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王学义
除夕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平度市西李庄村那棵400多年的古槐下面,有村民摆了一碗水饺,“过年了,希望这棵古槐能保佑这个村庄的子孙们。”
2月2日,大年初六,李村书院路,65岁的王俊达给门口的两棵百年古槐一一挂满了红带。他告诉记者,希望以此祈福店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每逢佳节假期,出游的岛城市民也常常被一棵棵古树所吸引。它们或在崂山、天后宫、海云庵等景点,或在街头巷尾,苍古虬曲的身姿,寄托着美好祝愿。然而,很少人注意到,在这些古树背后,有一群数十年如一日守望着的人。他们以精湛的技艺,深沉的情意和朴素的敬意,守护着古树的香火。岛城近日还组织专家团展开古树调研,将加大力度挽救一批垂危古树。
黄岛区墨禅庵景区的古山楂树,一主枝已倒在地上。 (古树照片均为吴新元摄影)
>>>>
她
在青岛修古树,埋头就是30多年
植物保护专家邱元英(受访者提供)
2016年,一部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电影火了,只为其中工作的十足冷寂与高度专业性。事实上,还有一项工作绝不亚于修文物,那就是修古树。世界上,记录历史主要有三种形式:文字、文物和古树。而其中,只有古树是有生命之物,且不可复制。
作为国内知名植物保护专家、高级工程师,邱元英在岛城业内早已鼎鼎大名,她也是《青岛市古树名木管理技术规范》的起草人。只是在行业外,人们对此知之甚少。每当她自我介绍从事“植保”时,别人往往会听成“质保”,还需要再解释一番。
接触修古树从“绛雪”开始
邱元英平日为人和善,讲话轻声细语,气质内敛,然而当她一见到那些遭遇病虫害的树木时,立马眼神犀利,雷厉风行起来,就像一个上了手术台的医生。不久前,在西海岸一个村头,邱元英看到了一棵生命垂危的古银杏树,随即一脸焦急。已经五十多岁的她,踩着村民送来的梯子,小心翼翼爬到树上,仔细观察古树的问题所在。然后匆匆下来,一边用专业的工具铲开树皮,一边给出救治方案。
“这是一棵六七百年的古树了,不仅见证了这个村子,也见证了太多历史事件。看它衰弱成这个样子,真觉得无比痛心,必须赶紧进行‘复壮’。”邱元英对记者说。
至今,邱元英与古树结缘已有三十多年。她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小时候生活在台东大杂院,一直品学兼优,父亲就从事园林工作。1979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她接替父亲,来到青岛市植物园上班。从小没干过体力活的她,为侍弄花草拿起了铁锨,担水、挑粪。“这个苦哪里吃过?我父亲就想法设法鼓励我,每天骑自行车把我送到单位门口,看我进去了他再走。就这样,让我坚持下来。现在想想,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她感慨说。
1980年10月,青岛市园林科研所成立,面向整个园林局招工。那年,邱元英大概是整个植物园中唯一的刚毕业的高中生,其余绝大多数是下乡回城的。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园林科研所,随后,又到山东农业大学进修,学习植物保护专业。当时,学校每年只让进修三门课,而对知识极其渴求的她,在第一年就进修了五门,第二年又进修了六门,还有一门研究生课程,是关于植物和昆虫包埋切片的。这就意味着,她两年时间学完了很多本科生四年的基础课程,也为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大学回来后,邱元英就开始研究课题。当时园林科研所接下了《崂山古树名木修复》这一专项课题,着手修复崂山中的诸多古树名木。在崂山有一棵家喻户晓的古树耐冬,名为“绛雪”,传说是张三丰从长门岩海畔悬崖上移植而来的。清代作家蒲松龄客居崂山时,曾以崂山耐冬为题材,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当时,邱元英就跟随众多专家和前辈对“绛雪”进行调研、诊断。那也是她第一次近距离观摩修复古树。
