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市访谈]西海岸:内生动力驱动新区之变(图)

2017-04-07 06:18   来源: 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许国辉 纪新慧 李晓哲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达

  “军民幸福,干部自豪,令人向往。”这句话被写进黄岛区第一次党代会的报告里。从区划调整到获批国家级新区,再到如今站上新的征程起点,新区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做到了这一点:让人人享受改革发展的红利,让全世界资源向这里汇聚,让这里的每个人都自豪地称自己为新区人。新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区之变,不仅在于外在经济发展、城市面貌、民生保障等诸多工作的提升,更在于内生动力和驱动机制的蝶变。

  市党代会报告中,20多次提到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可见在未来五年里青岛对这片土地寄予了怎样的厚望,无论是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还是“三湾三城”的城市整体布局,无论是东方影都还是知名高校,这里都将在青岛未来五年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主任,黄岛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奉利在接受半岛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新区将落实好市党代会报告的精神,为西海岸所担负的重任而奋斗。

  

李奉利区长接受半岛全媒体记者采访。



  ■新区天天有项目,就是把项目当生命线,是真正在围绕项目提供服务。

  ■西海岸新区以海洋经济立题,承接新战略,努力成为海洋强国战略的支点。

  ■我们不怕被模仿,别人在赶时髦的时候我们正在创造新的榜样。

  新区正在变

  “我们都是新区人!”这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最近流行的一句话,从街头巷尾,到电视报纸网络,从市井百姓到政府企业,无论是老黄岛、老胶南的居民,还是远道而来扎根的外国人,从他们身上能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军民幸福,干部自豪,令人向往。这几句话并不是那么高大上,但做到不容易。”李奉利说,幸福源自于内心的一种自信,新区在变。

  区长时刻不忘“打广告”

  半岛全媒体对李奉利的专访在新区东部办公大楼的一间办公室里举行,当天他从一个刚结束的会赶过来,一落座就开始为新区的企业“打广告”,“你们可以多采采我们的企业,像明月海藻的面膜很适合女士用,而且他们商城上便宜,能打六折。”

  谈到辖区内的企业,他如数家珍,“亚马尔项目我每次去看都很感动,法国人接了俄罗斯一个极地的项目,请我们西海岸的企业来完成,做好的装备一片片运到北极拼装,这真叫大国重器。”

  谈到文化旅游产品时他更是信手拈来:春天2万多亩映山红遍染大珠山,九上沟齐长城脚下开满了樱花,还有油菜花、薰衣草,200个大大小小的观光园、数不胜数的采摘园静候游人;好玩的还有海上嘉年华,来红树林能吃遍全世界;民俗的不用说,有琅琊祭海、藏马山庙会、泊里红席、塔桥全羊;国际化的也不缺,中德生态园里的集市卖的东西全是洋货,吃的都是“洋荤”,看的都是西洋景。

  从这些“广告”来看,李奉利的心里装着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也体现出政府的服务意识。

  做好服务,把项目当生命线

  “活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与其争论,不如争取。”获批以来,新区的三集中活动“如火如荼”,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李奉利说,项目就是实实在在的经济,经济就是实实在在的项目。新区天天有项目,就是把项目当生命线,是真正在围绕项目提供服务。

  就在专访前一天,新区开了一次企业座谈会,“我们把大企业都找来,问他们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说实话,摆到我们面前的问题都很棘手,但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据了解,在一次座谈会上,企业共提了12个问题,除个别涉及规划调整无法立即办理,其他全部得到解决。

  而政府对企业的服务要做到务实、要真正能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就要突破,要创新。比如新区为解决某项目资金的问题,派驻专门的指挥部,政府跟银行贷款参股项目,使得项目起死回生。而在项目走上正轨后,政府再全身而退。还有的项目,政府多方牵线为其拉来新一轮投资,让项目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为者给舞台,无为者靠边站

  新黄岛,新开放,新梦想,这体现了新区之新,新区之变。李奉利认为,新区快速发展和勇于改革创新,跟区划调整和新区获批有很大的关系,这给了新区发展以先行先试的“尚方宝剑”,撸起袖子加油干。

  获批国家级新区对于黄岛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西海岸新区以海洋经济立题,承接新战略,努力成为海洋强国战略的支点。

  从青岛走隧道进入新区,出隧道口就能看到几个醒目的大字: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蓝色跨越,建立美丽新区,夜晚同样璀璨美丽。承接新战略,建立新城区,探索新机制。“这种变化还是很深刻的,还是这片土地,从行政上合并,批复国家级新区,这个内生动力和驱动机制使得这片土地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李奉利说,这是一种国家使命,它要求调动新区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每一寸土地的活力。为此,新区创新了激励和约束机制,“庸政懒政问责了不少人,不只是他们违反了廉政要求而问责,活干得不利索的也要问责,这种情况问责的有几十个。”有为者给舞台,无为者靠边站,在黄岛这已经是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心中紧绷的一根弦。

