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3月11日消息 马上就是“3•15”了,为普及汽车维修知识,畅通汽车维修服务信息,3月11日上午,由青岛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组织的15家优秀汽车维修企业在青岛汽车东站广场举办汽车维修公益服务活动。这15家企业在前期由青岛市道路运输管理局、青岛市道路运输协会组织的第十四届职业技能大赛机动车维修行业比赛中脱颖而出,今天现场为车主提供车辆免费维修咨询和故障诊断服务,受理咨询2000余人次,提供车辆维修建议600余条。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现场展示车辆维修
15家维修企业现场答疑 上午9点,记者来到青岛汽车东站,参与公益服务活动的15家汽车维修企业已经在汽车东站广场上设立了摊位供市民和车主咨询。“许多车主在车辆维修前没有签订服务合同或者签订的服务合同不够规范,这就为之后可能发生的维修纠纷埋下了隐患。”在青岛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处设立的摊位前,记者领到了一本《青岛市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规范》就机动车维修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流程、服务质量保障管理、服务质量控制及抱怨与纠纷处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
“我们建议车主在修车前,仔细阅读《青岛市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以便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青岛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处副处长王玉新告诉记者,目前关于机动车维修方面的投诉,主要集中在维修质量和价格纠纷两大方面。关于维修质量方面的纠纷,除了维修厂自身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车主对汽车维修质量的期望值比较高,对国家标准缺乏相应的了解。
王玉新举例称,许多车主一味偏爱原厂配件,认为非原厂配件一定是不好的,“实际上这种观念是不对的。”王玉新表示,许多非原厂配件同样具有许可证跟合格证,而且质量不一定比原厂差,但不能否认的是由于这类配件质量参差不齐,一旦车主跟维修企业没有签订服务合同或者签订的合同不够规范,很容易导致纠纷的发生。“为了减少此类纠纷,我们建议车主将自己的要求和主张通过合同的方式固定下来,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王玉新说。
受理调解投诉17件 “目前全市共有车辆维修企业3600余家,其中一类维修企业80余家,二类维修企业1000余家。”青岛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史世雄介绍,近年来市运管局维修行业管理部门积极转变服务理念,主动适应社会服务需求,不断完善青岛机动车维修行业服务平台,实现了依托互联网的相关法规政策发布、维修企业信息及质量信誉考核结果发布、收集受理对维修企业的服务评价及投诉举报及配件、保险集中采购等功能,进一步满足了社会公众和广大车主了解相关信息、选择维修企业维修车辆的信息需求。
据统计,2016年全市共受理调解各类维修质量纠纷投诉17件,监督检查维修企业420余家次,查处无证经营业户20家,发现并督导企业消除安全生产隐患20起,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10份,督导16家许可证超期业户在规定时间内办理了维修经营许可(换证)手续,有效净化了维修市场秩序。
“互联网+”引入机动车维修监管 史世雄告诉记者,行业管理部门在推动维修行业向“高精尖”水准迈进的同时,兼顾保障车主合法权益,通过对维修市场无证经营、许可证件过期及超许可范围经营、非法改装车辆、等非法经营行为进行专项整治。目前青岛市汽车维修企业诚信联盟成员单位达到152家,全行业诚信经营、文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行业管理部门要以“诚信、服务、创新、引领”为工作主线,完善维修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互联网+机动车维修”,促进行业产业和管理的转型升级,实现维修信息管理系统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平台多端联动,实现法规政策宣传、企业宣传、维修企业信息查询、企业诚信状况发布、企业评价、监督和技术交流等功能,以新形式与新手段提升全市机动车维修行业的管理服务和规范水平。
通讯员 孙健 文 徐圆
[编辑: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