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肖玲玲
2012年,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成功突破7062米。在青岛,有一个人对这件事特别关注,当电视上主持人宣布“蛟龙号”下潜成功时,她流下了饱含辛酸与激动的泪水,她就是海丽雅集团董事长、人称“中国绳王”的张旭明,她公司所生产的绳缆多次运用在“蛟龙号”上,创下中国绳缆界四个第一。3月8日,全国妇联在北京隆重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张旭明获评2016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
张旭明作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接受表彰。(受访者提供)
“3毛6”尴尬促成企业转型 据了解,海丽雅集团始建于1922年,以生产女士扎头绳为起点,曾经历多次改制,名称也一再变化。“我19岁就来到了公司,当时公司还叫青岛花边厂,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织绳工。”张旭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998年在市场低迷、订单下滑的情况下,张旭明“临危受命”,出任总经理。当时,企业是为服装做拉绳的,一根绳子只能卖3毛6分钱。那是一年的春节前夕,公司承接了一家大型服装出口企业100万个拉绳的订单合同,全体员工加班加点一直干到大年三十晚上八点才如期交货。而春节后,财务部部长向大家公布了账单:刨掉生产成本,去除原材物料涨价因素,那笔订单公司亏损了2万元!张旭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3毛6”带来的尴尬也让她痛下决心:一定要推动企业转型发展,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
2000年,海丽雅集团对生产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织绳设备,接收了多名高等院校的尖子毕业生。张旭明将攻关目标瞄准了国内市场空白的特种绳缆上,后来又涉足研发安全应急系列产品。如今,大至航天器、海洋科考,小到汽车内置、家庭应急救援,都有海丽雅的产品。目前,海丽雅集团拥有专利1600余项,制定山东省地方标准三个。张旭明共发表论文17篇,获国家专利76项。集团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绳王”企业。
国产绳缆首入海洋科考领域 转型初期,企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研发出的新产品竟无人采购,张旭明很是苦恼。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国内一次展会上,负责大洋科考的国家海洋局发现了海丽雅生产的海洋绳缆,并向张旭明投来了“橄榄枝”。当时,国内使用的高端绳缆基本都采用进口产品,更别提科考船上的专用绳缆了。张旭明决定先免费为对方提供几款产品进行试用,经过几次试用,产品品质得到了肯定。于是,为“大洋一号”配套研发高强度深海勘探绳缆的任务就交给了海丽雅集团。
那段时间,张旭明与技术人员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三个月。最终,她成功了。2009年7月,海丽雅为中国科考船“大洋一号”成功研发配套的深海勘探高强力绳缆,下探至3000米,开创了海洋科考首次使用国产绳缆的先河;2011年,又成功助力“蛟龙号”下潜至5188米;2012年再次助力“蛟龙号”成功下潜至7062米!
张旭明又把眼光投向了安全应急领域。她开始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跑北京,奔上海,去科技院所,到知名高校。最终,高层楼宇缓降器作为海丽雅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新产品应运而生了。现在,他们正进行第四代缓降器的研发,届时可满足二百米以下高层建筑的逃生需求。张旭明还与山东各地政府部门合作,建立了30余家应急安全体验场馆,并在海丽雅集团建设了国内首家由企业自己投资、建设、运营的青岛市应急安全教育培训中心,并在山东省首家开设了“国家紧急救助员”等应急教育体验课程。近两年来,共培训社会各界人士近30万人。
破世界难题,产品走向国际 现在,海丽雅集团与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都有合作项目,部分产品也出口到了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不久前,他们研发的应急类产品完成了横跨亚欧12个国家的品牌宣传。
张旭明带领海丽雅人再创辉煌:2016年12月,“蛟龙”牌潜标绳缆助力中国深潜科考成功进入万米时代;2017年1月,“蛟龙”特种绳缆再助中国“科学号”成功实现深海布放和信息实时传输双重突破,并破解了这一世界海洋观测的难题,此举全球瞩目。
在庆祝胜利的同时,张旭明又有了更前瞻的思考和定位:作为技术先导型、创新发展型的企业,以扎头绳起家的海丽雅集团,不仅要做中国的绳缆第一,不久的将来,一定要做到世界的“绳王”!
[编辑: 杜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