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睹为快!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在青岛向市民开放

2017-04-24 08:48   来源: 半岛网-半岛客户端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张伟 通讯员 张刚 来永雷

  



  4月23日,海军节。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舷号401)停泊在中国海军博物馆,等待公众揭开它曾经神秘的面纱。为纪念人民海军成立68周年,当天,“长征一号”核潜艇展览开幕暨国防教育大课堂启动仪式在海军博物馆举行。通过开放展览、集体签名、实践参与等活动,全面增强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国防意识和海洋意识。经过半年的清理、布置,这艘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将在4月24日向公众试运行开放,届时市民可以通过买票前往位于莱阳路上的海军博物馆参观。

  



  上午9时30分,来自北海舰队某训练基地的100余名新兵代表,身着海洋迷彩作训服,整齐地站在海军博物馆的码头上,高唱国歌,拉开了活动的序幕。北海舰队领导、退休老首长、有关部门领导以及“长征一号”核潜艇退役老兵代表、新兵代表及学生代表等近300人参加开幕仪式。

  开国大将、海军第一任司令员肖劲光的女儿肖凯专门从北京赶过来参加这次活动,她激动地对记者说:“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核潜艇展览开幕仪式,我们海军在68年的征程中,在挫折中前进,在逆境中奋起,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相信未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会更强大,会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军。”

  



  “长征一号”核潜艇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1968年11月开工建造,舷号401。1970年4月完成了首艇的总体试水。1970年12月26日401艇下水。2003年9月,由于服役期满,401艇光荣退出现役。我国先后突破多项关键性技术,成为世界上具备成功实施核潜艇安全退役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该艇经过了彻底的去核化处理,相关指标完全符合国际标准,达到博物馆对外展览要求。2016年10月,401艇经过彻底的去核化处理,进驻海军博物馆,标志着中国核潜艇从研制生产、使用管理到退役处置形成全寿命保障能力。

  



  当天,由本报和海军博物馆、市南教体局联合举办的国防教育大课堂启动,太平路小学的孩子们作为首批学生来到401核潜艇上参观,他们认真聆听、不时发问,表现出对军营的强烈向往。“以前在电视上看到潜艇像鲸鱼一样在大海里游泳,实在太酷了,我长大后也要当海军,驾艇出海,保卫祖国。”五年级1班的学生王艺凯非常兴奋。

  



  在参观的人群中,还有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是从“北海舰队”微信公众号中推选出来的粉丝。4月23日对来自河南南阳的范宝月尤为特殊,他儿子就出生在四年前的海军节,“我是学国际政治的,对于近代中国遭受的海殇,我有切肤之痛。今天带他来参加这个活动,就是希望他长大后能够参军入伍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

  401艇退役老兵,当年的“36棵青松”之一的王继义老人又一次爬舷梯、跨水密门,抚摸鱼雷着发射管深情地说:“这就是我当年的工作岗位,也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希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的后辈能把国防建设好,把国家和人民保卫好。”

  



  记者从海军博物馆了解到,从4月24日起,这艘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将向公众试运行开放。市民和游客购买海军博物馆门票后,可以进入博物馆参观,票价30元。如果想要参观401艇,还需要单独购票,票价为100元。为保证游客安全,401艇对外开放限定1.4米以上儿童至60岁以下人群,军人持有效证件及进馆门票免费参观。需要注意的是,艇内禁止拍照摄像。

  26名老艇员重回当年战斗过的核潜艇

  在当天的参观人群中,有一群特殊的老人,他们便是当年参与401核潜艇从制造到下水全过程的老艇员们。当天,26名在401艇上工作过的老艇员们来到海军博物馆,重温当年的辉煌历史。

  



