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徐杰
青岛从成立伊始就有了深深的国际化烙印,国际化是青岛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此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青岛要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其中继续推进国际城市建设的目标提出,是明确了在原有基础上再提升,也就是说未来的青岛将更加国际,而更加国际化的青岛也更称之为青岛。国际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青岛这样一个国际化的都市,更是将这一特点深深地融入骨血,半岛全媒体记者就采访了来自各个领域的党代表,听他们谈谈青岛的国际城市之路。
蓬勃发展的青岛港。(资料图片)
青岛新机场效果图。
青岛国际邮轮母港效果图。
26年见证青岛港变迁
见证青岛国际化之路 1991年,18岁的皮进军从临沂老家来到青岛,从一名农民变成了青岛港的一名码头工人。26年来,他从基层一步步成长为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大港分公司装卸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副队长,也见证了青岛港的发展。
在皮进军看来,青岛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他在工作中见到外国人的机会。之前,码头的装卸机械化程度还不高,依靠人力多一些,而外国船只进出的也相对较少,几个月皮进军能见到一回外国人,他们带来的货物也比较单一;而现在他几乎天天都要跟外国人打交道,并且能在工作中通过简单的英语沟通顺畅地装货卸货。
为此,青岛港加大了对一线员工的外语培训,提升外语沟通能力,以此来方便工作。包括聘请高校教授进行英语的培训,每年该集团还会组织脱产培训,并且根据不同层次的员工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如今的码头工人跟以前已经是天差地别的两个概念了。
如今,皮进军所在的大港分公司是老港区,主要从事件杂货的业务,从大豆到五金,从化肥、氧化铝到火车等,他们都负责装卸。“我们集团现在通过互联网+,+金融、+信息化这三大块的支撑,港口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发展。工人也从以前的‘出大力流大汗’,到现在的机械化操作。现在我们老港区的码头上80%作业全部是机械化。”他认为,国际城市的建设应该包括从技术、信息化等跟国际接轨。
皮进军说,青岛港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创新驱动为主线,认真贯彻青岛市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国际化、互联网、金融三大战略,抢抓机遇,逆势而上,2016年吞吐量成功跨越5亿吨大关,继续保持世界第七大港的地位。
中德生态园瞄准创新
还将打造芬兰和英国中心 青岛中德生态园党组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士玉说,这次党代会提出要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三新”的思维来推动青岛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
青岛中德生态园作为国际合作区,今年要全力落实好党代会报告的要求。打造国际城市对中德生态园来说,首先是做好引进国际化项目的工作,将按照西海岸新区“项目落实年”的总体要求,推动一批项目尽快投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尽快建设。着重引进有竞争力、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化合作项目,“这是我们国际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实现项目很好的推动,赵士玉强调,一定要营造国际化的环境,这也是中德生态园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好的环境,是国际化园区顺利推进的保障。
第三个方面是打造好相关平台。他说,中德生态园将推动中德生态建设合作平台,举办生态建设论坛,对中德生态合作的关键问题进行交流;而在中德技术和标准交流平台搭建上,今年中德生态园将承办中德标准化会议,追踪国际上前沿产业标准;另外还将举办中德智能制造联盟年会,探讨中德制造合作的途径;在中德文体交流上,将举办中德钢琴比赛。
赵士玉谈到了国际化园区建设的很重要一条是创新,打造中外合作创新平台。未来该园区将建成智能制造的技术研究院,西门子的创新中心也将正式营业,这些将聚集国际合作的要素;再就是推动华大基因研究院加快建设,打造专业化、国际化的创新平台。作为国际经济合作区,将以对德合作为主,还将打造芬兰中心、英国中心等国别中心。
让青岛投资走出去
与本市产业布局共振 如果说中德生态园是请进来的一个很好的典范,那青岛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世斌更多的是在从事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并且走出去的目的是为了“回流”。
青岛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于2013年成立,正是青岛市针对国际形势顺势而为对招商引资模式的一次转型,改变原先单一的经济贸易模式,将投资变成一个双向互动的形态。该公司现在管理的资产超过200亿元,“我们公司把投资的眼光放向全球是毫无疑问的,大的方向还是服务青岛的发展,青岛缺少哪项技术我们就会投资引进。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规划是跟青岛市的产业布局同频共振的。”
张世斌说,作为一个投资企业,在国际城市建设上他们也做了一些努力,下一步将结合青岛本地的需求,和境内外机构合作成立产业基金、并购基金,根据青岛产业发展的在境外进行投资和收购,主要目的是让境外的先进技术、研发、企业在投资并购以后回流到青岛,补充青岛的产业链。过去我们的招商引资是出土地、出房子,求着人家来,现在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发起产业基金的方式引进来,变被动为主动。他说,该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债转股、清算、重组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将重点推进,并认为这是一个主动的、“变腐朽为神奇”的手段;还将在基金方面,通过创新的投资手段来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实现为青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融资;并且紧跟青岛市发展战略和新形势,锁定了几个新兴战略产业,有针对性地投资。
张世斌说,青岛要打造国际城市,在金融投资方面就赢进行有目的的交流;还要注重文化交流、法律交流等,促进互相的理解信任,这对于项目能否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国际化的人才很重要,需要既懂语言又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国际化人才方面,他认为需要有市场化的人才引进机制体制,否则引进的人才会出现水土不服等问题。此外,在注重人才增量的同时,还要注重人才存量,注重人才存量的知识更新,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青岛国际邮轮港将成
青岛新城市客厅 青岛的国际城市打造是一个全面推进的态势,渗透到青岛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不仅有招商和投资,还有重大项目的产业布局。青岛国际邮轮港就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青岛国际邮轮港管理局党组成员、常务副局长马继世说,邮轮港在青岛打造国际城市中应该是重要的一极,报告中也提到了建设国际邮轮港城;在三湾三城的城市定位中,中心湾区、东岸主城里,是一个重点,“在主城区有4.1平方公里的区域打造邮轮港,的确不容易。”他说,邮轮港的定位是东北亚的邮轮母港,中国北方的邮轮中心,要打造成“国际港城,人文都心”,根据产业定位和城市定位来看,是未来城市一个新的窗口,也是新的城市客厅,是对外的重要通道;对做优做美东岸主城区,腾笼换鸟,推进产业升级,撬动老城复兴,这里是一个重要的支点。
