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子举办培训班 崂山区文化扶贫"多轮"驱动

2016-11-26 08:3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王哥庄当地人做的面塑惟妙惟肖。(资料图片)



  文/半岛记者 肖玲玲 通讯员于伟东 江爱英

  图/半岛记者 王虹程

  为让偏远山区脱贫,崂山区着力从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贫困社区文化水平入手,实施文化扶贫,在“输血”的同时更重视“造血”。结合当地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和非遗资源丰富的优势,找寻本地的独特文化基因,推进“互联网+传统工艺”、“文化+旅游”,挖掘村落的历史遗存、民间工艺和民俗展演,大力发展传统文化和民居风情旅游,非遗衍生品的销售渠道也得到进一步拓宽。一批贫困村借力非遗传承人的帮扶,形成了传承人群,大馒头、崂山茶、剪纸、民宿等遍地开花。

  办民生课堂促进增收致富

  位于崂山区东部山区的黄泥崖村,是省定的贫困村。村庄四周都是山,年轻人多外出打工,村里妇女、老人利用村中为数不多的土地种着茶叶、樱桃等。由于身处偏远山区,村民观念陈旧,茶叶种植粗放,加上没有品牌意识,收入较低。平日里,村民业余文化活动匮乏。为此,崂山区文化部门邀请杭州园林设计院、市茶艺师协会等专家与社区结对子,定期举办“茶文化培训班”、“国学艺术培训班”等民生课堂,提升居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社区还成立了崂山茶合作社,对崂山茶种植、制作工艺进行改良优化,注册了“崖上春”商标,每户茶农年收入达2~3万元。“每期培训班,俺都积极报名,去年还改进了加工工艺,将崂山绿茶制成红茶、茉莉花茶等系列新产品,每亩可增加2000余元收入……”茶农刘元坤感慨道。

  投2000万优化公共文化场所

  崂山区文化新闻局王绍美局长表示,近年来,崂山区建立了161处综合性文化活动室、社区儒学讲堂,打造了村情民俗展示室、乡村记忆工程等,并在全市率先配备由财政补贴的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每年补贴115万元,并配齐了图书、音响、锣鼓等文化物资,覆盖率达100%。

  此外,先后联合区农林、科技、卫生等部门邀请100余位专家,举办1000余期培训班、惠及群众20余万人,从物质、精神两方面推进乡村文明建设。今年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利用两年时间,投资2000余万元优化提升4个街道和100余个社区公共文化场所,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同时,崂山区文化部门还开展了送演出、展览、电影、图书助力贫困社区精神文化建设行动,推出“你选我供、你需我送”的定制式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安排专业文艺院团及部分庄户剧团下乡送演出。

  面塑带动发展年产值达亿元

  家住北宅街道下葛社区的尹淑莲已经做了10多年农家宴生意,之前做的萁馏都是在自家饭店里卖,今年加入区“巾帼良品”超市才一周时间,就在网上卖出了5箱萁馏。“现在订单越来越多,都有些供不应求了。”尹淑莲兴奋地说。

  王哥庄街道以市级非遗项目崂山面塑为核心,区、街两级每年拿出400万元补贴,带动周边农户发家致富,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年产值达亿元,产品畅销岛城,远销北京、上海以及港澳地区。同时,依托崂山茶、凉粉、鲅鱼、大馒头加工技艺等非遗项目,开发出百余种产品。目前,崂山在城区和各街道市场开设茶叶、馒头等专卖店近200家,平均年收入达到5万至10万元。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崂山区 文化扶贫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