  81岁老艇长对日期记忆犹新

  今年81岁的傅照贵是401核潜艇的第二任艇长,对当年401艇的故事仍记忆犹新,就连日期都记得非常清楚。他给记者讲起当年著名的“36棵青松”的故事。“1968年11月开工建造,舷号401。1969年7月,从海军常规潜艇支队和护卫舰支队中选拔了36名精英骨干官兵,到四川建造核潜艇。他们全部摸索着来,到最后掌握了驾驭核潜艇的门道,非常不容易”。傅照贵说,1970年4月5日,135名艇员集结到位,他便是其中之一。“我们与工人、科研人员一起,不分昼夜的工作,在无图纸无资料的情况下,从1958年开始提出研制报告到1970年12月26日下水,仅仅用了13年的时间就研制建成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非常了不起。”这些重要的历史时刻,深深地镌刻在这些老艇员的心中。傅照贵说,当年他们在核潜艇上待了4年,完全对外保密,就连家人都不知道他们身在何处。让傅照贵老人至今感到非常骄傲的是,401艇上所有部件都是国产的,“当年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都有了核潜艇,我们是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还有一件事让傅照贵等老艇员们非常骄傲,那就是401艇曾经在水下实现93个昼夜的长航。“这挑战了生命的极限。美国当时水下长航的最高纪录是87天,艇员们下艇都是抬下来的,而我们401艇的全体艇员90天后下艇,都是自己走下来的。”68岁的程兆文是当年401艇第二任副艇长。“我从16岁就上艇了,一待就是32年,现在我们都成了老人。当年的精神支柱就是毛主席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我们仅仅用了几年,这是我们国家的战略核威慑力量。”程兆文激动得眼含泪花。

  开幕仪式结束后,81岁的傅照贵、81岁的王继坤、71岁的林有来和68岁的程文兆老人相约进入401核潜艇参观。别看他们都上了年纪,在通过直径约1米的圆形舱门时,四位老人都身手敏捷,熟练地通过舱门,顺着陡峭的楼梯进入到艇内。上下楼梯,这些老人们完全不用搀扶,比记者都行动利索。“在舱里待了几十年了,太熟悉了。”林有来老人说。

  



  “这就是我工作的地方”

  “这就是我工作的地方。”81岁的王继坤老人抚摸鱼雷着发射管深情地说。他当年是第一舱鱼雷部门长,负责鱼雷的发射等。鱼雷舱的一侧,是一个小会议室。会议室的桌子和绿皮凳子以及墙上挂的两幅画都是“原装”的,一幅是迎客松图,一幅是长城图。“这个会议室是多功能的,既是我们吃饭的地方,也是军官会议室,还有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手术室。”程文兆老人介绍,会议室中央的桌子特意设计了2米多长,目的是手术需要时充当手术台,在桌子的上方,还安装了无影灯。“长航期间也会遇到受伤生病的情况,不可能为了人而出水暴露目标,所以就在这里做手术。”

  再通过一个低矮的圆形门,老人们来到二舱。顺着二舱狭窄的楼梯上楼,上面就是指挥室。这里是全艇的“中枢神经”,舰长室、机要室等都在这一舱,控制潜艇的深度、发布指令都在这一层。指挥舱内中心位置,放置了一张桌子,这里就是艇长的指挥台,上面挂着一部话机,从这部话机能看出那个时代的年代感,傅照贵当年就是在这里发出各种指令。进入当年的工作间,老人们纷纷拿出手机,让记者帮忙拍照留念。

  “这里是厨房,虽然很小,但是在这里每天要出满足艇上100多人的用餐食物。”傅照贵介绍,潜艇上的食品主要包括新鲜食品、远航食品和应急食品三类。远航食品主要是水果罐头、蔬菜罐头和鱼肉罐头,主食为甜咸饼干和烤馒头干等;应急食品主要是压缩饼干等,不过这仅限于核潜艇发生紧急情况或失事时食用。

  “这是反应堆舱,在正常情况下,核潜艇的辐射防护水平是安全的。每艘艇上都有专职剂量兵,对可能存在辐射的舱室进行测量。”依次通过鱼雷舱、指挥舱、前辅机舱、反应堆舱、后辅机舱、主机舱和尾舱,老人们向记者一一介绍着核潜艇内的舱室及功能,“大多数都没变,跟原来保持一样,年轻人们都应该来看看,这里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最后,老人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核潜艇。

  



   [编辑: 刘晓明]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核潜艇 青岛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