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养老 诠释晚年幸福的青岛模式(图)

2017-04-19 07:43   来源: 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草锅盖整齐地挂在墙上,地面瓷砖擦得干干净净、被褥平整地叠放在床头……宁夏路街道90岁的孤寡老人王永兰家中干净得让人出乎意料,这一切都是居家养老服务员的功劳。到2016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68万,占户籍人口的21.3%,80岁以上高龄老人26万,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5.5%。今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五年,政府为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0.9岁,医养结合“青岛模式”全国推广。

  为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老龄化浪潮正在以超出预想的速度向我们袭来,青岛市是全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基数大、程度高、高龄化态势突出的少数城市之一。“十三五”末,预计青岛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将超过185万,占户籍人口的23%以上。

  “十二五”期间,青岛市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老年人居家养老,7%老年人在社区养老,3%老年人在机构养老。

  90岁的王永兰就是占比最大的居家养老群体人员。她是宁夏路街道的孤寡老人,也是青岛市低保户,年纪大又没有子女在身边,生活非常不方便。2006年,青岛出台居家养老政策,王永兰老人就是第一批受益人,根据政策享受每月不低于45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

  “政府给我安排的居家养老服务员小孙真好,一来就干活,扫地、擦桌子、整理床铺、帮我洗衣服,干完活还陪我聊天。”王永兰老人对记者说。

  如何让这个庞大的老年群体在家里也能享受到养老服务,青岛做了大量工作。政府为本市户籍未入住养老机构的城市“三无”老年人、农村五保老年人、城乡低保人员中的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贫困重度残疾老年人以及经济困难的“失独”老年人购买基本养老服务,其中半失能和失能老年人的服务时间分别为每月不少于45小时和60小时,城乡分别按每小时20元、15元的标准予以补助。青岛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政府为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

  目前,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员2600多名,为7788名城乡困难老人提供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其中“三无”、低保失能半失能老人4832名。为扶持社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对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或企业每年给予1~7万元补助,培育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和企业82个。

  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

  受传统养老观念影响,除了部分不得不入住养老机构、需要专业照护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大多数老人无论家庭条件好坏,还是希望能够和自己熟悉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待在一起。对于绝大多数子女来说,也希望能够陪伴老人安度晚年以尽孝道。因此,不离开自己生活圈子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方式,更能满足老人们的实际养老需求。

  “居家养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居家,而是增加了现代服务业态。”市政协委员、青岛市民政局党委常委、市老龄办主任赵宝玲认为,居家养老服务更注重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功能。这也是青岛市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功能定位: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和短期托养。日间照料中心在这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4月18日,在金沙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多名老人正聚在棋牌室打扑克;在另一处舞蹈室内,几名老太太正在跳舞;乒乓球室,三张乒乓球台前几名老人在打着乒乓球……像这样的日间照料中心,全市大部分社区都有。

  “我们的日间照料中心还有助老大食堂,特别受欢迎,每天光预约送餐的就有40多人。老人们参加完活动,不仅可以在这里吃饭,还能获得短期托养、陪诊、助洁等服务,以及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服务。”市人大代表、市北区宁夏路街道台湛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平介绍,目前社区培育了一家居家养老中心,社区提供水电、场地等基本配套,社会机构低成本运营,为社区老人提供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

  2015年,青岛市将建设3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示范点列入市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通过建设日间照料中心示范点,吸引了30个社会组织、企业承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管理,解决现有日间照料中心因经费、人员不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就近短期托养难、社区老年人午餐难问题,一批社会组织成为社区养老的重要力量。每个日间照料中心日均服务40人以上,多的达到100多人。

  截至2016年底,全市建有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345个,覆盖了100%的城市社区和72%的农村社区,参与活动的老人3万多名;具有助餐功能的日间照料中心249个,助餐老人7000多名。

  打造社区失智照护全国范例

  “情况越来越糟糕,开始不认人了,我们就怕他走出家门后,不记得回来的路。”62岁的李忠谈起自己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一脸无奈。失智老人会面临着更多的养老难题,对家庭而言负担沉重。在关爱和照护失智老人方面,青岛市又在全省率先进行了探索。

  2016年,中英(青岛)社区失智者照护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落地青岛。青岛市聘请国内著名专家组建了专家团队,选定了8个社区作为试点单位,用一到两年时间打造起失智友好社区的雏形,探索建立起社区失智照护的管理模式,打造青岛社区失智照护的全国范例。在青岛市今年的政府报告中也明确提到,建立10处社区失智老人照护示范中心。

  市政协委员、青岛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局长刘卫国说,青岛在全国首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荣获了政府创新最高奖。青岛首先将4万多名失能老人纳入保障范围,自2017年1月1日起,又将入住机构照护的重度失智老人试点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全市有38家具有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开展了对失能老人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服务失能老人3000多人,收到了“患者减负担、医保少支付、机构得发展”的多方共赢效果,缓解了失能老人养老难的问题。

  医养结合“青岛模式”全国推广

  青岛的“医养结合”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医养结合“青岛模式”全国推广。通过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投资建设养老机构等模式,青岛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机构118家,占养老机构总数的51.8%。青岛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

  养老机构社区化、小型化、连锁化,社区、居家、机构多种模式融合发展是青岛市“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方向。去年,市民政局探索集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小型养老机构建设,首批试点建设30处,以满足老年人“家门口”养老的需求。这种小型养老机构不同于养老院,床位在30张以下,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为周边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全天候护理照料之外,还通过日托和助餐等居家养老服务方式,辐射到社区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群体。30处小型养老机构建成后,可满足1000多名老年人就近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至少为1200多名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多元的生活照料,在全市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居家养老设施覆盖所有城乡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城乡所有居家老年人;全市养老床位达到9.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5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比例达到50%以上。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