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吴璟
鲜花相伴,汽笛鸣响,海风拂送,海鸥低吟。4月7日,来自甘肃嘉峪关的董传家老人完成了他的遗愿:骨灰葬在青岛的大海里,以海为墓魂归大海。逝者家属介绍,老人生前喜欢大海,又不想为子孙增添负担,因此早早就决定去世后海葬。当天,25名老人生前亲朋好友从全国各地赶来青岛送行。
亲朋好友向生前选择海葬的逝者致敬告别。
在青海葬,老人遗愿完成 4月7日下午1点,逝者董传家的海葬仪式在青岛市殡仪馆海葬文化公园举行,25名亲朋好友从澳门、天津、甘肃、四川、北京等地赶来。在低回婉转的追思音乐中,董传家的儿子董英杰念了由他和妻子卢慧莲写的父亲的生平,“他这一生无论什么时都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就连身后事也是这样,早早就说过要海葬,不要墓地,好让子孙们祭奠他的时候不必东奔西跑……”随后,伴随着小提琴的音乐,主持人员诵读祭文,逝者家属集体默哀。仪式结束后,董英杰手捧骨灰,其他家属每人手捧鲜花,缓慢通过绿毯,乘坐大巴前往青岛前海进行海葬。
当天下午2点半,董英杰一家乘船抵达指定海葬区。仪式现场响起了低沉的哀乐,逝者亲属将装有董传家老人骨灰的可降解骨灰罐慢慢沉入大海。亲朋好友将手中的鲜花摘下花瓣,轻轻撒入大海,并为逝者三鞠躬送别。
“父亲的遗愿算是完成了,从此他老人家就魂归大海,自由自在了。”董英杰说。董英杰介绍,父亲1948年出生在山东蓬莱,9岁随其父母闯关东到了辽宁,17岁招工进入甘肃嘉峪关的酒泉钢铁公司,并在嘉峪关安家立业。“我上大学时来到山东,毕业后在潍坊娶妻生子。这两年父亲来潍坊给我们带孩子,没想到去年突然查出胰腺癌晚期,同年12月在潍坊病逝。”董英杰说,父亲生前多次说过去世后要海葬,他喜欢青岛的大海,所以他就预约了在今年清明前后为父亲举行海葬。
仅3月份就有600多家预约 “我老伴有次跟我闲聊说起身后事,他就提出死后要海葬,不要墓地,这样最主要的是不给孩子添麻烦。”董传家的老伴难掩悲伤,“我们家在甘肃嘉峪关,女儿女婿也都在嘉峪关,但是儿子住在潍坊,如果在嘉峪关安葬,以后子孙们祭奠的时候很麻烦。所以我很支持他的想法,等我百年后,也要海葬在青岛的大海里,与老伴儿会合。”
“父亲的做法,给我们全家立了新的家规。以后我们这个家族的人,都会选择海葬这种形式。”董英杰说。
记者从市殡葬管理所了解到,自1991年开始举行海葬以来,目前已有12600具骨灰葬入大海。其中,2015年海葬966具,去年海葬893具。自从今年海葬常态化以来,预约海葬的逝者家属更是翻倍增长,仅3月份就有600多家预约。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