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徐杰 报道
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记者了解到,首届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自今年9月下旬启动,共评选出302户候选家庭。本届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中,山东省共有14个家庭入选,其中青岛有2户入选。
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下旬,中央文明办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的意见》,根据《全国文明家庭评选标准和评选办法》,印发了《关于做好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推荐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推荐评选工作。
根据这一通知,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开展文明家庭评选表彰,对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是家庭文明建设的最高荣誉。
本届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中,山东省共有14个家庭入选,其中青岛有2户入选,他们分别是:逄秋香家庭,青岛市黄岛区临港经济开发区山前村;昌德松家庭,莱西市水集街道永兴街社区。
记者了解到,在岛城,逄秋香家庭和昌德松家庭的事迹早已被市民熟知,在今年5月份全国妇联举行的2016全国“最美家庭”揭晓暨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昌德松家庭曾获“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称号,而逄秋香家庭则获“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
昌德松家庭:自掏腰包打造文化胡同 昌德松
记者了解到,昌德松是莱西市院上镇中学退休教师,2001年起,他和老伴儿开始创办文化庭院,积极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在粉刷后的墙上书写古今诗词、格言名句、绘制壁画等。2008年奥运会期间,昌德松自掏腰包买来石灰和涂料,将门口长120米的小胡同粉刷一新,并亲手在墙上描绘奥运知识,被邻里街坊称为“奥运胡同”,慕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如今,这条文化胡同仍是莱西当地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010年,昌德松一家正式办起了社区书屋,昌德松将自己上千册藏书整理出来,免费借阅。他还自掏腰包购买新书,几年间花去近2万元退休金,免费供小区居民和学生借读。这个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里,摆满了历史、文学和少儿等各类书籍,每天都有居民和学生前来借阅,借读的“会员”也超过了两千人。有的居民和学生受老人的影响,将自家的图书送到书屋,和大家一起分享,书屋发展至今藏书已超过3000册。
昌德松打造的文化胡同,慕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逄秋香家庭:80后夫妻办免费幼儿园 在黄岛区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山前村,有一所私立市一类幼儿园,这所看起来普通的幼儿园,支撑它的是让人感动的一个大家庭的爱心。记者了解到,自2010年起,逄秋香、陈亮夫妇,以及陈亮的父母陈守业、高璇,先后为幼儿园投入300多万元,并为全园300多名孩子全部免除学费。
逄秋香与孩子们在一起。
这个爱心故事要回溯到上世纪的90年代,彼时,高璇一直坚持“微利”办幼儿园,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幼儿园发展成有20多间教室、游乐设施齐备的青岛市一类幼儿园。2003年,高璇将幼儿园交给儿子儿媳陈亮、逄秋香打理。这对80后的夫妻,将幼儿园打理得井井有条,可每次看到那些家里没钱交学费的孩子,夫妻俩的内心里就泛起酸楚。于是,两个人不约而同萌生出一个想法:能不能给这些孩子免掉学费?
陈亮和逄秋香夫妇与幼儿园的孩子们合影。
2010年10月,父母把70万元拆迁补偿款给了陈亮和逄秋香,要他们投资项目多赚些钱。正因无力免除孩子学费而苦恼的陈亮和逄秋香高兴极了,当即决定用这70万元维持幼儿园日常开支,同时免除幼儿园所有孩子的学费。夫妻俩还很认真地算了一笔账:幼儿园的房子是自家的,只用支付6名老师的工资;6名老师一年的工资也就10万多,这70万起码也能撑上7年。
时光转瞬即逝,从夫妻俩宣布免收学费到现在,已有近2000名幼儿受益。按照目前农村每个孩子最低入园收费300元计算,陈亮夫妇每年少收入将约100万元。6年来,一家人在这条公益道路上的投入已经超过300万元,他们的爱心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