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建筑业五年规划 到2020年
■全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400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0%
■实现增加值735.32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平均增长8%
■实缴税金142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1%
■全市建筑业企业在埠外和境外完成的施工产值占建筑业施工总产值的30%左右
■争取5家企业上市,扶持2家企业晋升特级资质、25家企业晋升一级资质
■将取得对外承包经营权的企业规模发展为30家
■注册建造师、监理师、造价师分别达21000、1650、1800人,技师数量达3000人,一线操作工人持证上岗率达100%
■每年争创6个以上国家级质量技术奖项,22个以上省级质量技术奖项
■安全生产达标率和文明施工达标率均达到100%
早报讯 昨日,市城乡建设委发布《青岛市建筑业“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详细明确了我市建筑业工作重点方向和措施,到2020年,全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400亿元,争取5家企业上市,每年争创6个以上国家级质量技术奖项,争取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步入全国同类城市先进行列。
步入全国同类城市先进行列 在发展目标上,至十三五末,我市建筑业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步入全国同类城市先进行列。 2020年,全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400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0%;实现增加值735.32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平均增长8%;实缴税金142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1%。全市建筑业企业在埠外和境外完成的施工产值占建筑业施工总产值的30%左右。争取5家企业上市,扶持2家企业晋升特级资质、25家企业晋升一级资质。将取得对外承包经营权的企业规模发展为30家。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注册建造师、监理师、造价师分别达到21000、1650、1800人,技师数量达到3000人,一线操作工人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每年争创6个以上国家级质量技术奖项,22个以上省级质量技术奖项。安全生产达标率和文明施工达标率均达到100%;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有效防范一般事故的发生。
探索“网上劳务市场”新模式 全面推行“互联网+”战略,不断加快BIM技术在我市建筑工程领域应用推进步伐。探索“网上劳务市场”新模式,破解“用工荒”、“打工难”问题。
大力推广住宅产业化项目,积极推进和完善配套措施,提高现场施工装配化水平,推广模块化设计、工厂化制造、集成化施工,形成适合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技术、产品和装配施工体系。
创新项目发包模式,积极推进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变,实现设计施工相融合,形成设计、采购、施工、运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服务模式。鼓励政府投资项目推行工程总承包。
建筑企业建立自有工人队伍 扶持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鼓励建筑业企业积极参与重点区域、重点专业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提高我市建筑业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扶持企业开拓国外市场,鼓励企业探索利用股份合作、项目合作等方式,共同参与国际承包工程。
鼓励企业利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实行跨地区、跨行业重组、联合、兼并,通过合资、参股、联合经营等形式实现集团化经营;引导中小型施工总承包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向专业承包企业发展。鼓励专业承包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逐步取消劳务企业资质序列。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总承包企业直接管理建筑工人队伍,大力压缩“包工头”生存空间。
推进劳动用工方式改革。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向产业工人方向发展,逐步建立起建筑业企业自有工人队伍,实现施工总承包企业自有工人为骨干,专业承包企业自有工人为主体,临时用工和劳务派遣为补充的用工方式。
实现信用考核全面覆盖 构建全覆盖的市场信用平台,实现信用考核的全面覆盖。加强与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逐步实现建设、规划、工商、银行、社保等各类信用信息的共享互认。将信用评价结果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全行业和监管全过程。
严厉查处转包、挂靠、违法分包及质量安全事故,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大对建设单位的处罚力度,尤其对建设单位承发包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坚决淘汰违法违规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
建立健全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机构和检测机构七方主体责任。健全工程质量激励机制,对工程质量创优工作突出的建筑业企业,在资质升级、市场准入、招投标及信用管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记者 吴帅)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