“那时我虽没有资格说话,但一直在认真地听和看。修复‘绛雪’那根干枯的大枝条时,先生们做了好几个方案。有人说要锯掉,有人说不锯,在锯与不锯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到最后决定打开主干看看问题到底何在,就把中间开了一个洞。当开完这个洞时,那段枯枝轰隆一声掉了下来。”她对记者说,“当时我还太年轻,认为一个枝条已经死了,锯掉不就完了?想法很简单。没有意识到一个枝干存在,也有其历史意义,没有读懂它对历史的见证作用。后来回头想想,专家们的激烈争论也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
“一砍就是几百年的历史”
古树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邱元英说,她非常幸运的一点是,曾跟随我国两大昆虫学派的泰斗级人物进行学习:一位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王子清先生,另一位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周尧先生。他们都是中国昆虫学的重要奠基人,如今早已谢世。
她给记者看了一张珍藏了30多年的纸条,那是周尧先生写给她的:“‘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录马克思句与邱元英同志共勉。”她说:“这句话可能并不新奇,但它一直激励我在这个冷僻的领域潜心钻研。”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邱元英渐渐挑起了青岛市古树名木保护的大梁。这些年,海云庵、法海寺、栲栳岛、于姑庵、荒草庵、天后宫等市区几乎每一颗古树前,都曾留下过她的身影。崂山古树名木尤为众多,因其地处暖温带,温暖湿润,适于南北方多种植物生长繁殖。所以,邱元英无数次带领各地专家、学者游崂山,“一方面是尽地主之谊,另一方面我也有点‘私心’。毕竟各地植物不同,保护和修复也各有所长,每次游览完了,我都会找个环境舒适的咖啡厅之类,让他们谈谈对崂山古树的看法,把经留下。”
很多人对古树保护也许不甚了解,但植物遭受病虫害时的情形却都见过。事实上,邱元英也一直从事青岛市区的绿地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她就推出了第一期青岛市园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俗称“虫情预报”,一干就是三十几年。至今,这项工作她仍然在坚持。
有人戏称她是青岛市园林害虫们的“头号大敌”。2003年,青岛市遭受美国白蛾的侵袭,她带领团队一面研究美国白蛾的生物习性,一面指挥全市科学防控,为巩固绿化成果和生态安全做出巨大贡献,也多次受到山东省林业系统的表彰。
记者也亲眼目睹过邱元英的专业水平。在近日的一次调研中,西海岸一位基层干部说起一件愁事:办公区院子里的塔松每年春夏,都会往下滴一种粘稠液体,滴到车上怎么都洗不掉,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原因。邱元英一听便知是蚜虫在作祟,开口说出了应喷洒的药物和解决方法。那位基层干部听了连连道谢:“邱老师真神奇,终于有办法了!”
就在2016年底,邱元英刚刚从原工作单位退休,但她马上被邀请加入市北区组建的一个专家站。近日,在她位于嘉定山上的新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切已准备就绪。对于植物保护,她有太深的情结,“我希望更多的人能保护古树,即便是那些尚未纳入保护名录的树木,也不能轻易砍伐、破坏,要知道你这一砍就可能是几百年的历史。”
>>>>
他们
对古树就像,对待老人一样
古树爱好者吴新元(受访者提供)
像邱元英一样热爱古树的人,在岛城还有不少。
春节期间,63岁的吴新元在做一件事,他要把自己近年来拍摄的古树好好做一下整理。这位青岛市委党校的退休老教授,不仅走遍青岛拍摄古树,近年来更是足迹遍及全国。用他自己那句诗来形容,就是:“一旦发生,便不会停止。”
为了古树“千里走单骑”
吴新元籍贯是无锡。他与古树结缘始自2002年,当时他到江南开会,途径太湖时,湖畔那些枝干婆娑的古树触动了他的心灵。“我不知道是不是故乡的一种启迪,反正从此之后,我便迷上了古树。”2月3日,他对记者说。
数据显示,青岛市有古树名木2800多棵,以槐、柿、银杏和侧柏居多。要一株株地寻找这些零星散落各地的古树,谈何容易!
