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通讯员 梁太宏 王兴
百姓利益无小事,民生事业大于天。近年来,崂山区始终坚持民生至上,千方百计把百姓的事办好。一项项旨在惠民、安民、利民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一件件与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得到改善。近五年来,崂山区累计民生投入258亿元,2016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0%。
织网兜底
把钱花到百姓的心坎上 民生工程办得好不好,百姓最先感知,也最有发言权。“在崂山生活真好,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年,各种保障和福利就如影相随,真让人羡慕。”石老人社区曲女士一脸幸福地说。这种幸福,恰如一缕阳光,洒在脸上、暖在心里。
一个社会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保障民生,关键是要保住基本、补上短板、兜牢底线。崂山区在全国领先将“持续支出型”低保边缘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率先为空巢老人提供免费家政服务。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650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五保对象区级集中供养和孤老补助城乡一体化。在全市率先实现零贫困户、零贫困村“双零”目标。将农村低保及重大疾病低保边缘家庭冬季取暖补助标准提高到每户每年800元。将特困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600元。崂山区还连续4年5次调整各类救助标准,其中城乡低保标准增幅分别达77%和230%,城乡差别比由2.33缩小至0.8。五保供养标准增幅达到345%,医疗年救助额度增幅达333%,临时年救助额度增幅达150%。
幸福不是飘在空中的浮云,而是身边可触可感的变化。
崂山区加大教育投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筑梦未来
办群众满意的教育 崂山这些年发展迅速,尤其是农村社区,到了崂山的农村社区,一眼就能认出哪里是学校,因为在每个农村社区里学校总是有最漂亮的建筑、最优美的环境。“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读书,我们很满意。”沙子口小学学生家长段晓东说出了家长们的心声。据崂山区教体局副局长王修子介绍,崂山区是全市第一个公办学校100%创建成为青岛市现代化学校的区市。多年来,崂山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他们用高位均衡的基础教育,践行着政府的责任,体现着社会的公平。
教育是民生的重中之重。该区先后投入18亿元新建改建中小学24所、公办幼儿园20所。开通校车专路129条,配备93辆专用校车,解决5700多名山区孩子上学交通不便问题。率先免除义务教育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家长学校教材费、学农实践活动等费用;将小学阶段校服免费增加到3套、初中增加到2套;在小学四年级、初中二年级试验性免费发放礼仪教育制服1套,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推进崂山教育云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智能化课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传统课堂教学正发生着悄然改变。
坚持人才强教。崂山区引进405名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设立两项师资培训专项资金,即每年350万元的教体局统筹培训资金和每年约270万元的学校校本培训资金。该区还积极探讨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实施农村教师到中心城区学校跟岗学习和中心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实现了城乡间、校际间师资均衡。设立1000万元特色学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学校发展特色,创建品牌。目前,特色及特色试点学校占全区中小学总数的70%。其中,9所学校获青岛市海洋教育特色学校称号,4所学校被授予“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医疗惠民
“健康梦”托举“小康梦” 没有百姓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家住崂山区北宅街道周哥庄的王女士拿着刚挂上青大附院的号,高兴地说:“以前到青大附院看病挂号,得起个大早,现在好了,在社区里就能挂上号,太方便了。”“疑难病症不再是基层的‘天花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高层次的专家诊疗服务。”北宅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振也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病人在崂山各基层医疗机构所作的心电图、影像检查结果可传输到大医院,专家诊断后再传回基层,提高了基层诊断的准确性。崂山已形成了以综合医院为依托,专业特色医院为补充,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的就诊环境。
近两年,崂山区将健康促进示范区建设纳入发展全局,出台健康相关政策15项,将11件具体工作纳入政府实事,投入资金12亿元,实现了“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的目标。建成健康主题公园1个,健康标识路3条、宣传栏560个。建成社区健身路径406条,社区健身设施覆盖率100%;建成19处笼式体育场地;免费开放23所学校体育场所;举办群众竞技体育活动56场;发展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10个、体育指导员760名。在全市率先开展H型高血压筛查和基因检测,探索H型高血压精准防控,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开展“日行万步”竞赛、减盐控压项目;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针对偏远山区贫困居民就医不便的状况,组建“红马甲”医疗志愿服务队定期主动上门服务。
在崂山,常年体育锻炼人口达到36%,全民健身蔚然成风。此外,崂山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城乡全覆盖,为群众让利2730万元;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看病基本实现“零负担”;累计投入6130万元,免费为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13.5万人次,为40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3.2万名老人接种肺炎疫苗,为6.8万名妇女实施“两癌”筛查;发放孕产妇体检补助、计生利益导向资金1.1亿元,惠及群众10万多人次。
翻篇归零
绘制民生工作新画卷 一个幸福的城市,必是一个以其中每个人的幸福为目的的城市。未来五年,崂山区将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供给向“均等优质”迈进。教育方面,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教育强区为目标,链接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引进名校和名师、名校长,推动3所初中、7所小学成为社会公认的全市名校,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创建率达到100%;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的政策机制,加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加大教育设施建设力度,新改扩建中小学10所、幼儿园9所,新增中小学学位9400个、幼儿园学位3000个;扶持优质民办教育,加强学前教育,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和特色学校建设,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卫生计生,深入推进健康崂山建设,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形成比较完善的分级诊疗模式,万名居民拥有3名合格全科医生;培育引进一批特色专科医院;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区;抓好对高危孕妇的系统管理服务,实现优生保健全覆盖;构筑覆盖城乡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和公共卫生信息化管理体系。
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统筹发展机制,推动社会救助工作从单一物质救助向多元综合救助转变。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福利、救助、优抚、慈善相互衔接的综合保障体系,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养老方面,建立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补贴增长机制;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增加到60张。
劳动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大众创业工程,新建一批创业孵化基地,新增城乡就业4万人次,扶持创业5000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文化体育,抓好博海数字创意研究院等文化项目建设,新增文化经营单位350家。100家基层文化服务中心达到市级标准。公共图书藏量达到100万册,免费开放民营博物馆20家。抓好“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完善区、街、居三级体育设施网络建设,布局体育健身场所100处。
富民增收,加大崂山茶、特色果品、王哥庄大馒头、海珍品等农特产品扶持力度;搭建农村电商三级服务体系,发展一批农村网商。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抓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巩固精准脱贫成果。
肩负重托,砥砺前行。下一步,崂山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本的发展思想,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继续谱写出一曲又一曲“保障和改善民生永远在路上”的美丽诗篇,让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实在感,奋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