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青岛市政府同意,青岛市发改委印发《青岛市“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立足当前人口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为青岛“十三五”人口发展提出了纲领性的指导意见。《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000万左右,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明确了四项主要任务: 一是促进人口适度增长,包括保持人口自然增长、提高常住人口规模等。
二是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包括促进人口与产业协调发展、推动人口在城乡合理布局等。
三是加速人力智力积聚,包括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优化人力资源发展环境、创新人力资源发展机制等。
四是创新人口管理和服务,包括创新人口综合管理模式、完善人口公共服务体系、实施特殊人群精准服务等。
《规划》还提出了四项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人口工作组织协调,建立人口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推进信息共享。
二是健全人口政策法规体系,完善人口统计和监测制度。
三是深化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编制中长期规划,做好政策储备。
四是组织人口规划监测评估,坚持人口发展规划先行,建立健全重大政策人口发展影响评估机制。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根据市政府有关要求,加强对人口工作的承接和沟通,提高人口数据分析及预测能力,会同有关部门和区市政府,共同组织实施好该《规划》。
“十二五”期间,青岛积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全市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0‰和5.4‰以内;人口健康素质显著改善,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0.92岁;城镇化率稳步提升,高于全国和全省城镇化水平;人口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面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率先实现就业、养老、医疗保险城乡服务一体化。
《青岛市“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解读 人口是城市运行和资源承载的基本要素,人口问题始终是城市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日前发布的《青岛市“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青岛“十三五”时期人口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十三五” 期间,青岛人口发展将实现五大主要目标: 一是保持人口规模适度增长。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000万,户籍人口规模达到850万。
二是人口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5岁;劳动力素质进一步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
三是人口结构得到有效改善。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107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控制在70%左右,人口构成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常住外籍人口达到10万人。
四是人口与产业、空间更趋协调。全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达到4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五是人口管理服务不断完善。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人口管理统筹合力更趋高效,到2020年,全市千人医师数达到3.15人,千人养老床位数达到50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青岛将围绕人口发展,重点完成促进人口适度增长、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加速人力智力积聚、创新人口管理和服务等四项任务。
促进人口适度增长: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000万左右,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顺应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多元包容的适度人口扩张战略,促进人口自然增长,增强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和留住能力。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000万左右,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500万以上,率先成为山东省首个特大城市。
保持人口自然增长。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妥有序落实生育政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确保政策实施过程中生育秩序可控、社会风险可控,“十三五”时期,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以内。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十三五”时期,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7左右。完善妇幼健康计划生育服务,着力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出台有利于促进家庭成员就业、创业、勤劳致富的扶持政策,逐步建立惠及城乡居民的家庭服务体系。
提高常住人口规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转移人口落户制度,构建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多元化落户渠道,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规模达到850万。吸引外来人口留居,深入实施居住证制度,逐步实现居住证持有人与本地户籍人口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000万左右。优化迁入人口结构,增加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劳动人口迁入规模,出台以“家庭化”迁移为主的优惠政策,鼓励举家迁移或就近迁移,到2020年,社会总抚养比控制在50%以内。加强外籍人口吸引,重点吸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国外企业和人员来青投资和发展,引进国外知名大学、高端医疗机构和国际组织,到2020年,全市常住外籍人口接近10万人。
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到2020年,次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达到200万,小城市试点和重点中心镇建成区平均人口规模分别达到10万人和5万人 把握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科学规律,以产业优化发展吸引人口集聚,以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升级,引导外来流动人口和内部转移人口充分就业与合理分布,构建与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人口发展格局。
促进人口与产业协调发展。提高社会从业人口规模,到2020年全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社会从业人口规模达到670万人。优化就业人口结构,到2020年,全市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达到46%,参加职业培训人员达10万人。强化功能区产城融合发展,董家口区域,坚持港产城联动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商务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现代化生态新港城,2020年人口规模达到30万人左右;姜山组团,发展轻工、新能源汽车和循环经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0万人左右;新河组团,建设生态化工示范基地和现代化小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0万人左右;蓝谷新城,打造创新文化浓郁、高端要素集聚、海洋特色鲜明的欧陆风情小镇,人口规模达到15万人左右;王台组团,建设国际经济合作拓展区,人口规模达到10万人左右;推动新机场片区与胶州城区、南村片区产业分工协作,打造高品位国际空港城,人口规模达到10万人左右。
推动人口在城乡合理布局。引导人口分类转移布局,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00万以上,次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达到200万,小城市试点和重点中心镇建成区平均人口规模分别达到10万人和5万人。推动农业人口向城镇有序流动,以新区和县域城镇为主要载体,有序推进符合条件、有能力、有愿望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提升人口发展承载能力,以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进行有度有序开发建设,提升城镇用地效率、人均住宅面积、生活用水量、垃圾污水处理量等宜居要素的满意度,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效率和通行能力,根据城镇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增长趋势,统筹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城镇公共服务保障。
加速人力智力积聚:打造人力智力引进、培育和应用的新优势,实现人才资源总量每年新增10万人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建更加开放的人力资源发展体系,完善引才引人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智力流动的制度环境,促进人力资源结构持续完善,人才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人口文化和技能素质全面优化提升,打造青岛人力智力引进、培育和应用的新优势,实现人才资源总量每年新增10万人。
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重点引进创新创业高端人才,深入实施“青岛英才211计划”和“111”人才引进工程,加快推进“百万人才积聚行动”,完善青岛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壮大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规模,重点引进和培养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海洋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制定发布紧缺急需技能人才目录。健全人力资源培养培训体系,实施高层次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梯次培养计划。
优化人力资源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创新型人才载体,建设青岛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等创新平台,实施大学生创业“海鸥行动计划”。提升人才工作生活环境质量,研究制定青岛市高层次人才“一卡通”服务办法。加强与重点区域人力资源建设合作,建设“蓝色经济区海洋人才创业总部”。
创新人力资源发展机制。激发人才创业创新的活力,完善以目录为导向的人才引进机制,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才能和抱负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人力资源认定、评价和管理机制。发挥市场对人才的导向作用,实施高效务实的人才服务政策,完善政府购买人才服务制度。
创新人口管理和服务: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达到50所以上,千人执业医师数达到3.15人,千人病床数达到6.3张 在人口管理和服务中充分考虑前瞻性和有效性,重视常住人口的发展需求,坚持以人口管理创新带动社会管理创新,以服务水平提升带动管理实效提高,多途并进、多措并举、多力并聚,完善适合城市未来发展的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体系。创新人口综合管理模式。加强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建设人口信息综合数据库。推进人口管理重心下移,加快社区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设。深化实有人口网格化管理,探索实施市、区、街道、社区和网格五级垂直数据更新机制,将人口信息细化到社区、楼群、单元及户。
完善人口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达到50所以上。加强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到2020年,全市千人执业医师数达到3.15人,千人病床数达到6.3张。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实施全民养老参保登记计划。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劳动用工管理、欠薪追缴、失业监测预警制度和劳动关系应急处置机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坚持货币补贴和实物保障并重,加大租赁补贴保障力度,稳步推进实物保障。
实施特殊人群精准服务。完善老年人口服务体系,到2020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50张。完善社会救助福利体系,健全困境儿童、重度和贫困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妇女、未成年人等群体维权法庭。(半岛记者)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