吴新元得到了园林部门友人的帮助,拿到一本孙守信老先生编写的内部资料,但主要是文字介绍,缺少直观有感染力的图片。于是,他便发挥自己摄影特长,开始了漫长的“拍树之旅”。为了突出古树的虬枝铁干,吴新元主要选择在黄叶凋零之后的秋冬季节去拍。一次次,他骑着自己的摩托车,顶着湿冷刺骨的寒风,穿梭在崂山或乡间村落中。有时,为了拍一张古树雪景,他甘愿顶着漫天大雪,匆匆上路。
正是凭着这一腔热情,他用了三年时间,便正式出版了岛城第一本古树专著《树魂》,包括150多幅照片、10万余字。
拍完青岛的古树后,他又将视野转向全省乃至全国,还主持了一项省社科规划课题,名为《山东古树名木文化遗产宣传与保护研究》。该课题也获得省社科奖。
对于古树,吴新元所怀的并非仅仅是热情,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之心。近日,为了去平度拍摄古树,吴新元专门换上了唐装,看着很喜气。他笑着对记者说:“我当年‘拍树之旅’的第一站就是平度,整整14年了,不是个小事儿!穿上唐装,就是想对古树老伙伴表达一下我的敬意!”
如今,吴新元为拍古树,到过的拍摄地点早已过千。他认为这也是一种“寻根”,一种“修行”。
“再过几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我打算去淮阳太昊陵全国第一庙会拍那些烟熏火燎下的古树。”吴新元对记者说,他总感觉自己肩上有份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年下来,我拍过的一些古树,有的现在已经消失,这让人痛心疾首。人祸重于天灾,要唤醒更多人爱护古树这唯一以生命形态见证历史的‘活祖宗’,这就是我执着此事的原因。”
青岛市绿委办近日组织专家团队,对黄岛、平度、莱西等地的古树名木进行了调研走访,调研对象主要是300年以上的古树。记者也参与了这次调查,采访中发现,还有很多人一直保护着古树,默默无闻。
家谱里写明要守护古树
79岁的赵孔良,对记者讲述平度西洼子村的古槐故事。
2月2日,平度白沙社区西洼子村,79岁的村民赵孔良在电话中对记者说:“我和那棵古树又都长了一岁。”记者此前留意过,他很喜欢抚摸着门前那棵六百余年的古槐,面露笑容。
在赵孔良记忆中,那棵古槐树打他一出生就站在那里,像个老人一样,静静看着他。等他从儿时到结婚,又渐渐变老,古槐还是在那里,一点也不见粗。“据说我们村子是明代洪武年间迁过来的,当时种下了这棵槐树。人这一辈子和古树比起来,实在太微不足道了。”他说。
赵孔良现在住的房子已然破败,从屋瓦能看出隐隐有些古意。他说,这里原来是一座城隍庙,后来庙荒废了。古槐旁边原来有一口井,后来也填上了。他和老伴在别处有新房,但平时他还是喜欢住在这座老屋里,春节期间也不想离开。出门就能看到这棵古槐,这让他觉得很安心。
他说,在上个世纪早些时候,这棵古槐差一点被人齐根锯断,只因为想将其拉走烧火用。只是锯了半天没有断,而周围邻居又纷纷反对,那人才悻悻然收手。古槐经此一难,根部留下一道深深的痕迹,好在还是坚强地活了下来。
记者发现,这里的村民和这棵古槐相处亲密无间,一只猫坐在树上慵懒地看着底下的人来人往。古槐的枝干很多处都顶着柱子,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这都是赵孔良做的。他说,自己虽然老了,但还是会尽心尽力地照顾这棵古槐,他觉得这是村庄的老根,将其保护和传承下去,也是一种不容推卸的责任。
在平度东阁街道北窝洛子村,一棵侧柏树龄已经500多年,如今仅有朝南一枝存活,名为“一枝独秀”。村委会将这棵侧柏保护起来,不仅禁止损伤古树,而且修起了基座。没想到“好心做了坏事”,专家认为,这棵侧柏的基座修得太高,可能影响了树木生长。村委会主任王喜涛说:“我们一心只想好好保护古树,想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因为缺乏专业知识,不知该从何入手。现在明白了,这就拆掉基座,按照专家的指点,帮助古树重现生机。”
记者注意到,北窝洛子村一直就有保护古树的祖训。在一户村民家中,记者还看到,该村《王氏家谱》中明确写道:“中有古柏一株,永远不许毁伤,毁伤者从重处罚。”家谱中还记载了一件事:清代嘉庆年间,村内王氏家族中有一个木匠,偷偷将古柏锯掉一枝,变卖。此事被其父亲和叔叔发现,质问之下,木匠不顾做活的工具仓惶逃走,自此再也不敢回村。
