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6个日夜筑路崂山 刘昌文勤政为民留下丰碑

2016-11-14 10:35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2016年5月9日,崂山区交通局刘昌文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年仅48岁。一位普普通通的政府工作人员的离世,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反响?从2012年6月起到2016年5月,刘昌文作为道路建设工程的现场管理人员,始终奋斗在筑路工地一线,多少个周末假期,他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多少个日日夜夜,他风餐露宿、日以继夜;崂山路一期、鱼水路、崂山路二期,这三条畅安舒美的交通要道,镌刻着他在此奋斗过的1386个日夜。

  加班加点一心筑路,提前半年打通景观道

  刘昌文,1996年2月进入了崂山区交通局,第一个岗位就是财务管理 ,财务专业毕业的刘昌文在这一重要岗位上一干就是14年。多年的财务管理工作,为其打造了细致、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

  2010年,刘昌文被调到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岗位上,负责全区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及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在两年多的时间,他走遍了山里每一个村庄,每一条道路。作为第一责任人,他先后组织了31条道路的硬化施工,完成了16座桥涵、3000多米的道路安全隐患治理 ,对22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进行了规范化养护管理,圆满地完成了区政府确定改善民生的重点实事项目。

  2012年6月15日,崂山路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也就是在这一天,刘昌文进入崂山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开启了他连续4年高强度的工程现场管理工作。崂山路是连接青岛市区和崂山南线景区的干线公路,也是唯一通道,由于原道路狭窄、配套设施缺乏,加之旅游旺季的严重堵车,市区两级政府将崂山路改造工程列为重点项目进行推进。市委、市政府要求将崂山路打造成代表岛城形象的“城市标志性工程”。

  由于道路北依山、南临海,崂山路北侧就要削坡成路、南侧要筑坝成基,还要平顺陡坡、顺直急弯,全线还要迁移15条、新建17条市政管线,工序非常复杂;同时施工中还面临着临海软路基、高挡墙等技术难题。要完成这些工程内容,在道路全封闭条件下,设计工期是24个月。可崂山路是通往崂山景区的唯一通道,周边有常住居民10多万人 ,高峰时期每小时通行车辆达3000多台次,崂山路施工只能是在一边保障通行的情况下,一边组织施工。人车在工地穿行、施工只能插空进行。现场管理人员要时时绷紧神经、要处处查看到位;既要保证施工质量与进度,还要关注交通通行情况,生怕出一点纰漏。

  在崂山路一期工程中,刘昌文负责现场管理的标段,长约2.5公里。沿线有世代居住在此的农村社区居民、有密集的临街商铺,有经营红火的海鲜酒店,有发展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有不愿搬迁的情绪,有影响经营的骂声,有生产受损的埋怨。这2.5公里路段上还有工程上的大难点:紧邻居住区的沙子口桥桩基施工中的有振动,236户居民到工地要说法;紧靠居民区的4.5万方的山体要爆破施工,群众担心房屋安全,不让干活;2100多米海滩淤泥段的软路基反复碾压施工产生的振动、噪音、尘土,群众难以接受;在沙子口大集上摆摊购物的业户和群众,与现场施工频繁发生冲突。这些问题,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工期不等人呀。

  “上不让领导担心、下不让群众遭罪,中间我们就要扛起来!”这是刘昌文的铮铮誓言,更是刘昌文的自觉行动。重重压力面前的刘昌文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以工地为家,早出晚归,查现场、抓进度,讲安全、保质量,逐一协调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施工协调及技术问题。对现场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他认真调研,摸清缘由,及时向领导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促进问题的最终解决。刘昌文,成为了“群众诉求的联络员”、“社会矛盾的调解员”、“施工单位的管理员”;工程在解决各类问题中逐步推进,刘昌文也一步一步成为了现场管理的行家里手。

  在刘昌文和同事们的拼搏下,8公里的主干线仅用10个月就恢复了通车,比计划工期提前了6个月。现如今,平整宽敞、景色秀丽的崂山路已成为市区东部最秀美的交通干道,其中由刘昌文负责的沙子口湾段,已成为外地游客观海听涛的好去处、当地居民健身休闲的新乐园。

  鱼水路建设再请缨,工作细致获民心

  2013年10月8日,崂山路一期主线通车才刚刚过去10天,市委市政府要求全面开动鱼水路的建设,务必建设一条高标准的战略通道,保障好2014年4月初“西太海军论坛”系列活动的举办。这就要求必须在仅有的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15个月设计工期确定的工程内容。而这仅有的6个月,还包含冬季和春节,工程压力可想而知。鱼水路工程又是一场硬仗。