  让每个人分享改革开放红利

  不仅是政府服务的跟进,西海岸获批国家级新区,这片土地上的优势资源被盘活,全域发力。

  新区的发展有先天优势,陆域面积2127平方公里,50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282公里的海岸线。青岛是一个以蓝色为基调的城市,西海岸作为国家级新区的主题就很明显。“新区要发挥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的作用,需要先行先试。海洋经济发展此前没有一个成熟的、常规的路子可循,需要新区改革创新,为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的作用。”

  开放是新区的巨大优势,“开放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是心态上的。一个包容开放的心态非常重要。”

  新区大胆改革也是其变新变美的内生动力之一。新区推动综合执法改革,一个“大盖帽”把几乎所有事都管了,打破各种执法分开的局面,将执法集中在一起,海洋渔业、土地规划等等都包含在内,便于管理和统一施策。这种体制机制的创新,带来的是效率提升和统筹发展的社会治理模式,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更多地倾听百姓声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个很重要。否则经济发展太快,但百姓感受不到发展给自身能带来什么好处,这就成了大问题。要让大家都感觉到、分享到改革开放的红利。”

  让百姓在改革发展中受益,这是最根本的目的。新区改革发展惠及百姓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在营商环境的改善上。政府效率提高了,营商环境公平了,优惠政策增多了,商事活动就更加顺畅。

  因为有作为才会有地位

  手握一副好牌,新区这近5年的表现也没有让人失望。“我们去年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入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这不容易。青岛GDP过万亿,新区是2871亿元,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的确,青岛去年首次GDP迈入万亿大关,在与国内其他城市竞争中又多了一个颇具分量的筹码,西海岸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功不可没;去年山东省六个县市区的财政收入过百亿,青岛占五席,西海岸以遥遥领先的姿态跃居榜首。

  见微知著,新区过去几年的表现从多个层面的“切片”也能显现出来。新区在刚成立的时候一二三产比为2.7:61.2:36.1,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特征突出;然而在去年三产比重变成2.2:45.4:52.4,服务业占比在2015年跑赢二产的基础上,2016年贡献率又超过半数,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而新区海洋经济的占比从21%提升到了30%,每年以两个多点的速度在增加。

  还有会展产业也是新区的一大亮点。在新区越来越多的国际活动举行,还有啤酒节、蓝莓节等节会,丰富了岛城市民的生活,打响了西海岸乃至青岛的品牌影响力。

  “因为有作为,才会有地位。”李奉利这样评价西海岸过去几年的工作。 

  

东方影都夜景。 秦岭 摄



  新区还要新

  “但我们并不觉得这样就可以了,十年再造一个新青岛,任重道远。”专访中,李奉利的话反映了新区全区上下的一种共识。首战告捷,在十年再造一个新青岛的目标面前,新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市党代会报告中,青岛西海岸新区被寄予厚望,尤其在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的城市整体布局规划中,西海岸坐拥灵山湾,将会是西部城区发展的生力军。

  新区正在变,新区还要新。

  新区是吃开放饭长大的

  转型升级,新区在产业布局上此前提出了616的发展规划,而这对新区的产业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双星现在在董家口做智能轮胎制造。我去过非常多的橡胶厂,但这个足以令人震撼,机器人搬着轮胎来回运作,全部都是自动化的;还有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简直是颠覆性的模式,车辆无人驾驶、自动装卸,偌大的码头上没有人,人都在中控室里坐着。”

  新区也在科技创新上下了大力气,全区共集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197家,认定市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3家,两院院士达到33人,千人计划专家30人,人才总量42万人,成为全省人才改革试验区、国家级引智示范区。复旦大学、中科院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11所知名高校在新区设立分校或研究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未来新区将壮大实体经济,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重点构建海洋新兴产业、新经济模式引领的“616”产业体系。坚持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完善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政策,培育一批实力强劲的民营企业。还将加快高校引进建设,预计五年内驻区高校增至20所左右、在校生达到30万人左右,同时建立功能区承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合作机制,并实现全区人才总量增至70万人。

