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位老人扮演的猪八戒和孙悟空。
◥4日,在崂山世纪广场,市民正在冒雨观看精彩的舞龙表演。
□文/半岛记者 徐杰 实习生 杨阳
□图/半岛记者 张伟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春节期间群众文化生活,从2月3日(正月初七)起,2017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各项文化活动陆续启动。作为非遗节最重要的板块活动,第八届崂山锣鼓大赛暨民间艺术表演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打元素,为岛城市民展现了一幅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崂山民俗风情画卷。
16支队伍非遗节“斗舞” 4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崂山世纪广场时,呈现在眼前的是五彩缤纷的戏服和舞扇,广场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一支支表演队伍在各自的活动区内排练,准备在即将开幕的崂山非遗节上大展身手。尽管下着小雨,但依然没有阻挡市民的热情,早上9时许,已经有上千名市民来到广场欣赏这出民俗大戏。
据了解,本次民间艺术表演赛吸引了崂山区16支优秀的锣鼓队、舞龙队、舞狮队、高跷队、秧歌队,共1000多名群众演员参加。在首先进行的起鼓仪式上,7支锣鼓队的百余只大鼓、中鼓、堂鼓、边鼓齐声擂响,气势磅礴、威武雄壮,抑扬顿挫的立体鼓点铿锵动听、粗犷有力,拉开了非遗节的大幕。舞龙队、舞狮队、高跷队、旱船队还摆出了“2017”字样的造型。
76岁“猪八戒”是个老太 接下来各支队伍的表演中,龙腾狮舞、彩绸翻飞,大家纷纷拿出绝活,让市民在热闹的氛围中,享受传统民俗文化盛宴,体验浓烈醇厚的传统年味。首先登场的是王哥庄街道港东社区舞龙队,红黄两条龙在演员的配合下时而上下飞舞、盘旋,时而龙头高跃很有动感。而沟崖社区的高跷队,领头的是两位穿着鸡造型服装的长者,后面跟随的则是年轻人组成的彩衣队伍,尽管地面湿滑,但队员们凭借着高超的技艺,大胆地做着高难度的扭动动作。
在西韩社区的表演队伍中,手里棍子翻飞的“孙悟空”和不停“调戏”女秧歌队员的“猪八戒”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每当“猪八戒”凑近女秧歌队员搂抱时,都被“孙悟空”揪着耳朵拽开,滑稽的动作逗得不少人哈哈大笑。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两位看起来动作轻巧的演员,其实已经是年过七旬的老人,扮演孙悟空的是78岁的刘维存,他已经扭了16年的秧歌。而扮演“好色”的猪八戒角色的却是一位老太太,今年已经76岁的贾春佩,尽管已经满头白发,但心态十分年轻,扭起秧歌身形轻盈。表演结束后,不少小朋友都拉着她一起合影,老太还高兴地好几次原地蹦起来拍照。
一家三代人登台表演 在待演区等待登台表演时,北宅街道大崂社区的演员们从人群缝隙中观看着前面队伍的表演,精彩之处还叫好着鼓起掌来。记者看到,这支队伍中的一些老年人看起来神采奕奕。队伍的领队赵女士告诉记者,大崂社区扭秧歌的历史很久远了。1949年,大崂的村民们曾扭着秧歌欢庆新中国成立,而今天,队员们依旧身姿昂扬,舞动新时代的美好,“现在每逢节庆,我们就在一起扭秧歌庆祝,特别是过年期间。”
在沙子口艺术团锣鼓秧歌队里,65岁的杨云清已经连续十年在非遗节上表演非遗节目了,她今年在节目中唱戏曲。这一次参加表演,杨云清不是“单枪匹马”一个人,她的一家三代八口人都参与到表演中来。杨云清9岁的小孙女在现场装扮成小鸡模样,在开幕式上蹦蹦跳跳,逗得大家高兴不已。而她的大孙女则在杨云清唱戏节目中扭着秧歌为其伴舞。
表演队伍中,不少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中韩街道孙家下庄的舞龙队,孙家下庄早在清代咸丰年间就有舞龙的传统,至今约有160年的历史,他们的舞龙有鲜明的艺术特色。2007年,孙家下庄舞龙队入选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沟崖社区的高跷则是2006年入选青岛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者了解到,沟崖第一支高跷队成立于光绪26年(1900年),在晚清年间,沟崖高跷队就闻名四村八疃。
舞龙舞狮扭秧歌,民间艺术贺新春。2月4日,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第八届崂山锣鼓大赛暨民间艺术表演赛在崂山世纪广场举办,16支队伍给市民带来一场文化盛宴。尽管当天下着小雨,但现场龙腾狮舞彩绸翻飞,气氛十分热烈,演员表演得尽兴,市民也看得倍儿高兴。记者采访发现,这些传统民间艺术如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一起加入到传承传统文化的行列中。
■延伸
不愁后继无人
孩子唱起主角 据介绍,本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除了设置崂山区第八届崂山锣鼓大赛、民间艺术表演赛外,还有幸福崂山—街道迎新春文艺汇演、春节的记忆·经典年画展、猜谜语、周末非遗体验课堂木板年画体验互动等20余项文化活动,一直延续到整个正月。
近年来崂山区一直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出台了非遗项目、传承人相关认定、奖励的办法,并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传承纳入现代教育体系,自2010年起对可以进入校园并成为中小学生学习内容的项目进行推广,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
此次参加表演的队伍中,除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又多了些稚气未脱的儿童,老人扭着欢快的秧歌,孩子穿着小鸡造型的衣服,也跟着跳来跳去。记者现场了解到,许多小非遗传承人都在各自队伍中挑起了大梁、唱起了主角,成为民俗汇演活动中一道受人瞩目的靓丽风景。北宅街道大崂社区锦绣旱船队的演员任美玲,今年带着10岁的女儿王珂和邻居家9岁的小姑娘一起参加表演,两个女孩穿着戏服显得很精神,表演时也有模有样,赢得不少观众的夸赞。此外,其他的队伍中也有不少孩子参加,有的孩子才四五岁大,跟着大人一起表演。“传统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不能光靠我们这些老人坚持,有了年轻人的加入,这些民间瑰宝就不愁后继无人了。”71岁的演员刘学长说。
精彩的表演也让很多前来观看的市民感慨不已。73岁的刘老爷子说,他特意带着小孙子一起来欣赏表演,还不时给孩子拍照留念,“这些表演是我们小时候过年最喜欢看的节目了,可惜现在变少了,孩子们更是感到陌生了。”刘老爷子说,借着这个机会他也想给小孙子上一堂课,让孩子从小就开始了解传统民间艺术,加入到传承的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