒲经成现场勘查很快找到症结所在,顺利解决问题。
除了企业,周围居民也经常找他帮忙。退休后这15年来,他先后为300多户居民解决用电线路问题。有记录的是从今年2月18日至9月25日,蒲经成已经为社区43户居民提供免费服务。今年5月,在澳门路社区的大力支持下,蒲经成成立便民服务队,现在服务队已经有成员15人。社区帮助采购各种工具和零件,为更多的居民提供生活便利。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