  还有开放,“青岛包括新区都是吃开放饭长大的。”李奉利说,青岛制造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始终怀有开放的心态,并将越来越国际化。新区将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搭建国际合作平台,高标准建成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永久性会址,持续扩大黄岛论坛的国际影响力;实施“以港兴区”战略,提高港口管理服务机构工作水平,推进前湾港区与董家口港区联动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枢纽港;统筹抓好项目建设及外资、外贸、外经等工作,建立大项目推进新机制,突出抓好百亿级大项目建设,五年内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增至260个以上。 

  让人留下美好第一印象

  在城市建设和文化积淀方面,新区也有自己的全盘考量。“你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给人留下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就是城市建设管理,就是城市的文化气质,就要让来的人感觉这里特别美,特别宜人。”李奉利说。

  为此,新区大力发展交通建设,公交村村通,道路改建;青连铁路穿过全境,以前从青岛到上海要先到济南转车,现在直达,做到朝发夕归;青岛西站开始建设,将建设六台十四线,计划2018年通车;地铁1号线在建,跟老城连着,地铁13号线一直通到董家口,地铁6号线也启动了;第二条汽车隧道,应该明年就会开工。

  新区的特色小镇也走在前面,12个特色小镇初具规模;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也将大大提升新区的颜值;新区的亮化更一度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一张张美图让外地人羡慕这里的居民……

  文化是新区要做强的软实力,也是新区最好的气质体现。“前一段我们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有了以后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文化引领要做好,关键看气质,看想给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建设美丽新区,重在实施文化引领。新区将文化看作是城市的根和魂。要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壮大文化软实力,打造人文之城,彰显人文之美。

  新区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加强齐长城、琅琊台等文化遗产保护;高标准建设市民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培育包容开放文化和高端节庆品牌,打造世界级的影视之都、啤酒之城、音乐之岛,让世界感知新区、让新区走向世界。还将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展多层次文化要素市场,培育文化消费增长点。

  发展是让大家都享受成果

  人民的愿望就是奋斗目标,群众的需要就是努力方向,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我们新区,不光农村的贫困户,城市困难户也都脱贫了。发展是为了谁?就是为了让大家都享受发展的成果。”李奉利说,这些年新区下大力气在民生投入和社会保障方面,例如新区在过去两年多时间的教育建设是之前十年的总和。新区不管是在经济发展、开放程度方面,还是在人们生活质量、城市基础建设和环境优化方面,都有了非常多的变化,并将有更多、更新、更契合民意的变化。

  还有社会治安方面,“去年省公安厅的电话民意调查,我们新区是青岛市的第一名。很多人在晚上走路也很有安全感。”还有食品安全等方面,百姓满意度都很高。

  未来新区将让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领先全市、高于全省的标准规划建设各类教育设施260所。

  让群众享有更加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医联体建设,扶持优质社会资本办医,积极引进高端医疗机构,发展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

  让群众享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累计新增城乡就业55万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让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促进社会保障公平可持续。让老年人老有颐养,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新区还将提前实现全面脱贫。怀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巩固城乡贫困人口脱贫成果,扶持脱贫致富,率先实现经济薄弱镇、贫困薄弱村全部摘帽。强化动态管理,确保全面实现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要当先行者不怕被模仿

  当新区的发展成为周边区域的标杆时,它该向谁看齐?答案是看到更远的地方。

  李奉利说,从国家级新区来看,新区位列第三位,前面有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巨大标杆,他们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稳固的席位。而其他新区的发展势头也很猛,很多新区都是由省市领导直接挂帅,能调动更大的资源。“我们能做到第三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不强调困难,满怀信心地去干。”

  当然,找标杆找榜样并不能简单化之,“你非要机械地去找一个地方对标,可能一刀切下去很容易伤及无辜。”李奉利说,新区在跟国外对标时发现,国外没有哪个城市像新区这样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以影视产业为例,东方影都肯定是对标好莱坞,但好莱坞的电影产业发展了上百年,它的文化积淀是无可比拟的,就好比我们还在敲打成型的阶段,人家已经完成了细致打磨的阶段。“需要文化积淀的东西,我们要主动积淀,留下更多的文化信息和传承。”

  在寻标对标的过程中,李奉利说,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榜样就是要被超越的,我们希望创造出可复制的经验,我们不怕被模仿,别人在赶时髦的时候我们正在创造新的榜样。”

  刚刚结束的市党代会前瞻性地部署了本市今后五年的目标、思路和举措,黄岛区作为国家级新区,综合实力强、创新潜力大、开放活力足、发展环境优,市委对黄岛区发展也高度重视、寄予厚望:融入全局,奋勇争先,新区也自觉把自己摆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去推进,突出海洋特色,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体现对国家、对全省、对青岛的担当。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内容: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半岛官方网站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西海岸 新区 创新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