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铺集镇于家庄村刘恩明隔代养老孝义扛肩头

2016-12-23 09:3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图 半岛记者 张欣健

  通讯员 张劲弓

  在胶州市铺集镇于家庄村有这么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刘恩明,作为一名70后独生子,刘恩明前后赡养祖父、外祖父、父母、岳父母6位老人,且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养小防老,咱不伺候,指望谁?”刘恩明说。

  大家庭里的顶梁柱

  近日,记者随胶州市铺集镇管区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位于胶河之滨的于家庄村,听说记者要来,刘恩明早早在村口迎接,走近仔细打量,大约一米八的个头,憨厚写在脸上,举止略带羞赧,给人以纯朴稳健的感觉。来到刘恩明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五间正屋瓦房四间平房是刘恩明父亲在世时盖的,在当时也算是较好的了。进到屋里,刘恩明的母亲热情地跟记者打招呼,祖父躺在炕上,见记者进门忙不迭地起身招手,身板看起来比较硬朗,全然不像一位90岁高龄且患有疾病的老人。

  记者在老人的炕沿坐下,聊了些家常,老人思维清晰,声音洪亮,除了患有老胃病和一只眼睛看不清楚外,体格尚好。老人赞不绝口地夸奖自己的好孙子刘恩明,眼含泪水地连声说如果没有这个贤孙,自己的老命早就不知扔到哪里去了!

  刘恩明今年38岁,在胶州市铺集镇工业园一家企业干保安。2002年,刘恩明父亲查出癌症,当时他刚结婚,家境拮据,妻子又怀有身孕,作为家中独子他没有畏缩毅然决定:借钱也要给父亲看病。为陪床方便,他带着父亲到打工地青岛的医院治病,白天陪父亲打针,夜里上班挣钱。父亲在青大附院住院的一个月,他心力交瘁,有次上夜班迟到被经理批评,他非常委屈但没有解释,孤身伴父在异地治病,那种无助他第一次尝到,伤心地在人后痛哭了一场。最后,他辞掉了待遇不错的工作,带着父亲四处寻医问药。一天他带父亲到胶州中心医院做检查,医生要从父亲鼻子上取样做化验,因为之前做过取样特别疼,这次父亲怎么也不让取,像个孩子一样趴在他身上哭了,他哄着父亲配合医生做完检查。2003年4月,年仅48岁的父亲刘世德因患癌症去世,他陪父亲走完人生的最后时光。

  父亲去世后,撇下年近80岁的祖父刘明义独自一人(祖母早逝)生活,2010年3月,母亲郑文英做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须常年服药调养,父亲是独子,两个姑姑早已出嫁且忙于工作和家庭,刘恩明第一时间义不容辞地挑起了照顾祖父和母亲的重担;家居本镇三妹冢村的外祖父郑玉德只有母亲一个孩子且外祖母早逝,来回20余公里照顾外祖父的任务同样也落在了刘恩明身上,直到2009年外祖父因病去世为止;妻子娘家系本镇团埠子村,姊妹二人,妹妹还在上大学,2014年岳母范作臻因服药过敏在家晕倒,岳父刘玉成在120救护车上给他打电话,他立马偕妻子带着现金赶往胶州中心医院,与岳父一起陪护岳母一周时间直至她痊愈出院,而平时隔三差五地看望照顾岳父母,尽“半个儿”之责,已是家常便饭……

  独自一人赡养6位老人

  作为一名70后独生子,刘恩明前后赡养祖父、外祖父、父母、岳父母6位老人,且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其孝行与毅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2002年父亲患病之前,刘恩明可以说是无忧无虑,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地成长,上学、成家,一帆风顺。自2003年父亲离世家中顶梁柱倒塌至今,13年来,他继承父亲的未竟之责,坚强地顶起了这个家。

  借钱给母亲换心脏瓣膜。父亲去世后,刘恩明夫妇出力挣钱,还完了父亲治病欠下的6万余元外债,日子逐渐有所好转。刚攒了些钱,他和妻子商量准备买辆车或作为首付买套房。没想到母亲的心脏病突然加重,急需换心脏瓣膜。

  2010年3月,他和妻子用所有积蓄和姑姑的资助共计10余万元,给母亲换了心脏瓣膜并前后两次住院陪护。术后以来,母亲每天需要吃药维持,她的病最怕感冒,冬天特别厉害,一感冒便喘不上气来,就得至少挂一个星期的吊瓶。由于长年吃药打针,母亲近两年经常出现过敏反应,刘恩明就要随时带她去医院检查治疗,医疗费用每年都得3000余元,对月工资2000多元且发放不及时的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照顾老人留在老家打工

  精心照料祖父把孝义传给后代。父亲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祖父痛彻心扉,刘恩明理解、劝慰爷爷并坚称今后自己养他的老、就是他的依靠。13年来,他履行着当初的诺言,精心照料体弱多病的爷爷不敢有丝毫懈怠。为照顾爷爷、母亲方便,夫妻俩选择在家附近打工,宁可少挣钱,也要陪伴在老人身边,给两位老人心理上足够的安全感。

  这期间,爷爷因白内障和疝气做过两次手术,因脑血栓跌倒过两次,每次住院,都是刘恩明在病床前悉心伺候。有次爷爷犯病,口吐白沫说个不停,刘恩明抱着爷爷不放,哄着他使其慢慢安定下来。爷爷刚入院时大小便失禁,弄得一片狼藉,全靠刘恩明打理干净。平时在家,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先到爷爷房间给他端尿壶,一日三餐尽量给他做可口的饭菜端炕上让他吃,爷爷喜欢吃肉,就变着花样地做给他吃,爷爷好喝茶,也是一天三次给他泡好茶叶端到跟前。牵挂爷爷和母亲,不论是上班还是外出,刘恩明每天都不忘给家里打电话询问情况,回家后先去跟爷爷打声招呼,晚上陪他拉拉家常、睡前给他洗洗脚,按时给他修剪指甲。

  2016年春天,爷爷突发脑梗塞昏迷急送医院,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爷爷一边打针,刘恩明一边不停地给他按摩,一次次地在他耳边轻声呼唤,两天两夜没有合眼,起了满嘴的燎泡。可能是这份真情感动了上苍,第三天爷爷终于醒了!爷爷出院后瘫痪在床,医生断言至少要半年才能生活自理。刘恩明和家人端屎端尿,不断按摩翻身,不但没长褥疮,而且4个月以后就能下地活动了。爷爷逢人就说是孙子帮他捡回来一条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刘恩明的孝心得到了妻子的理解与帮助,母亲在青岛住院期间,妻子刘作英全程陪护,同病房的病友还以为是母亲的亲闺女。今年13岁就读于胶州市第23中学初中二年级的儿子刘光鹏,耳濡目染父母的感人孝行,对太爷爷刘明义也是孝顺有加,每周六放学回家都是抢着帮奶奶做饭,给太爷爷提尿壶、刮胡子、讲故事,逗太爷爷开心。

  采访临近结束,当记者问及如此尽心赡养祖父和父母等6位老人的动力来自哪里时,刘恩明不无感动地说:爷爷和父母从小言传身教,妻子的理解与支持,儿子的懂事,亲朋好友、邻里本家急难时施以援手,爷爷和母亲住院期间,邻居们帮他种地、收庄稼、接送孩子,有人把自家的笨鸡蛋不舍得吃送到他家,还有人在暗中给他家送柴草等等,这些都是他战胜艰难困苦替父尽孝的无穷动力,他还要继续走下去,将来自己干不动了,再由儿子接力干下去。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焦琳]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