据了解,按照规划,青岛国际邮轮港的建设将分步走,整个4.1平方公里的区域规划了“一心两翼”,“一心”是商务文化中心,“两翼”是邮轮游憩港和创新会展港。邮轮游憩港今年将推进建设,未来希望用3至4年的时间完成建设,主要围绕邮轮游艇建设邮轮港的周边配套,有约77公顷的范围,主要是文化、旅游、商务、商业等业态;后续区域将作为第二期、第三期建设,积极加速往前推进,争取早日建成,为国际城市建设做贡献。
新机场体现战略高度
全力实现2019年转场 说到城市客厅,现在青岛机场应该当仁不让。而新机场的建设更让岛城人民充满了期待。
青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综合事业部综合业务室副经理刘宇说,报告中多次提到青岛机场的建设,提到旅客吞吐量。旅客吞吐量是与一座城市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之一,旅客吞吐量高将带来城市人流、物流,还有人才流、经济流的提高,促进旅游、商业等消费活动。青岛机场2016年迈入全国旅客吞吐量两千万大关,位于国内领先城市位置。这个概念是怎样的呢?现在国内只有10个城市的航空吞吐量突破两千万大关。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进步。
但是由于就旧址场地等客观条件的影响,近年来青岛民航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目前青岛机场已采取原址扩建等方式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而在这个关键时间开始建设新机场,这体现了青岛的战略高度。他说,现在新机场开始了全面建设,认为这非常及时,非常必要。“我们作为民航人已经摩拳擦掌,尽全力完成2019年机场转场的目标,并且将以新机场的启用为契机,潜心思安全,伏身谋发展,尽心促经济,青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也将扎根青岛基地,带动青岛经济发展,力争实现青岛新的城市名片的概念,并尽力成为青岛的第六朵金花。”
报告最强音
继续推进城市建设,报告指明道路 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时提出,青岛一直坚持推进国际城市战略,开放优势更加凸显。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沿线26个国家开展“丝路对话”系列活动,启动建设17个境外国际产能合作园区,对沿线国家投资额、出口额、旅游人次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27.7%、53.1%和50.7%。新引进世界500强46家、累计达132家,“走出去”企业达1400多家、增长近2倍。2016年国际贸易总额达6600亿元。实际到账外资由230亿元增加到460.6亿元,稳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国际交流合作成效显著,与全球119个城市和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高水平承办APEC贸易部长会议、C20民间组织会议、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等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展会。新增海上国际集装箱航线20条,航空洲际直航实现零的突破,开通青岛至法兰克福等4条直达航线,海港货运、空港旅客吞吐量分别突破5亿吨和2000万人次,城市开放度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报告在谈不足和短板的时候也提出,青岛的城市国际化程度亟待提升。为此,报告提出今后五年的目标和任务,也将国际城市的打造作为重点之一,使青岛国际化水平更高。培育形成一批新的本土跨国企业,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时代企业和国际组织机构,国际贸易总额、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保持同类城市领先水平,外籍常住人口、留学生、入境旅游人数大幅增长,与世界接轨的法律水平、政务效率、市场秩序、制度规则等营商环境显著提高。
应该说,报告中对未来五年的总结贯穿始终的是国际城市的打造,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技术革新,无论是民生工程,还是城市治理,都努力对接国际最先进的标准和水平。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推进境外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新“名片” 推进境外产业园区建设,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带动装备、技术、品牌、标准、服务走出去,打造“海外青岛”新“名片”。优化“对接欧亚、提升亚太、拓展非洲”全球经贸合作战略布局,建好中德生态园和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等园区。扩大与沿黄流域、沿海区域的全方位合作,强化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等区域的联动发展。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注重引进来的质量提升,注重走出去的跟进服务,创新对外经济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强化与全球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功能性总部。扩大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推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贸易融合发展,支持轨道交通装备、家电等优势产业嵌入全球高端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实施“优质优价优进优出”外贸发展战略,提升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鼓励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创新跨境电商运营监管模式,支持发展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等新业态。
建成三大枢纽,申建自贸试验区 推进海港、空港、陆港、信息港多港联动、多式联运、多业融合。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国家区域性航空枢纽、国家沿海高铁枢纽,打造欧亚大陆通道多式联运中心,双向开通、加密“青新欧”国际班列。打造投资贸易便利化政策平台,申建自贸试验区,建设胶东临空综合保税区。打造国际经贸服务平台,完善优化境外“青岛工商中心”布局。打造东亚海洋合作平台。
建一批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 秉持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推动发展合作共享、文明互鉴并进、文化多样共存,以民心想通促进互联互通。推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建设通关通检、退税保险、法律仲裁等服务“单一窗口”。完善走出去服务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做好政策、法律、信息、融资等服务保障。建设一批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完善国际标识体系,增强城市包容性。
[编辑: 杜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