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市统计局网站 制图/于娟
“十三五”开局之年,青岛拿出了GDP过万亿的亮眼成绩单,而全域提升离不开各区市的整体发力,一年来,各区市依据各自的定位和优势,全面寻求发展空间,努力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给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半岛记者 李晓哲 肖玲玲 徐杰 李峰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青岛拿出了GDP过万亿的亮眼成绩单,而全域提升离不开各区市的整体发力,记者也多路探访,拿到了已经初步统计出炉的七区市第一手2016年的经济数据。一年来,各区市依据各自的定位和优势,全面寻求发展空间,努力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同样给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市南区
生产总值破千亿
区级财政收入破百亿 建成2826套公租房,完成旧城改造房屋安置和货币补偿1.56万户;推进西部棚户区改造项目、地铁建设项目房屋征收等工作;累计民生支出135亿元,民生支出占总财政支出比重突破70%;建成区级“大救助”平台,累计发放各类补助金2.5亿元;在全市率先开展老旧住宅电梯升级改造工程……过去5年,市南区致力于建设宜业宜居幸福市南,在民生改善方面做出诸多努力。同时,在促经济谋发展方面,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的规模、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实现生产总值年均增速9%。
2016年,市南区生产总值历史性地突破千亿元,单位面积生产总值达34亿元/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前列,区级财政收入在全省县(市、区)中率先突破百亿元。此外,总部经济升级发展,大型总部企业达183家、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性总部50家、税收过亿元楼宇(园区)26座,青岛银行、城市传媒、鼎信通讯3家企业在主板或境外上市,时尚中心区建设初具规模,华润万象城、海信广场二期等18座商业综合体投入使用。实施“互联网+”“海洋+”行动计划,国家级众创空间数量居全市首位,创新活力显著提升。
西海岸
GDP完成2880亿元
预测增速13%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增长,2016年新区全区GDP达2880亿元,预测增速13%。全域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33259万元,直比增长12.9%。利用内资连年攀升,2016年全区利用内资358.6亿元,同比增长8.7%。外贸进出口总量总体增加,2016年全区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296亿元,同比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持续增加,2016年全区预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7.4亿美元。
2014~2016年,新区在青岛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中,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十区市第一。2016年7月1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山东青岛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的批复》,同意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口岸对外开放。2016年,青岛跨境电商园通关服务平台累计通关31.6万票,货值7554万元,占青岛关区比重达50%。
2016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总计1477417万元,同比增长6%,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的76.7%。2016年,西海岸新启动村居改造11个、回迁37个。改造农村危房1500户。
崂山区
三大产业打造
崂山经济增长极 2016年崂山区预计完成生产总值550亿元,增长7.5%;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31.1亿元,增长10.1%。崂山区新引进和落地了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汇集了一大批很有潜力、很有活力的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创新载体,这将为崂山区今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金融产业方面,2016年崂山区新引进山东省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光大银行青岛资产托管中心、青建财务公司等170家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保持全市领先。旅游产业方面,重点推进了景区“上山下海”战略,启动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区旅游总收入达到105亿元。
该区还全力推进了总投资1500亿元的170个重点项目,16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形成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崂山区还走出了具有崂山特色的“双创”之路,推动青岛中央创新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基于虚拟现实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崂山区提出了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的发展目标,汇聚歌尔、黑晶、金东等20多家虚拟现实企业,在短短的时间内,创造了虚拟现实产业从无到有的“崂山速度”。
市北区
预计GDP完成690亿
服务业增加值预计560亿 近年来,市北区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高标准编制完成“十三五”规划,搭建起“一带崛起、两极引领、三区联动、生态提升”的发展格局,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市北区第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预计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90亿元,年均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2亿元,年均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00亿元,年均增长11%,分别是2013年的1.38倍、1.32倍和1.52倍。高端服务业加速成长,“十个千万平米工程”累计主体竣工面积1557万平方米,投入运营面积1352万平方米。服务业增加值预计达56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8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13年的32.8%提高到38.8%;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2.8亿元,是2013年的4倍,发明专利授权量、奖励扶持资金额等科技指标快速增长,新认定国家级众创空间、新增在孵企业、国家级孵化器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李沧区
老厂区“腾笼换鸟”
动能转换持续加快 在过去一年里,李沧区直面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和动能转换,经济大幅提质增效。2016年,李沧区预计实现区内生产总值354亿元,年均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年均增长19.6%。实现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36亿元,年均增长16.6%。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青钢、碱业等48家老工业企业完成环保搬迁和转型升级,青岛国棉六、中艺1688等一批老厂区实现“腾笼换鸟”。动能转换持续加快,全面确立以网络信息、新金融、设计研发、影视文化为主导,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为支撑的“4+N”产业体系,得到广泛认同。
此外,新组建7家区属国有投资公司,成功争取国开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低息信贷支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率达到40%;“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全面实施,五年新登记市场主体5.3万户,增长228%,在“新三板”和“四板”挂牌企业从无到有,五年达到46家。
即墨市
预计GDP达1210亿元
成中国江北第一县 2016年,即墨市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10亿元,年均增长11.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05.1亿元,同比增长15.4%,是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百亿元的6个县(市区)中唯一的县级市,这也是继2016年9月,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九、成为“中国江北第一县”后,即墨强劲综合经济发展实力的再次展示。
2016年,位于鳌山湾畔的青岛蓝谷快速聚集组合全球最优质的蓝色创新发展要素,目前,蓝谷已落地高端创新创业项目260个,科技型企业110余家,拥有国家海洋科技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17家“国字号”科研机构,引进全职与柔性人才3300多名,其中“两院”院士等高端人才300余人;山东大学等18所知名高校在蓝谷建设校区、研究院、科技园、创业园或校企联合研究中心,近10家高校合作项目加快推进。
2016年,即墨三次产业调整为5.1:54.5:40.4,二三产业占比高达94.9,形成了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2016年,即墨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居全省县级市首位。
莱西市
预计完成GDP567亿元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6年,莱西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9亿元,是2011年的2.2倍。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7亿元,年均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674亿元,增长了1.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5亿元,年均增长13.2%;实际利用内资165亿元,年均增长12.8%;到账外资4.8亿美元,年均增长17.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01元、17763元,分别是2011年的1.6倍、1.7倍。
同时,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11年的12:51.5:36.5调整为11.2:47.1:41.7。工业经济提档升级,累计建设北汽新能源汽车莱西生产基地、国轩电池等青岛市级重点项目65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73亿元,年均增长11%;其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信息技术五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6%,高于全市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此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停化工企业50家,通过“营改增”等政策为企业减负超过1.5亿元。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