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一老兵临终留遗愿 儿替父找寻老战友(图)

2017-03-27 11:21   来源: 潍坊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今年63岁、老家在峡山区岞山街道后辉村的刘爱民6年来不停地寻找父亲刘可清抗美援朝时期的五名老战友。刘可清生前也多方寻找无果,只能作诗词来纪念这份战友情,临终前共写了近百首诗词。目前,刘爱民已得知父亲的两名老战友已在抗美援朝战争新兴里战斗中牺牲,还有一人也已因公牺牲。清明节前,他想通过媒体找到父亲这几名老战友或其后代,完成父亲的遗愿。

  

刘可清的老战友马兆文等人发来的表彰书。



  父亲和战友都在27军81师243团

  3月26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城区青年路上的花园小区,见到了今年63岁的刘爱民。他告诉记者,他老家在峡山区岞山街道后辉村,父亲刘可清是一名老战士、老共产党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2011年因病去世。他的父亲始终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找到60多年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生死战友或其后代,这五位老战友分别是:老团长马兆文、警卫员小于、作战参谋孟钦建和战友丁崇聚、鞠增信,五人老家都在山东。

  “我父亲和他们当时都在27军81师243团,作战时结下了很深的战友情。”刘爱民回忆道,他听父亲说,马兆文团长和孟钦建比他父亲大几岁,警卫员小于并不知道具体名字,岁数比父亲要小两岁,而丁崇聚、鞠增信年龄和父亲差不多。他们一起参加了黑云吐岭阻击战。当时美军飞机、坦克、大炮地毯式轮番轰炸,战斗异常残酷,没有水就拿自己的尿解渴,尽管如此,他们打退了美军一次次进攻,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

  晚年的刘可清倍加想念战友们,因为那种感情是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替代的。“父亲临终前,病重住院期间吃不好睡不着,疼痛难忍。”刘爱民说,可是当父亲说起他和老战友在黑云吐岭顽强阻击敌人,英勇坚守阵地,为祖国为人民而战的事情时,便露出了欣慰的微笑。那时候,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为父亲找到这五名战友或者他们的后代。

  老父寻找战友无果作百首诗词纪念

  刘爱民告诉记者,1956年,父亲刘可清回到了老家潍坊峡山区岞山街道后辉村,但这几名老战友却仍留在部队,虽然回到老家后,父亲与他们之间有过几次通信,可是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渐渐地失去了联系。

  “我父亲从部队带回了200余张老照片,都是27军81师243团战友的。”刘爱民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父亲曾带着这些相片去原部队27军驻地石家庄、天津、邯郸、山西娘子关等地寻找过这些老战友或者他们的后代,可是几十年来部队变化太大,多次寻找都无果而返。之后,父亲又多次到各地寻找,那时只要见到解放军父亲就问“你是哪个部队的”,希望能有一线希望。

  在现场记者看到,由于刘可清搬过多次家,丢失了不少照片,只有一张马兆文等人发的表彰书和一些光荣证。此外,还有一本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实录,以及战争纪念章和军功章、立功喜报等。而刘可清保存的最具有纪念意义的则是他们一起缴获的美军吃饭用的刀叉,这是作为战友彼此留下的最后的值得纪念的东西。记者看到,这副刀叉上还刻有“US”的标记。

  为了纪念一起经历过生死的战士,他的父亲还不停地作词写诗来抒发这一段段战友情,临终前一共写了近百首诗词。生病期间,他的父亲也会给病友和医生念自己创作的诗词和回忆一些经历,每每讲起都非常投入,不仅感动了同室病友,还感动了医生,也感动了作为子女的他们。

  期盼清明节前完成父亲遗愿

  作为父亲的大儿子,刘爱民在父亲去世后的6年时间里一直多方寻找。刘爱民已经得知老团长马兆文已于1978年不幸因公牺牲,但其后代却没有任何消息。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刘爱民在潍坊市革命烈士陵园,突然发现了丁崇聚和鞠增信的名字,父亲这两名老战友已经在抗美援朝战争新兴里战斗中牺牲。刘爱民说,经过多方确认,他们的确是父亲的老战友。

  刘爱民表示,每年给父亲上坟时,他总会想起父亲的嘱托,想为父亲找到这些老战友或者他们的后代,几年来这成了他的挂心事。今年清明节前,他想通过媒体找到父亲的老战友或者后代,完成父亲的遗愿。

  “从去年开始,几乎每到星期天我就带着两个小孙子,到潍坊市革命烈士陵园悼念父亲的老战友丁崇聚和鞠增信。”刘爱民说,除了替父完成心愿,他还想让孩子们知道,新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倍加珍惜。

  如果您有这些老兵的线索或其后代的消息,可拨打本报热线,或拨打刘爱民电话:15864571495。   文/图记者 王路欣

   [编辑: 张珍珍]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老兵 遗愿 老战友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