2月2日上午,李村书院路,65岁的王俊达给门口的两棵百年古槐,一一挂满了红条。他告诉记者,希望以此祈祷店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过几天,他还要自费给这两棵古槐安上铁艺围栏。
王俊达从小生长在李村,他的店名就叫“两棵老槐树”。他说:“我对古树有一种很深的感情,用手摸摸古树斑驳的皮,用脚踩过干脆的落叶,看看那些树洞、肿块,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自然和人文变迁。特别是小孩子们来说,他们从这些古树身上,能够看到这座城市的历史,这是看书、看电脑都感受达不到的。”
关于古树保护,青岛市也早已进行了立法,对相关责任进行了明确。《青岛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在机关、部队、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及寺庙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所在单位负责养护:在铁路、公路、水库以及公园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各该单位负责养护;在私人宅院的古树名木,由指定的具体宅院使用者负责养护;在上述范围以外的古树名木,分别由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养护。
>>>>
它们
濒危古树这样治病
青岛市绿委办的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古树仍处于濒危状态,而其树势衰弱并非完全因年龄因素。假如保护不力,在未来的日子,这部分古树就可能死亡。
针对此次调研的11棵濒危古树,2017年青岛市将加大力度展开相关复壮、防雷等一系列工作,并为其安装围栏,进行保护。据了解,此次复壮保护的古树都在300年以上,资金由青岛市财政支出。
那么,将如何给古树“动手术”“加营养”呢?邱元英对其中的几棵古树的复壮保护建议和措施一一道来。
1、平度南朱家庄唐槐
现状:这棵古槐传说树龄1300多年,主干与主枝已枯裂。旁边堆积有玉米秸秆。村民原本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在中空的树身中浇筑了水泥,并用一根钢柱支撑,开裂的树身加了铁箍,进行固定。
方法:首先,赶紧将玉米秸秆挪走,免生火灾。其次,树身中间的水泥暂且保留,但侧枝上的水泥要去掉。修剪掉干枯枝条和病虫枝,但大的树杈不能去掉。还有,要重新安装具有伸缩性的铁箍,并垫上不伤树的垫片。
2、平度岔河村侧柏
现状:这侧柏据说有300多年,与另一棵侧柏距离较近,目前长势较差。
方法:需要增加树体营养,首先考虑施肥。在两棵侧柏中间挖一条横沟,把肥料加到横沟里。一般来说,树木的生长点在其垂影下面,施肥应施到这里。其次,要加强周边环境的土壤的通透性。
3、莱西西贤都村国槐
现状:这棵树据说有500多年。目前长势较差,树根部有一个大树洞,村民的生活污水排水沟就在古树旁边。
方法:树根部的树洞里面比较干燥,没有腐烂迹象,近期不需要修补。重点处理树根周围的排水沟,可安装上排水管道或使用其他排水设施,保持古树根不受长期水渍或土壤免遭污染。然后垫平,保证其稳定性。修剪枯萎枝、病虫枝和徒长枝,使树体平衡生长。
4、黄岛区小张八村银杏
现状:这棵树至少有六七百年。原本挺立于一条小河旁,如今河道已基本填平。树身有多处规则孔洞,类似过去的弹孔。近年来长势越来越差,已经濒危。
方法:这棵树问题很严重,树身多处腐朽,上面还有小黄蚂蚁、天牛等害虫。首先,需要去除腐烂的树皮,挖掉枝干上的腐烂木质部,进行消毒,并用合适材料填平,避免积水。其次,用药除虫害。另外,它离河道太近,银杏不需要这么多水分。需要进行下挖,再根据情况采取保护措施。
5、黄岛区墨禅庵景区山楂
现状:这棵树至少有300多年,每年仍开花结果,外形较好。两条主枝,一条倒伏在地,几近折断。树身有很多孔洞。
方法:躺倒在地的那根主枝,目前不需要再扶起来,否则更易折断。应适当剪除部分枝条,减少营养消耗,树体正常生长。目前树根部的基座已不能满足树体的需求应将拆除,再进行扩大,给其更多生长空间。树身的孔洞较多,但要进行多处修补,恢复原状。
[编辑: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