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控":济青高速、济南地铁破解多项技术难题

2017-04-26 14:56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渴望与外部世界沟通,渴望生活更富足……而路,往往是这一切梦想实现的关键。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交通需求,山东道路里程迎来爆发式增长。然而,通达程度越来越深并不足以诠释这类工程的雄心。4月24日,记者探访了我省两大正在进行中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控”成为他们共同的标签。

  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

  “切桥就像切豆腐”

  20年前,它是全省首条高速公路,20年后,它又成了全省首条不中断交通“四改八”的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在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现场,项目办常委副主任刘甲荣以一则视频吊起记者的胃口:一座跨桥先是从底部被支撑起来,然后被大型机械像切豆腐般切成了规整的45块。

  视频主角是济青高速潍坊段的通亭街高架桥,据介绍,随着改扩建工程持续推进,济青高速上有不少像这样的跨桥需要拆除。就在上周,济青高速北线仅封闭了36个小时就拆除完成16座跨桥,通亭街的这座,被认为是难度最大的一座,但也只用了31个小时,其采用的静力切割技术,高效、环保,无震动、少损伤,对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重点项目各有特色,但对交通基础设施类工程来说,技术等级越来越高是趋势。”刘甲荣提到。以济青高速为例,当时的建设标准还是88年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本次改扩建则正赶上国家新标准执行,设计指标需要全面优化调整。因可借鉴经验少,整个项目建设成了工程师们运用各种先进技术不断克服挑战的过程。

  除了上述提到的要在短时间内对上跨桥进行拆除的问题,改扩建还必须解决好存在沉降差异的新老路基如何拼接的问题。改扩建主体工程第六标段一分部项目总工程师丁喜茂说,仅这部分就涉及十余项先进技术措施:路基基底处理采用冲击压实、高速液压夯实、重型压路机、换填等工艺,在路基基底薄弱路段则设计水泥搅拌桩、CFG桩、高压旋喷桩等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全线路基拼接部位全部采用土工格栅或土工格室……各种技术措施,累计投入资金7.68亿元。

  到2019年12月,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将全部完工。届时,路更宽、更平整,并因新增了七处立交桥,过往车辆上下高速还将更方便。而且,通过增设蒸发池、排水泵站、遮雨棚等,老路部分通道易积水及原有病害也得到一并解决,原先影响附近居民生活的问题将彻底成为历史。

  济南地铁——

  特殊工艺中的纯粹美感

  总里程262公里的济南地铁,能满足2030年后济南市城市人口的需求,极大缓解当前公共交通资源紧张的局面。虽然距离正式运营还有几年,但在R1线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的首座车站前大彦站,人们已能对地铁建成后的风采来个先睹为快。项目总工程师闵凡文指出,这同样得益于创新技术。

  据介绍,济南地铁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了一项被称作清水混凝土的特殊工艺。世界范围内,有许多知名建筑采用过这种工艺,比如悉尼歌剧院的外墙,而在国内,应用成功的例子还不多,应用到地铁就更是首次。以这种技术建造的项目,无需在外立面进行任何装饰,凭借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质感再加上一层透明的保护剂,就可直接投入使用。因此,人们现在看到的前大彦站的效果,基本上就是地铁完全建成后的外墙效果。

  之所以在济南地铁项目中挑战清水混凝土技术,闵凡文指出,除了符合当今建筑界追求“更纯粹的美感”的趋势,更重要的还在于其一次成型,不剔凿修补、不抹灰,有效减少建筑垃圾的作用——这既降低了维保费用,更有利于保护环境。以济南地铁R1线高架站为例,通过采用清水混凝土,全线减少外装修面积3万平方米,减少投资约3000万元。

  不过,这种高贵、朴素的美感看似简单,实现起来却比金碧辉煌等人们常见的装饰效果要难得多。解决不好相关技术问题,墙体将无法呈现出它本应反映的纹理与质感。为此,中建八局项目部专门成立了创新创效工作室和技术攻关小组,先后经过98次混凝土配比试验、4次样板对比,才最终完成了所需要的施工工艺,前后历时三个多月。

  以这项工艺为引领,济南地铁项目还在许多方面延续了这种绿色、环保的理念。其中,利用车站太阳能光伏板,R1线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技术每年可节约用电400余万度;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济南轨道交通每年还可回收雨水超过20000立方米。

   [编辑: 李敏娜]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