  在这工程全面告急的关键时刻,熟悉现场管理和协调工作的刘昌文再次被临危受命,在老父亲刚重病卧床急需照顾的特殊时刻,刘昌文毫不犹豫的说,“请领导放心,我去。”于是鱼水路工地上,又见到了刘昌文早出晚归、忙忙碌碌的身影。为了做好现场管理,他把工地办公室设置在施工现场边的部队车库内,吃住在工地。由于工期紧,工地上事务繁杂,刘昌文每天7点前到工地,并在4公里的施工路段巡视检查两遍,经常因巡查施工错过了吃饭点,于是方便面就成了家常便饭;每天晚上开完当日工程进展分析会,晚上8点后吃饭都是常有的事情。

  由于整个工期在秋冬季节,每天要冒着海边刺骨的寒风巡视工地七八个小时,即使身披部队的长棉袄大衣也会冻得头痛、腿疼;走一趟下来,人都被风尘吹得灰头土脸,嘴唇干裂;可刘昌文不叫苦不叫累。他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满腔的工作热情,“靠上、拼上、豁上”,主动想办法,解难题,加快工程推进。他不厌其烦的与企业、社区、居民沟通,争取他们配合施工;认真负责的抓好低温环境下的施工质量、进度控制和安全管理等工作;设身处地的为施工单位想办法、解难题,消解施工协调难题,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在刘昌文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鱼水路工程于2014年3月30日顺利竣工。当看到平整畅通的国防大道时,市区领导及部队首长都由衷地高兴,各级领导也为鱼水路建设者松了一口气。在崂山路一期、鱼水路工程接近尾声时,崂山路二期工程又全面启动。刘昌文又不知疲惫地投入到忙碌、艰辛的施工管理中去了。在崂山路二期工程中,刘昌文负责2公里路段的管线、路基、路面和2座桥及景观绿化工程的现场管理和协调工作。

  他负责的这段,情况最为复杂。这段有6个传统的农村社区,两侧的规划控制区一直是村民种菜、停车、养家禽、开门头的好空间,因为道路要拓宽征地,施工中要在房前屋后开挖沟槽、要配套建设各类管线,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了影响,群众难以适应。可谓是“家家有诉求,户户有话说”。社区的征地拆迁的问题要谈,各种老旧管线迁改要谈,群众提出的震动、尘土、噪音问题要谈,解决业户和企业的临时出行问题也要谈。为了让群众理解、配合、支持工程施工,刘昌文几乎是磨破了嘴、跑断了腿。

  一边是群众此起彼伏的要说法;一边是工期紧张再紧张。刘昌文又进入了“决不能耽误工期”的工作模式,遇到不能按进度施工的问题,他就粘上了。他常说,“问题晚解决1天、工期可能要耽误10天,我必须早一点和群众沟通好,早1天是1天”。也正是凭着这股工作的韧劲和盯住粘上的工作精神,为工期争取了一次次的时间。群众这一头沟通好了,刘昌文又要调度好各施工单位,指导调整技术方案,加班加点争取把耽误的工期抢回来。

  繁重工作摧垮英雄,崂山脚下留下丰碑

  长期繁重的工作压力摧垮了刘昌文的身体。2016年3月18日,刘昌文在巡视工地时突然晕倒,送医后,确诊患上食道癌,后来不幸因术后感染去世。据刘昌文的同事介绍,当他们与他的妻子在办公室收拾刘昌文的遗物时,发现他锁在抽屉里连续两年的体检报告,其中有十多项指标不正常,可他谁也没说,一直奔波在工地上……

  如今,在那平整宽敞的道路上,无处不记载着这个筑路者的日月春秋和他那沿路奔忙的短暂一生。刘昌文,把一位共产党员对党、对事业的忠诚镌刻在这条畅安舒美的大道上。2016年7月5日,中共崂山区委做出了《关于在全区开展向刘昌文学习的决定》。正如决定中所说,包括同事在内的无数人,都被刘昌文忠于职守、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直面矛盾、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勇于开拓、善为民谋的工作方法,爱岗敬业、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记者了解到,刘昌文在交通局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了20个春秋,先后获得青岛市“崂山路建设工程突出贡献个人”、崂山区区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崂山区“工人先锋”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获区委、区政府嘉奖。其所在集体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在同事的眼里,刘昌文是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践行“两学一做”的典范,是广大党员学习的榜样。他用一生践行着入党誓言,回答了付出与获得、物质与精神、名利与奉献等人生命题,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宗旨和理想,为崂山全区的党员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张鹏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筑路崂山 刘昌文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