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搭起深化改革四梁八柱 "获得感"引领前行方向

2017-05-17 16:09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搭起深化改革四梁八柱

  我省1089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一批标志性关键性重大改革方案出台


  □ 本报记者 张国栋 张春晓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幕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山东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到国企国资、财税金融、科技体制等改革方案不断推出;从大力简政放权,到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各项改革蹄疾步稳向纵深推进。

  目前,我省108项重点改革事项、1089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随着一批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陆续出台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政府和市场关系再塑

  新常态下,怎样激发市场活力?从政府和市场两头着力,是根本路径。

  山东路通道路材料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齐传明想不到,预期最快半年完成审批的新项目,不到一个月就办完了所有手续。淄博首创的投资项目远程视频联动审批机制,让审批时限由一年以上压减至17个工作日。

  政府简政放权,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一招。改革之初,我省就将此作为“先手棋”强力推行。2013年以来共分10批削减省级行政审批事项570项,完成削减任务的96.4%,剩余的将在今年全部完成;各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已全部取消,省级投资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减少50%。

  放权不是放手。“不仅要加大‘放’的力度,还要提高‘管’的效果,提升‘服’的效率。”省编办主任刘维寅认为,坚持“放管服”三管齐下,建设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发展服务最优的“三最”环境,正是山东改革的突出特点。如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取情况和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的“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都是我省的创新之举。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打造“三最环境”和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是硬币的两面。

  三年来,我省在土地制度改革、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关键领域举措迭出。以备受关注的电价改革为例,我省专门出台试点方案,建立市场化交易机制,去年成立的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当年完成电力直接交易616.85亿千瓦时,节约用户用电成本33.4亿元,两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让市场更有效,让政府更有为。改革推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再塑,释放出巨大红利:2014年以来,全省平均每天新登记市场主体3909户、每天新增注册资本(金)54.43亿元。3年来全省各类市场主体增量接近之前30多年的总量,目前市场主体总量达到717.2万户,跃居全国次席。

  为“稳中求进”铺路

  经济稳中求进、进中向好,是山东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内在要求。过去三年,山东通过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为此铺路搭桥,使之顺利推进。

  国有企业是经济企稳趋强的基石,也是改革的难点。2015年底,山东剑指国企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所有制改革,开始了一次推石上山的改革旅程。首批选择58家省管企业开展混改试点,其中山东黄金、新华制药通过资本市场定向增发,上市公司二次混改顺利实施,员工持股就此落实。几年来,无论是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还是组建改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进高管人员契约化管理等,山东都走在全国前列。

  民营企业为经济稳中求进注入活力,是进中向好的生力军。

  山东通过财政金融改革为它们“通络活血”,破解融资难题。

  济宁乐得仕公司拥有做高端软木地板的独家技术,但为“差钱”所困。去年5月,山东鲁信资本市场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及时注入1000万元,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发轫于2013年的山东金改,改变原来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方式,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以市场化手段向优势企业配置,并引导社会资本注入。截至去年10月底,省级政府引导基金已参股设立总规模达1451亿元的子基金,实现投资项目110个。

  土地是产业之母,有项目落不了地,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去年,位于潍坊市寒亭区的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寿光流转2000亩盐碱地,让太阳能企业景世乾顺利扩大生产。目前全省各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已达1500多个,实现交易额260多亿元。

  农村产权交易蓬勃发展,得益于一项领先全国的改革:去年,山东率先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登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农民的土地可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获得财产性收益,还可以抵押融资。较早试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莱芜市,已发放贷款3000多万元。

  “获得感”引领前行方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探寻山东的改革路径,以人民为中心谋划改革,通过改革给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始终是前行的目标和方向。

  去年底,报纸上一则消息让正在住院的济宁癌症患者刘宁倍感温暖——巨额的医药费有着落了。之前的医保制度中,居民有大病保险,职工却没有,山东在这方面率先突破,建立全省统一的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刘宁光抗肿瘤用的靶向药一年需付5.6万元,以前全部自费,现在报销2万多元。

  公立医院改革,被视为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去年,我省在286家城市公立医院全面推开这项改革,共取消药品加成约58亿元,每年减轻就医负担约11.6亿元。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厚民之生要夯实公平之基,在公平阳光下逐步实现成果共享。在这方面,山东走出多个“率先”:率先建立全省统一、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全省统筹的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率先推进同工同酬政策落实……不仅惠及山东人民,还为全国改革积累了经验。

  在相关事业单位去行政化,释放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是增进群众获得感的关键。以此为标识,山东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改革同样领风气之先。

  去年,我省全面推开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去行政化改革,取消全省1.3万多所中小学和校长行政级别,通过落实办学自主权、提高岗位待遇等措施,解决校长责任大、待遇低、吸引力差问题。日照市先后有10多名教育局副局长“不当局长当校长”,通过考试进入校长后备人才库,其中5名已经担任校长。

  以改革的办法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既是增进获得感的本质要求,还是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拉动消费的契机。

  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即是精彩一例。自2015年,我省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839所,新增学位128.85万个。这可谓一举多得:既改善办学条件,又加快人的城镇化进程,还适度扩大了总需求,仅去年,各地累计投资就达644.53亿元。

  实践和成就告诉我们,发展要紧紧依靠改革,改革永远在路上。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山东 改革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